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提問教學與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揮

2021-06-28 21:22:50 字數 1349 閱讀 3077

目前,課堂提問教學為眾多的教師所接受。那麼,語文的課堂提問教學如何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特點,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呢?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了解學生的主體需求

1.提問要有目的

在設計問題前,教師不僅要考慮提什麼樣的問題,還要考慮為什麼提這樣的問題。針對學生語文課的學習目的以及學生的總體特點,提問的目的應放在培養學生的五種能力上。即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培養學生對文章的分析、概括、綜合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鑑別能力。

2.要主動尋找思維切接點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還必須要求教師主動尋找與學生相契合的思維切接點。這不僅要視課堂的種種具體情況,如:當時的課堂氣氛、學生學習情緒等定問題、定方式;還應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層次,並在思維方式和層次上求得一致。

這是乙個**問題,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長期熟悉學生、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的。教師要想學生所想、思學生所思,從學生的一舉一動中領悟學生的特點和欠缺,找到提問的思維切接點。一旦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切中此點,就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且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二、加強學生的主體活動

1.要鼓勵並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提問

古人把教師的作用歸結為「傳道、授業、解惑」六個字,這是十分精到的。而「傳道、授業」當從「解惑」入手,也以「解惑」為目的;「惑之不解,道之不傳」。何為「惑」呢?

那便是學生心中的疑問。這些「疑點」有經驗的教師是心中基本有數的,但要做到瞭如指掌,又是很難的。因此,讓學生有提問的興趣和機會是了解學生疑點的最佳方法,也是發揮學生主體性特點的一條途徑。

一旦這些疑點解決了,課堂教學任務便圓滿完成了。

2.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

提問後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掌握課堂提問的節奏和步驟,向全體同學提出問題後,還應做適度的停頓再指定學生回答,萬不能操之過急。例如:聽一位教師在講解魯迅《藥》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忽見華大媽坐在地上看她,便有些躊躇,慘白的臉上,現出些慚愧的顏色,但終於硬著頭皮,走到左邊的一座墳前,放下籃子。」教師可以圍繞「這段描寫的含義和作用是什麼?」這個中心問題,設定以下問題為思考的階梯:

這段文字是對夏四奶奶的什麼進行描寫的?(神情描寫)這是什麼樣的神情?(羞愧的神情)她為誰感到羞愧?

(為死去的兒子)她的兒子夏瑜是為革命而死的,應該感到驕傲,她為什麼羞愧?(不理解兒子的革命行動)連母親都不理解兒子的行為,這說明了什麼?(說明辛亥革命脫離群眾)通過這樣的引導,使學生的思維活躍、思考能力加強、思考步步深入,積極性得到發揮。

此外,要讓學生充分表述並引導補充、解決問題。正確的答案並非提問的最終目的,提問的目的還在於它的回答過程。回答教師提問本身就是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乙個良好的途徑,所以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注意耐心指導,鼓勵他們盡量詳細作答,並補充自己的答案。

語文課堂提問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提問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是組織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教師了解學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重要手段 也是教師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把握學習內容,提高學生分析 鑑賞 表達能力的基本方法,也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體現。提問恰當,可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之積極性,啟發...

li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知識的獲得,還是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發展 無論是情感 意志的培養,還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 教師無法代替學生讀書,也無法代替學生分析思考,教師既不能把知識生硬地灌輸到學生的頭腦裡,也不能把思想觀點移植到學生的頭腦中。因此,只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

語文課堂問題型別與提問實踐

作者 黃大鵬 文教資料 2013年第10期 摘要 語文課堂中的問題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分成客觀性問題與主觀性問題 知識型問題與能力型問題 常規問題與非常規問題 較難問題與容易問題等多種型別。提問乃是一種藝術,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須綜合運用各種型別問題,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