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技巧

2021-06-28 19:35:01 字數 5734 閱讀 4199

一、選題理由和背景

數學是一門嚴密性、邏輯性、科學性要求較高的學科。數學中的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和解答的過程等本身也是比較枯燥的。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成敗與否,課堂效率的高低,不僅依賴於教師的學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評價藝術等,更重要的在於教師提高數學課堂提問的效果。

課堂提問是初中數學課常用的教學方式,也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實施啟發式教學的乙個重要環節。乙個好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迪思維、開發智力。課堂提問的方式、方法很多,只有對提問進行藝術設計,巧妙使用,恰到好處,才能產生積極作用,達到預期效果。

課堂提問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技能,更是調動學生思考、積極主動獲取知識、開發智慧型的重要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如何通過提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智力不僅是乙個教師教學藝術水平高低的體現,也是每位教師不懈追求的目標。

課堂提問是初中數學課堂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是師生交流資訊、情感的重要手段,同時它也是引導學生樂於思考,善於思考,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是一項技能。什麼時候發問?

怎樣發問?問誰?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如何巧妙的把問題貫穿於教學、服務於教學,做到恰到好處的拋磚引玉,是值得我們**的課題。

二、課題的研究意義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問題又是創造的前提,一切發明創造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康托爾指出:」在數學的領域中,提出問題的藝術往往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

由此可見,提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的重要性。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和教學的高標準要求,高效的課堂提問愈來愈被廣大教師所重視,幾乎所有的數學教師都認為課堂提問是教學成敗的決定因素之一。

數學課堂提問是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型之門的鑰匙。巧妙地使用課堂提問,會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教學效果良好。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效能,把握好提問的」火候」,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的好奇慾望、探索慾望、創造慾望和竟爭慾望,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有價值的問題能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導他們提出新的問題,培養他們思維。反之,也能造成有害的結果,影響較深的是教學上的形式主義。正確的提問,應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發展水平,要研究教學中提問的性質,形式,所涉及到的範圍和相互間的關係,努力去把握其中規律性的東西,減少提問的盲目性。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提問質量,必須在課堂提問藝術性上著實下一番功夫。

三、研究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既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學藝術,它也是聯絡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紮實訓練、體檢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經過觀察和討論研究發現,教學中的」問」,可謂啟發性的集中表現,如果運用得當,那麼對於鞏固學生知識、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素質都有重要的作用。課堂提問的方式、方法很多,如開門見山的問,即直接了當的提問、創設情境提問、窮追不捨問等等。何時運用提問?

怎麼樣巧妙的來設計提問達到更好的教學?這就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內容。

四、研究方法

1. 文獻法即查閱資料

2. 課堂觀察法

3. 經驗總結法

五、預期結果

一篇簡短**(word+ppt)

六、文章內容

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技巧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英國哲學家培根也說過:「疑而能問,已得知識之半。」這說明「問」是何等重要。

課堂提問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技能,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獲取知識、開發學習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如何通過提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質量不僅是乙個教師教學藝術水平高低的體現,也是每位教師不懈追求的目標。

一、問題要創設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一石激起千層浪。

數學課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內容,若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則學生聽來索然寡味。若教師有意識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創造愉悅的情境,則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積極思維。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學習興趣,只有有趣的東西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求知慾望。

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慾的強大動力,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就能主動地學習,積極地思維,執著地探索。因此有效的課堂提問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去設計問題,用科學、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從而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數的冪這一節課時,提出「2的25次方是多大?」這一問題,學生可能會不怎麼感興趣。教師可換一種提問方法,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假設某人聽到一則謠言後,一小時傳給不知道此謠言的兩個人,如此下去。

一晝夜能傳遞乙個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嗎?教師這樣提問,學生馬上就有了解決此問題的興趣和積極性,效果就大不一樣了。起先,誰都認為這是辦不到的事,但經過認真運算,結果出乎學生的意料。

