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說明文教學策略專題講座

2021-07-04 10:35:15 字數 5141 閱讀 2433

專題講座

周措語文教研組組長

一、說明文教學概說

在新課改弘揚人文性的背景下,體現科學性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們的冷落。老師們執教研究課、公開課,通常選擇文學作品,很少有人選擇「說明文」。但是,訓練學生閱讀科學文字的能力,本應該是語文教學的份內之責。

中小學「語文課程」是學習「語言」的科目,而「語言」有文學語言、科學語言、公文語言、日常語言等分類,因此,語文學習的疆域中,必須有科學語言的一席之地。

(一)什麼是說明文?

目前,一些論者對「說明文」這種文體是否存在,產生了質疑。好多人認為,「說明文」的文體概念,混淆了實用類文體(說明書等)和科學作品的界限,不利於對學生進行文體辨認,從而對實用類文體和科學作品的閱讀與寫作教學產生不利影響;而且,由於把科學作品限定在「說明文」即主要是科普作品的範疇內,嚴重制約了學生真正的科學素養的提高——即培養學生通過學習科學言語,造就學生養成邏輯思維、辨證思維能力和科學論證的嚴密性的思維習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沒有在閱讀板塊獨列說明文,而是謂為「科技作品」。閱讀板塊第 9 條說:「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但是在寫作板塊的第 5 條,又提出「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這裡,我們不去思辨「說明文」是否存在,單就文章內容來看,我們暫且把客觀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視為「說明文」。廣義地看,只要是把事物、事理說明白的文章,都是說明文(請大家參考閱讀北大學者孔慶東的文章《不要人誇顏色好》)。

但由於人文社會科學的問題,大都有主觀成分,所以社科題材的文章多視為議**;而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知識,有相對的客觀性,所以說明文多為科技類文章。鑑於「說明文」的內涵模糊,也有人用「科學文字」的概念取代之。那麼,「說明」這種表達方式,又是什麼呢?

南開大學的徐江教授指出:說明就是介紹。說明文的作者是一位「二傳手」,他的任務是普及科學知識。

舊體系寫作原理對「說明」的解釋,沒有抓住「介紹」知識這一本質,所以關於說明的說明,總是說不明白。

人們很少以「說明」來發表、公布自己的科研成果或對事物的思索,而是以「論」來闡明自己的「科學見解」。複雜的社會問題且不論,即便是自然科學研究的成果的反映,人們撰寫實驗報告,這本來看似具有強烈的「說明性」,因為它像是「介紹」實驗的基本情況,不是靠邏輯推理,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證明」,是對相關科學研究結果的特殊形式的闡述證明。它的宗旨是讓人們相信這有關科學研究的結論是正確的,是科學的。

所以,人們習慣上也把科學實驗報告,視之為科學研究**,而不視之為說明文。比如,《關於 xx 地區地方病成因調查報告》,這就是一種科學研究的成果,屬於科學**範疇的。撰寫這種報告的寫作行為就屬於「論說」,因為這種報告是在論證那種地方病的成果的確鑿性,讓人們相信,認識。

凡是作者的某種「發見」,都面臨著「證明」 , 「說明」所傳授的知識雖然也是「科學」的,但不是首次發表的,不是作者直接研究所得的。它不需要證實,而是已被證實的。這是「說明」在內容上的乙個根本特徵,也是「介紹性」、「講解性」、「解釋性」的根本。

這樣我們可以給「說明」下定義了 :所謂「說明」,就是以簡明、通俗的語言介紹非作者科學研究所得且已被確認了的或其他不需再確認的有關物件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係、功用、價值等屬性的寫作行為。載有這些資訊的文章是說明文。

說明文的分類:

傳統的語文教學理論, 把說明文分為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兩類,後者又叫科學小品。這種分類只是著眼於文字的語言特點,並未揭示說明文類的內在差異。

餘彤輝教授建議,把科學文字分為純科學文字、準科學文字和泛科學文字(餘彤輝:《也談「創造性閱讀」》,《中學語文教學》 2005 年第 5 期)。中學語文教材中的科學文字大都是後兩類。

比如,《說「屏」》應該歸入社會科學類的泛科學文字,因為它不是在說明「屏」這種事物,而是在談「屏」如何才能給人們帶來美感。作者要向我們讀者講述的是他發現的乙個關於屏風的美學觀點。再如《橋之美》,我們也可以作為美學隨筆(偏重議論的散文)來閱讀。

