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提問習慣培養研究

2021-06-30 13:09:04 字數 2296 閱讀 8371

(二)鼓勵質疑,表揚為主

由於學生年齡小,生活經歷少,知識面窄,許多大人看來不用解釋的問題,在孩子心目中卻是難以理解的,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思維發展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簡單到複雜,從低階到高階,作為教師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天真幼稚,讓孩子無拘無束地質疑問難。

學習《杏兒熟了》時,有學生問「杏兒到底是什麼樣的?」;教學《送給爸爸的新年禮物》時,有學生不懂什麼是「牲口棚」,這些問題看似學生隨口問問,但我覺得學生是講了真話,他們的確不明白,對於這兩位敢問的學生,我當即表揚,要大家向他們學習。「不懂就問」這不正是良好學習習慣培養中所倡導的嗎?

現在,學生在預習中就能提出不少問題,而且常常超出規定的數量,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三)注重講評,提高質量

學生提出問題後,如果教師不加以重視,只寫個成績走過場,那只能使學生越來越無心這項工作,學生質疑的熱情及能力就會減弱,良好的學習品質難以形成。因此對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我都仔細批閱,覺得哪個提得不錯,就在一旁注上乙個小五角星,並將這些問題記錄在本子上,以便備課時參考。另外我還讓學生到學期結束前統計一下,誰的五角星最多,誰就是班中肯動腦筋的孩子。

新課之前,我總是將打上五角星的問題讀給學生聽,並且讚揚提出這些問題的孩子讀書真仔細,真會開動小腦筋,被表揚的學生成就感大增,質疑熱情高漲,不大會問的學生通過講評也慢慢學會了怎樣問。在講評學生疑問的同時,我還注意對他們的問題進行分類,有的屬於對詞語質疑,有的屬於對課文內容質疑,有的屬於對寫作特點質疑。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屬於對題目、語句、標點等進行質疑。

通過講評,讓學生逐步感悟怎樣多方面多角度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四)隨時發問,有問必答

雖然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了質疑問難的環節,但我發現學生即興發問中有質量的問題更多。因此上課時我允許學生隨時可以打斷我的講話,提出他們的問題,能做到這點還真不容易。有時學生會打斷你津津有味的講課,而插入一些在你看來根本是莫名其妙,不值得你提的問題,每當這時,我只能耐著性子提醒自己,學生是在動腦筋,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耐心解答,這樣才不會扼殺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學生課上質疑,我一般由學生相互交流質疑,學生解釋不正確給予糾正;學生回答不全面,則加以補充。有時學生的提問很棘手,教師吃不準或回答不上,那只能放下架子,對學生說:對不起,請大家允許老師查詢資料或思考後回答,決不能為了維護面子向學生錯誤地解釋,課後一定要把學生的問題放在心上,盡力給學生滿意的答覆。

三、小學生良好提問習慣培養初見成效

在培養學生多思好問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儘管我還是剛起步,還在嘗試階段,但已嘗到了不少甜頭,學生逐步克服了提問的膽怯心理,變得敢問、會問。

(一)敢問

經過乙個階段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生課前預習時提出問題,上課時隨時發問已習以為常,他們由原先被動思考、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到主動去**課文、發現問題,角色的轉變使學生學得更積極主動,思維得到更多的鍛鍊。如小沈同學在班上算得上是最文靜的乖小孩,從不大膽舉手發言,思考得少,學得小心被動,這樣的學生離開了老師的指導就寸步難行,學習缺乏後勁。四年級開始,我著手在研究培養學生提問習慣的課題上進行大膽嘗試,一段時間後,學生逐步從被動完成老師布置的提問任務開始習慣於主動帶著問題與老師共同**學習。

就拿小沈同學來說,儘管在課上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仍有顧慮,但在預習《故鄉的田螺》時,她在預習本上提出一連串的問題:(1)田螺縮排密不透風的殼裡怎麼呼吸?(2)「沐浴」是洗澡的意思,大自然怎麼會為田螺沐浴?

(3)蝸牛是法國的上等菜,在西餐館才能吃到,而田螺是家常菜,為什麼田螺肉會比蝸牛肉好吃?(4)田螺是怎樣鑽進泥土裡的?(5)把田螺肉和豬肉剁成肉糜,和在一起再塞進田螺殼裡燒著吃和直接吃味道有區別嗎?

小沈敢於提問了,她的進步真使人感到欣喜。

(二)會問

經歷了乙個階段的反覆實踐、講解、比較,學生對問題、提出的認知水平大有提高,他們懂得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發現問題。

學習《杏兒熟了》時,學生想了解與人分享果實究竟有什麼好處?有學生提出異議:把家裡的東西都分給別人,我覺得實在沒有好處 (對中心提問) 。

學習《乙個降落傘包》,學生對題目提出了疑問:文章是記事文,為什麼要以《乙個降落傘包》為題?(對課題提問)。

《威尼斯小艇》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們只看見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搖晃,大建築物在前面,殘破的橋梁橫在水上,岸邊的船都停泊著不動」學生對其中的詞「殘破」不理解,「殘破」應怎樣解釋呢?殘破的橋梁不是破壞了威尼斯的美景了嗎?(對詞語及句子的含義提問)

總之,疑是深入學習知識的起點,也是閃現智慧型火花的開端。這正如古人曰:學則須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一種新的認識或創造發明,都跟疑緊密相關,不善於質疑求異的人,在學習和工作中就不會有創造精神,如果達爾文毫不懷疑「創造論」,他能提出「演化論」嗎?

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見疑求異,要敢於疑課本之說,疑教師之解,在提問中尋求真理、掌握知識,在此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語文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培養

學生的提問能力是當前推進語文課改,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實現 自主 合作 學習模式中至為重要的乙個條件,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那麼,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以進一步推進教改呢?筆者在教學實踐與探索中總結出了如下幾點 一 培養學生戰勝自我 提出問題的勇氣,為學生創造提問的機會 韓愈說 ...

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摘要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 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教育的本旨原來如此,養成能力 養成習慣,學生終身以之。語文課程標準 也強調語文教學要 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著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教學探索中,每一位教師都會越來越感覺到,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只會扼殺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學習興趣。教學實踐證明,許多知識目標的獲取,大多是靠學生自學或討論來實現的,年級越高就越是這樣。因此,只有通過授予學生自學之道,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