在反思性教學中促進專業成長

2021-07-08 16:15:12 字數 5455 閱讀 8224

以學生發展為本,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是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學生的自主發展有賴於教師的自主發展,教師的自主發展要求教師學會反思。只有不斷進行反思的教師,才有可能從「技術型」教師轉變為「反思型」教師,進而發展成「創造型」教師。

學會反思並運用於實踐,是反思性教學的重要方法。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體驗,對教師如何搞好反思性教學實踐活動及促進教師的成長,作初步的**,並提供行之有效的實踐對策。

一、消除「教師為中心」思想,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是搞好反思性教學的前提

在教學崗位上的教師,多數對自己教育教學能力表示自信。特別是優秀教師,以其驕人的教學成績,對自己的教學能力表現出「自豪」和「自賞」,認為學生可以通過自身教育成才。對於授課的教師而言,教師對學生的看法和對自己教學能力的看法,不但支配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教育態度和教育教學方式,而且決定著師生在教育教學中的相互關係。

教師常將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歸究於學生,或把學生的意見和問題都同化到自身的思想體系中,很少反思自身的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以致於不但抑制學生的思維和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時也使自己失去了不斷提高的機會。其實當今教育界中一種不正常的現狀——越是高年級的學生提問題的越少,自覺發言的概率也越少。學生「不會提問題,不敢提問題」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這正是由於教師自認為驕人的成功,他們不願反思自己的教學能力及其實踐的合理性,不懷疑自己的學生觀出了問題。

導致他們在「自我欣賞」中,表現出觀念的僵滯和停留,其教學實踐合理性不知不覺的降低了。曾有過這樣的經歷:擔任過這樣乙個班的教學工作,前期採用了不少以往行之有效的激勵措施和鼓勵的語言,引導學生主動地向教師請教疑難問題,積極思維,主動發表其見解,自覺主動地到黑板上解答數學習題等參與教學的學習行為,但都收效不大。

我還總認為這些學生朽木不可雕,不會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絲毫未懷疑自身的學生觀出問題了,將責任歸究於學生,不但於事無補,而且情況更糟。在與部分學生的一次談話中,了解到:這個班多數學生早在三年前就放棄了數學,開始能被動地跟著教師學數學已算不錯,一來就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是不是要求太快、太高。

雖然學生說得不一定是正理,但若教師能設身處地為這些學生想一想,了解他們的困境,與之平等對話,多聽取他們的想法與意見,根據學生的實情,反思和調整引導方式與教學方法,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自那次談話之後,本人先採用了半鼓勵半扶持半強制性的措施(隨機點名提問或讓小組推薦或輪流回答問題等方式),盡可能讓每位學生有開口說話、積極動腦、走上講台的鍛鍊機會,鼓起他們消失已久的勇氣,然後才提議學生自覺地參與教學活動,效果果然不錯。故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不僅要以認同的眼光看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於知識、理論提出的各種觀點和見解(那怕是不成熟或幼稚的想法),而且應該以一種謙和平等的態度學習和接受不同的意見和看法,才談得上如何使自身的教學實踐活動朝著合理化的方向發展與完善。

二、加強理論深造,多做典型分析和樣板學習是搞好反思性教學的重要途徑

要做到自我反思意識的覺醒、能力的增強,系統的理論學習是必要的(現在提倡的老師繼續教育也反映了這一點)。實踐的困惑和迷茫反映出對理論理解的膚淺和偏激,只有將實踐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上公升到理論加以剖析,才能探尋到根源,使主體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公升和拓展。然而,現實中教師對教育教學基本理論的可有可無的消極態度,確實令人擔憂。

因實踐的超越性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理論對現實的反思,當理論消失了它的指導性之後,那些表面上看來聯絡實際的做法在本質上很可能背離了實踐的要求,導致教育實踐對教育理論的偏離,預定目標達不到則成為很自然的事。如前面所述的傳統型教師與學生不平等的對話就違背了學生觀的科學理念。又如經驗型教師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就有背反思性教育理論,它僅僅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完成教學,不像反思型教師那樣千方百計地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從而使教師達到學會教學的直接目的,學生學會學習的終極目的。

規範的反思教學不同於僅憑個人經驗反思的教學,它應立足於教學實際創造性解決問題。要著手搞好反思性教學,可求助於典型與榜樣,因典型具有教育性,榜樣具有示範性。在我國教育領域中,有不少卓有成效的教育實踐家,在他們的教育教學思想、模式、策略和方法中,都具有極高的理論蘊涵。