董水龍教授提出, 科技作品的文體大致有科學觀察記錄、科學實驗報告、科技**、科普作品和科技產品說明書(包括操作手冊之類) 所謂的事物性說明文就是科學記錄或科學報告,所謂的事理性說明文就是論說文中乙個種類或者說是廣義上的科學**。

參考以上意見,並考慮到廣大一線教師的認識基礎和操作習慣,我們把「說明文」視同「科學文字」,它包括原創性的科學**和實驗報告、科普作品、說明書三類。中學教材中的科學文字主要是科普作品,即:不需要科學論證的、只是介紹事物特點和科學知識的文章。

(二)說明文的教學內容與教育價值

說明文,要教些什麼?如何確定它的教學內容?對此,老師們最熟悉的、固有的說明文知識就是:

1 .抓特徵 2 、講方法 3 、理順序 4 、語言準

最新的意見指出:在這些關於閱讀說明文的陳述性知識中,「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的說法,只是對「記敘文」知識的借用,而邏輯順序則是乙個等於什麼都沒有說的知識。什麼是邏輯呢?

《現代漢語詞典》說:「邏輯:思維的規律。

」可見,邏輯順序是按照思維規律來安排文章的一種寫作順序。邏輯順序包括「由現象到本質、由原因到結果、由特徵到用途、由整體到區域性、由概括到具體、由主要到次要、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由分析到綜合、由簡單到複雜」等等,這些所謂的說明順序,只是對議**的論證過程的借鑑。而說明方法中的種種,不過是對修辭手法和論證方法的移植。

如打比方就是比喻修辭,引言論就是引用修辭;舉例子則是舉例論證的翻版,列圖表無非就是論證過程中的分析演繹或歸納,我們又何必多此一舉呢!……至於「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其實就是由科學報告的思維縝密性和科學**的思維邏輯性決定的。而科普類科學作品由於是對原創性科學作品的嫁接和移植,是為了向大眾傳達科學知識和科學資訊,所以在表述時也必須遵循科學思維的用語規範。

我們認為,說明文的閱讀目的,主要就是獲取資訊,說明方法是次要的。知道了說明方法,並不代表讀懂了文章,準確獲取了資訊。例如:

讀藥品說明書中的「一日三次,一次三片」,不在於知道「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而是弄清楚「一日」是 12 小時還是 24 小時,「三次」是飯前還是飯後。教《統籌方法》,讓學生明確了「下定義」、「舉例子」、「列圖表」的說明方法,但「統籌方法」究竟是什麼東西,多少人都理解錯了啊!

說明文的教學要點和教育價值:

1 、說明文教學,首先要讓學生讀懂說明的事物或事理。其教育價值在於: 訓練學生的資訊篩選和加工的能力(說明文最適合做快速閱讀訓練)。

學生在說明文閱讀中的突出問題:不能準確理解和把握資訊(文章最重要的資訊,也就是事物的特徵或原理)。我曾做過一項實驗:

讓一位初中生默讀《奇妙的轉殖》第一部分,然後問她「什麼是轉殖」,結果是她回答不出要點,看著書也答不出。這反映了學生缺乏準確提取文章資訊的閱讀技能。因此, 說明文教學,首先要讓學生讀懂說明的事物或事理。

例如:《大自然的語言》,要讀懂什麼是「物候」?物候與氣候的關係是什麼?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要讀懂花兒有各種顏色的成因。有些教師教讀這些課文時,喜歡在文學性語言上做文章、尋找教學點;但對於說明文來說,這是第二位的事情。有些教師認為:

說明文,主要給學生講清楚說明文的種類、說明的方法、說明的順序、說明的語言就可以了,至於課文的內容,學生通過自讀是可以理解的。說明文教學如果過多地關注文字內容,就容易上成常識課科學課,忽視了語文教學的本原。——這種說法值得商榷。

我們認為,對於任何文字來說,如果不能首先讀懂它的內容,不能從內容中得到求知、愉情、啟思的收穫,那麼**寫作方法或表達技巧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怎樣寫」的問題必須以「寫了什麼」為基礎,即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語文課當然不是科學課、常識課,但語文課的根本任務正是訓練學生通過語言文字讀懂那些科學知識的能力。如果學生學完一篇說明文,對其中的科學知識仍是一知半解、稀里糊塗,就算知道了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語言特點,又怎能代表閱讀能力的提高呢?