這樣發問最能讓學生躍躍欲試,從而為學習乙個數的冪做下了很好的基礎。

再如,在幾何裡講三角形的穩定性時,教師可提問「為什麼射擊運動員瞄準時,用手托住槍桿(此時槍桿、手臂、胸部恰好構成三角形)能保持穩定?」看似閒言碎語三兩句話,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使學生在輕鬆喜悅的情境中進入探求新知識的階段,這種形式的提問,能把枯燥無味的內容變得有趣。

二、提問要有必需性和準確性,抓住問題的關鍵及實質

提問的必需性和準確性是指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出發點和針對性,問題要恰當,準確無誤,精益求精。教師提出的每乙個問題不僅本身要經得起推敲,同時還要最有效,就是問題與問題之間有聯絡、有層次,力爭使自己設計的每乙個問題組成乙個有機的嚴密的整體。讓學生解答這些問題時,既理解和掌握知識,又得到嚴格的數學思維訓練。

有些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問題過多,且浮於表面,流於形式,都是一些如「知道了嗎?會不會?得到結果了嗎?

」等無效的問題。所謂關鍵,是指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教材的重點處提問,重點就突出,在教材的難點處提問,難點就容易突破,用提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問題進行思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些,必須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角度上,多設計一些能啟發學生思考以及思維創新的必需性和準確性的課堂問題。

例如,在學習完平面圖形鑲嵌的條件後,教師在下次新課講授前,給出這樣一問題,「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這四種圖形中,哪種圖形不能單一進行平面鑲嵌?」這看似是對上節學過的知識很好的回顧和提問。但這種提問只會讓學生停留在正五邊形不能進行平面圖形的鑲嵌這一結論中,若考試的時候給出選擇項中沒有正五邊形這一選項,而有正七邊形的選項,學生往往會選錯。

若課前的提問改為「為什麼正五邊形不可以進行單一平面鑲嵌?能進行平面鑲嵌的圖形應滿足什麼條件?」這就對於多邊形進行平面的鑲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而不是停留僅僅記住正五邊形不能進行平面鑲嵌這一結論中。

很多學生學了多邊形進行平面圖形鑲嵌僅僅記住了正五邊形不能進行平面鑲嵌,問他正七邊形、正九邊形可以鑲嵌嗎?確答不上來。

三、問題要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絡,鄰家老枝發新芽

特級教師魏書生說:「知識是『生長』出來的」。學習過程是知識不斷積累和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新知識的學習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的「老枝發新芽」。

知識內在聯絡十分緊密,每個新知識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而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展,它們內在的共同因素為學生掌握新知識架起了橋梁。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是逐步由模糊到清晰、由零碎到完整並逐步融入原有知識體系之中。設計恰當的問題有利於調動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自己進行新內容的學習, 引導學生**新知識。

因此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連線點,促使學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轉化為已知。

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應用這一節,有這樣一問題:甲、乙兩商場以同樣****同樣的商品,但各自推出不同的營銷方案,在甲商場累計購買100元商品後,再購買的商品按原價的九折收費;在乙商場累計購買50元商品後,再購買的商品按原價的九五折收費,顧客在哪家商場購物花費少?對於這一複雜的題型,可以設定「問題串」,設定三個問題:

1、購物多少錢時,在兩家商場購物花費相同?2、購物多少錢時,在甲商場購物花費小?3、購物多少錢時,在乙商場購物花費小?

這樣的三個問題由淺入深,第乙個問題是列一元一次方程,後兩個文題列一元一次不等式,從而學生從中理解到應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的是相等問題,而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的是不等問題,方法類似。這樣就可以對比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來對比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學習,從中發現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元一次方程之間的內在聯絡。用知識間的相互聯絡提問,讓學生在不停的思考和實踐中學習,既弄清了本節課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