他們的成長過程給我們提供了有價值的自我反思借鑑。對典型的剖析不僅為教師提供乙個活生生的教育教學思想和方法的範例,而且為教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系統的理念。如果教師把自己的同類經驗與之聯絡起來,會促使自己的感覺、表達與行動都介入其中,並可取得意想不到的進展。

如以前在進行交集與並集的教學活動中,總遇到這樣的難題,先講完交集或並集,學生對知識點都掌握得尚好,但每當兩個集合都講完之後,倒迷糊起來了(當然這與中職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有關)。他們將交集與並集的概念、性質和運算方法都混成一團,嘗試過交換授課內容的順序或事後加強輔導,但效果甚微。在一次學習《名師授課錄》中的一例教案(用比較教學法弄清了兩個易混淆的概念),得到了啟發,何不採取類似的教學---比較發現法,精心設計問題、例題、習題,並製成多**課件,不但按大綱課時要求完成教學內容,並且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善於反思自身的教學問題,並把剖析他人的成功之因素嫁接到自我經驗的相應部位,可提公升教學實驗合理性,並促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

三、與學生悉心溝通,加強同行間的交流與研究性活動,使教學實踐活動趨向合理化

教師在具體進行教學實踐活動過程中,課堂上最常見問題是所用的教學方式、方法和學生的實際接受狀態存在差異(尤其對學習基礎不好而學習能力又不強的學生),會遇到許多預料之外的問題。如:在講分式不等式的座標軸解法的教學中,遇到這樣的問題,儘管用規範科學的方法,很詳盡地給學生推導出分段區間每個因式的符號,但多數學生仍說剛開始還行,但過後就糊塗(一會正一會負)了,怎麼辦?

後來再次講到這個內容又碰到這個問題,我一轉念就問學生:「你們認為老師怎樣講才會明白?」過一會,有學生發問道:

「老師,你是如何快速地判別各因式的正負?」這一句話點醒了我,根據自己的學習心得,立即改變了原有的授課方案,以使每個因式為零的點為界,分左右兩邊來判別各因式在分段區間的符號,並編了一句口訣「左為負右為正」,這樣一來學生很快地接受了,並露出欣慰的笑臉。

俗話說:一人計短二人計長。教師個體的反思可能導致教學實踐活動新的不合理,故科學的反思性教學需組成研究小組,研究小組幫助教師發現教學問題,提出假說,並通過教學實踐,直至解決問題。

它並不排斥經驗性教學中的反思,而是將其改造。教師應積極參與學校內部和學校間的集體備課活動、公開課活動、說課活動等集體教研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有利於教師之間相互合作與交流,教師可根據討論中提出來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討論中所發現的教學經驗與教訓,更有效地反思自身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教學內容,使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較易走向合理的境地

此後,本科組各位老師按這一提議,在班上實施教學效果果然不錯。上例說明,積極參與各類教研活動,不但對自身學會教學有很大的幫助,而且有利於教學實踐活動不斷地朝著合理化的方向發展。

四、用心體會,反覆整改,消除不良的行為習慣

反思也與相應的教學態度和品性有關。教師完成整個教學任務,實現教育目標,需要以科學的理性態度和方法對教育教學的本質加以深刻的理解,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觀念理性和相應技術理性的結構體系,這樣就必須對自己已有的行為和習慣進行重新審視和考察,篩選並儲存好的行為習慣,淘汰和改造壞的行為習慣(讀法不標準、表達不清晰,書寫不規範,教態不自然,口頭禪等)。比如:

以前在課堂上講完乙個知識點或一種習題的解法後,喜歡用著急的語氣和太過關注的神態問同學們「明不明白?」,當然這種問法對已聽懂的學生沒什麼影響,但對似懂非懂或不懂的學生,給他們帶來了焦慮感,連會的那一點也會糊塗(曾有一位大膽的學生提醒了我「老師,能不能等我們考慮一會再問?」)。

此後,我講到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或有一定難度的例題時,都有意地留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思考或消化,然後再平緩的口語問學生還有什麼問題,此舉確實有效,它不會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學習焦慮感,也不會從負面影響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與掌握。

此外,若要更廣泛地提高人的素質。也需要教師認真地檢討自己的言行,在教學過程中是否表現了適當的謙恭、足夠的勇氣、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情感,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機智,是否有耐心、自知之明、親切感和幽默感等等,這些都有賴於教師經常主動和專家、同行、學生進行交流,虛心聽取對方的意見,接受有關教學方式、方法及措施的積極性建議,將反思的結果設計成方案,進行反覆整改實踐操作,力求達到完美的教學境地。比如:

多點笑容本來說是一件好事,但事無絕對。在一次輔導學生解答習題過程中,有位女學生(中專一年級)問了這樣乙個問題:為什麼會等於。

聽完問題之後,我不由自主地微微一笑,立即就看見學生勾著頭問:老師,我問的問題是不是太簡單了?遭此一問,馬上醒悟到我的笑容可能刺傷了學生的自尊心,若處理不得當,這位學生可能再也不會找老師問問題了(這個班就有乙個曾經受過老師「笑容」傷害的學生)。

之後,我仍然面帶笑容地說:「我很高興,你有勇氣提出自已不明白的知識,希望其他同學能向你一樣勤學好問。」從此之後,這位學生很喜歡與老師**各種問題,她的學習能力就在**中得到不斷地提高。

上例表明,教師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的深刻反思,並在「教後」對「教中」的行為進行修正,那麼在教師的成長過程中,其言行中的不良表現會漸漸消失,成為學生打心眼裡欽佩的物件,從而不知不覺地使學生「親其道,而信其業」。

結束語正如學生的成長「是他自己的事情」一樣,教師的職業成長也是需要外在價值引導下的自主完善的過程,意識到主體的積極參與對教師成長的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若老師把教學過程當成「學習教學」的過程,善於向自己的經歷學習,不僅「吃一塹,長一智」,而且「經一事,長幾智」,使教師的整個職業成長經過長期不懈的自我修煉,認真搞好教後反思(思得、思失、思效、思改)這一教學環節,使我們的教學工作在「思」中探索,在「改」中得到不斷地提高與昇華,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教育教學行為和能力才會有根本的提高,從而專家型教師的造就才成為可能。

三、增強教師自覺反思意識和能力的途徑

(一)在教學實踐中自我反思

教師在每堂課結束後,要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後改進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記錄有關資料,收集必要的材料,堅持寫反思日記,做學生進步檔案,並根據教學情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借助的手段有做反思筆記、做學生進步(退步)檔案等等。

1、學生的反思錄。

日期錯誤所在(章節)

反思(錯誤原因)

反饋跟蹤指導

最後達標

備註1  2

(注:錯誤原因主要指不理解、錯用規則或原理,記憶不準確,不能變通或粗心大意;最後達標是指記憶水平、運用水平和創新水平)

教師每天要求學生認真填寫好這個**,對每一次的作業完成情況和每一次考試情況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記錄:常見錯誤出現在哪些章節?導致錯誤的原因是什麼?

並及時反饋給任課老師,老師再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跟蹤指導,以幫助學生澄清知識盲點。

2、學生進步(退步)檔案

日期學習內容(章節)

主要問題學生報告跟蹤指導

練習成績

備註一次二次s  r

c(注:主要問題是指不理解、錯用規則或原理,記憶不準確,不能變通或粗心大意等)

此**主要由教師填寫,根據「學生的反思錄」填寫情況總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對學生進行跟蹤指導。與此同時,還要記錄學生進、退步情況,包括作業完成的速度(r)、正確率(s)、創新性(c)等相關資料,以便日後進行資料的處理與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

3、教師反思日記的應用。

學生檔案(第號,年月日,課題名稱)

學號姓名問題內容

(題號或知識點)

跟蹤指導

(落實辦法及效果)

1  2

3  …

教學練習效果及出現的共性問題

補救方案及最後達標情況

我在反思性教學中成長

以前在教學中,我經常對學生的能力持懷疑態度,許多知識是 掰開了揉碎了 餵給學生。講一遍又一遍,總怕學生學不會,複習的內容羅列清晰,讓學生等著 吃現成飯 這樣就造成老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一頭霧水,在考試中因為很少思考或根本不思考,取得的成績很不理想。如果把學生學知識比作過河,老師總是習慣揹著 抱著...

在教學反思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為了提高我園教師的反思意識和能力,我園從具體情況出發,以教學反思為抓手,借助開展園本教研活動的 東風 調整管理策略,在教研活動中引領和協助教師們進行教學反思,促使教師轉變觀念,調整教育行為,提高教學工作的有效性,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1 通過活動案例分析,協助教師樹立反思意識首先,我們將小組觀摩活動...

教學反思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其次,課前反思還體現在備課上,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備課的過程既是教師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積累總結教學經驗和提高教學能力的過程。在備課時要以課標為準繩,從整冊教材和每個單元出發,對每堂課的內容進行全面思考 綜合研究。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切實做到 以學生為本 切忌 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