其實,對許多說明文而言,弄清說明順序、說明方法,並不困難,比如《大自然的語言》、《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說明順序,作者已經非常清楚地用「首先」、「其次」等提示語、用段首設問句的方式,點明了寫作思路;「舉例子」「引用」等說明方法,學生也很容易辨認。真正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於:文章介紹的那些科學事理,學生真的能讀明白嗎?

乃至所舉的例子,究竟在說明什麼,學生理解了嗎?

2 、說明文教學,要注意提高學生閱讀科技文章的興趣,間接培養科學精神(好奇、探索、求真、嚴謹……)。

優秀的科普文章,對於激發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和科技愛好,歷來起著重要作用。我們之所以說「間接」培養科學精神,是因為:嚴格意義上的科學素養的訓練,還是要靠理科來完成;語文課上閱讀科技文章,只能通過語言文字本身的邏輯性,來感受作者思維的科學性。

新課標也體現了這種精神:「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那麼,我們就要思考:

科學精神與科學的思想方法,指什麼?有哪些具體內涵?一般說來,有這樣幾個要點:

注重觀察、講究實證、求真務實、敢於創新。人教版教材在八年級下冊,有相關的知識短文可供參考。

3 、說明文教學,還要注意體會自然與科技中的人文內涵。

例如,閱讀建築說明文(如《中國石拱橋》、《故宮博物院》、《北京城的中軸線》、《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華世紀壇》、《蘇州園林》、《說屏》等),只有讀懂了建築物的人文內涵,才算真正抓住了「說明物件的特徵」!因為建築本身,就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建築的靈魂,在於特定的文化精神。

介紹科學知識或自然現象的事理說明文,同樣存在人文內涵。例如《向沙漠進軍》與《旅鼠之謎》,思考人類繁衍與保護自然的關係;讀《生物入侵者》,思考全球化給人類生存帶來的新問題;讀《奇妙的轉殖》,思考生物學革命給道德倫理帶來的新挑戰。

4 、怎樣處理說明方法和說明順序?

說明方法和順序,是為理解資訊服務的;說明順序的教學,更是要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體的操作要領,我們將在下一節例說。

5 、文學性語言的品讀,要為理解科學知識服務。

有些老師在教說明文時,喜歡在文學性語言上做文章,如《看雲識天氣》對各種雲彩的描寫,《大自然的語言》開頭三段對四季景象的描寫;《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中的引用、修辭等。我們要提醒的是:這些文學性語言的閱讀,必須服務於科學知識的理解。

比如《看雲識天氣》,不能孤立地欣賞各種雲彩的描寫,而是要把它們所徵兆的天氣特點弄清楚,還要梳理出各種雲彩的變化順序。再如教讀《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具體到每一處文學語言,都可以聯絡科學知識的說明效果來分析。如設問、間隔反覆、排比段,單單辨認出修辭方法是不夠的;倘若問學生:

你為什麼能快速找到「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原因?不就可以反過來體會「設問」、「反覆」等修辭方法的作用,體會「為科學性」服務的含義了嗎?在一位老師的課上,學生通讀課文之後,教師先講明了「設問」,接著讓學生尋找「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原因。

有些學生根本不知道利用設問句快速跳讀課文、尋找和勾畫關鍵資訊,而是仍然從課文第一句慢慢找起,這當然讀不完也找不全,等到其他同學已經說到第三條原因時,他才恍悟要利用設問、跳讀課文。當時,教師為什麼不加以方法指點呢?她開頭講的「設問」與解讀文章、提取資訊,又有什麼關係呢?

初中語文說明文複習

說明文閱讀分析 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 性質 功能的特徵,或闡述事理。一 掌握說明文的文體知識 一 把握說明物件,分清說明物件是事物還是事理。明確被說明事物的特徵 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標誌。二 兩大說明方式 平實說明與生動說明 三 說明文結構 常見的形...

初中語文說明文閱讀指導

說明文閱讀指導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或介紹事物的狀態 性質 功能 或闡明事理,目的是給人以知識。依據說明物件與說明目的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根據說明語言的不同特色,表達方式的使用情況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平實的說明文和生動的說明文兩種。生動的說明文又叫文...

初中語文說明文瀏覽教學反思小結

說明文瀏覽是三大文體瀏覽中考點也很多,難度最淺的現代文瀏覽。但總觀教學效果,實在不是很理想。教學設計都是由知識到技能,由淺入深。授課時先先容說明文的文體知識,再開始技能練習。在講評中修正學生的答題思路。在材料選擇上,都是典型的說明文,文後考點都是相同的兩個考點,一是概括說明內容,二是指出某段應用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