四、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但要因人而異

課堂提問涉及面要廣,合理分配被問的學生物件。可以點名提問,也可以不點名提問。點名提問可以更多地引發被提問人的思考,調動被提問人思維的積極性。

不點名提問,不需要具體的人來回答,只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思維,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上設計一些難易適中的問題,讓全體學生都可以獲取知識營養,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使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如果提出的問題範圍過大,過於寬泛,學生容易失去興趣和耐心,很難將學生引入課堂學習的正軌,造成課堂教學泛味,並造成課堂教學時間嚴重不足,寶貴的學習就這樣白白浪費了,從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學生掌握不到知識點。

此時採用遞進式提問,面向全體學生,通過一連串的問題,環環相扣,步步推進,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拓寬思路,抓住本質。這樣不但能顧及所有學生知識資訊的落差,而且能展示教師思維的全過程,給學生一頓思維的大餐,師生之間產生共鳴。採用思維發散式提問,又能促使學生多重角度思考問題,在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中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加強思維深廣度的訓練,培養創造性精神。

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時,教師可以把相對簡單的題目留給基礎弱的學生,然後將相對複雜點的題目留給優等生。可以設計這樣乙個問題串來講解本節課。首先給出不等式2+1>5①,然後給出不等式2(+1)>5②,③。

這三個問題給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分別來解這三個不等式。這樣既考驗了學生解答問題的能力,照顧到了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又講解的三類不同形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給每個學生學習的自信,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更好的掌握知識,由簡單到複雜。

五、提問要及時恰當,跳一跳把果子摘下來

根據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要讓學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來」。教師設定的問題難度要適中,既不能設定太容易,學生不用過多思考動腦就能回答出來,也不能設定太難,使學生百思不得其解。這就是說:

要讓學生經過思考、努力、交流合作把問題解決。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問題解決,更激發了他們**、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特別是對一些比較差的學生,更應該提問一些比較簡單的題目,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比學會知識更重要。再逐步培養他們解決疑難問題,學生就會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不僅能夠解決疑難問題,而且會變成乙個優秀生。

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答不出。原因往往是難度過大,這時,教師應想方設法「化難為易」,以避免陷入「啟而不發」的境地。問題設計得好,還要注意提問的的時機,若時機掌握得不好,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教師設定的提問需問在學生有疑處,有疑問才會有爭論,有爭論才能辨別是非,也才能引起學生探求知識真理的興趣,特別是經過教師的引導,同學之間的交流,使問題得到解決,會有一種「洞然若開」,「豁然開朗」之感。不僅使學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滿足,而且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此外,提問要精煉,減少重述。一些教師在等候學生回答時,多次重述問題,其本意要麼怕學生沒有聽清楚問題,要麼想通過重述引起學生注意,但實際效果適得其反。過多的重述容易使學生不認真聽講,還可能干擾學生正在進行的思維活動。

有的教師往往把啟發式誤認為提問式,認為問題提得越多越好,其實問題並不在多少,而在於是否具有啟發性,是否能夠觸及問題的本質,並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不能讓提問處於形式主義。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問」,又要問的「巧」,還要對有關知識進行適當的追根問底,才能讓學生「順著藤」而「摸」到「瓜」。因而教師只有設計出好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習。

合理巧妙的課堂提問,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合理巧妙的課堂提問,才能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才會活躍,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數學課堂提問的技巧

學生年紀小,好奇心強。教師在課堂上要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適時提問,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學生對學習知識的好奇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的好奇心一旦發展成為學習與認知興趣時,則馬上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慾望,如教長方體體積時,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10個稜長1分公尺的小正方體...

數學課堂提問技巧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主要方式,無論是在教學活動開始時,還是在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或是在教學活動結束時,提問都會經常用到。它對學生來說,可起到引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思維,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 對教師來說,可起到檢查教學目標,重新組織教學等作用。要正確 恰當地運用提問,教師首先對於自身的提問有哪些類別應有較為...

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藝術

課堂提問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出問題,並針對學生的回答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適時調整教學策略,啟發學生思維,促使其主動思考 理解和掌握知識 發展能力的一類教學行為。1 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方法策略。1.1 目的明確,按需設問。課堂提問必須以教學目標為指南,根據教學的要求 設計目標明確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