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提問的基本技巧

2021-03-11 01:13:35 字數 3998 閱讀 7001

數學課堂提問的基本技巧(新課程改革)

河北省寧晉縣東城實驗學校張麗豔

課堂提問,是教學語言中最重要的部分,好的提問,既能起到引導學生明確重點、指導學生突破難點、激發學生興趣、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啟迪學生思維的作用,同時也是教師獲取反饋資訊、調控教學過程、駕馭教學航向的主要手段。然而,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是需要技巧的,有的提問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而有的提問學生卻毫無反應。如何能使數學課堂中的教學提問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呢?

下面談談我在數學課堂教學提問的一些感悟:

一、以問引趣,激發思維

興趣激發靈感,興趣是發現的先導。數學課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內容,教師要善於提一些新穎、富有吸引力、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相聯絡而又暫時無法解答的問題,使學生一開始就對新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創設誘人的學習情境。如在講解「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時,教師設定懸念問:

「教室的門不管開到哪乙個位置,為什麼總是與地面垂直?」學生興趣盎然,都來琢磨和研究這個問題,求知的慾望自然而生。又如上「韋達定理」之前,我提了這樣乙個問題:

「老師會不解二次方程求出兩根和與兩根積,你們行嗎?」完全是試探商量的口吻,卻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大有躍躍欲試之勢。這樣的設問具有振動學生心弦的作用,激發學生的思維。

二、以問啟發,覓求思路

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教師上課就要設法創造條件,使學生處於「憤悱」境地。例如:在複習三角形全等時,教師可設計下列幾種證題思路加以提問:

1、如果有兩邊相等,還應尋找什麼條件?學生答:尋找它們的夾角或者第三邊對應相等。

2、如果有乙個角和一條邊對應相等,還應尋找什麼條件?學生答:還應尋找它們的乙個角或相等角的另一邊。

3、如果有兩個角對應相等,還應尋找什麼條件?學生答:還應尋找一條邊相對應相等。

到此時,教師可以提問,那麼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 學生就能歸納出三角形全等的解法。同時教師要強調的是:

有三個角對應相等的二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有兩邊中其中一邊的對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又例如:直角三角形的兩條邊長分別為6和8,那麼這個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為多少?

老師提問:題目中有沒有明確指出哪條邊是斜邊?

通過老師這一點撥,同學們積極開動腦筋,對這題的討論,解決了問題。通過教師提出的問題,使學生樹立一些「路標」,啟發學生循著「路標」前進,找到解題途徑。

三、以問過渡,突破難點

在講授新知識之前,教師可提問本課所用到的舊知識作為過渡,以舊引新,以舊促新,促使學生積極參加教學雙邊活動,突破難點,以達到順利完成本課教學任務的目的。

例如:在講授新課:「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乙個圓」。教師首先提問:

1、過一點可畫多少個圓?為什麼?

2、過兩點可畫多少個圓?圓心的位置有什麼規律?為什麼?

這些問題一一解決後,教師不失時機地進一步問:

3、過不在同一直線上三點a、b、c畫圓,這樣的圓要經過a、b,圓心在**?這樣的圓又要過b、c,圓心在**?若同時經過a、b、c,圓心又在**?

4、這樣的圓可畫多少個?

就這樣教師提問,學生動腦、動手,把自己作為「研究者」,步步深入,將已有的知識、思維方法遷移到新知識中去,學得輕鬆,記得也牢。

四、以問點撥,觸類旁通

具有點撥性的提問,能引導學生縱橫聯絡所學知識,溝通不同部分的數學知識和方法,開拓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例如:已知△abc的兩邊,ab、ac的長是關於x的方程x2-(2k+3 )x+k2+3k+2=0的兩個實數根,第三邊bc的長為5。

(1)k為何值時,△abc是以bc為斜邊的直角三角形。

一般來說,學生解決這個問題是不困難的。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並結合韋達定理進行求解。

(2)k為何值時,△abc是等腰三角形,並求△abc的周長。

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就要認真分析題意,因為題目中沒有告訴哪條邊是腰,哪條邊是底,因此,要進行分類討論。

又例如:試確定y=x2-2x-3與函式y=-x2+2x+3的頂點,對稱軸方程及與x軸的交點座標。要解決這題教師可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

思考 1: 在上述題中,兩個函式的a、b、c三者之間有什麼關係?

思考2: 與係數之間的關係相比較,你發現這兩個函式的頂點、對稱軸以及與x軸的交點座標這些量之間存在什麼關係呢?函式y=ax2+bx+c與函式y=-ax2-bx-c兩個圖象的頂點之間關係如何呢?

思考3: 如果y=ax2+bx+c的圖象與y=k(ax2+bx+c)(k≠0)的圖象中,對稱軸發生變化了嗎?與x軸的交點座標呢?

思考4: 如果y=ax2+bx+c與x軸的交點正好是函式y=x2-3x-4與x軸的交點,而y=ax2+bx+c的圖象與y軸的交點為(0,2),你能用最快的速度確定y=ax2+bx+c中的各個係數嗎?

思考5: 如果知道了函式y=ax2+bx+c的圖象與x軸的兩個交點是(-1,0),(4,0),與y軸的交點座標是(0,2),你又如何確定a、b、c的值呢?

通過逐步精心設問,使知識縱向串聯,橫向併聯,使學生思維活躍,思路開闊,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真是「一花引來萬花開,一題問出萬題來」。

五、以問堵漏,防患未然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稍有疏忽大意,將會導致錯誤。一般說,學生的認識總是從不全面、不深刻或出現謬誤經過多少反覆和爭議逐步發展起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忽視定義、定理的先決條件,常常受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對數學問題中隱含條件缺乏深入挖掘或濫用模擬等。

因此,在學生易產生錯誤處進行提問,教學做到防患未然,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關於x的方程(m2-1)x2+2(m+1)x+1=0,當m為何值時,方程有實根?

下面的解法對嗎?為什麼?

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實數根,則必須滿足

m2-1≠0

△=4(m+1)2-4(m2-1)≥0

m≠±1

解得: m≥-1

∴當m>-1且m≠1時方程有實根。

分析:以上解法對題理解不正確,因為題中只要求方程有實根,原方程可以是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是一元一次方程,應分類討論。

正確解法:(1)若m2-1=0即m=±1(方程為一元一次方程)

當m=1時,原方程為4x=-1解為x=-

當m=-1時,原方程為為0x=-1

(2)若m2-1≠0,即m≠±1(方程為一元二次方程)

原方程有實根的條件:

m+1)2-4(m2-1) ≥0解得 m≥-1 無解

∴m>-1即m≠1時,原方程有實根

綜合(1)、(2)可以,當m>-1時,原方程有實根。

同學們通過對此題的求解,就加強了對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鞏固。

又例如:已知方程x2+3x+1=0的兩個根數為 α、β,求+ 的值。下列解法是否正確?為什麼?

解:∵△=32-4×1×1=5>0∴α≠β

∵α+β=-3

αβ=1

3同學們都認為是正確的,因為在化簡過程中「步步有據」,怎麼會錯呢?實際上,上面的解答忽視了α<0,β<0。

正確解法:∵α+β=-3<0

1>00,β<0

3 通過以上的分析、提問,同學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不僅培養學生的思維判斷性,也培養了思維的深刻性。

六、以問檢驗,及時反饋

為了上好每節課,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對這節課內容的掌握程度。常在授完課後對所學知識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一方面鞏固所學知識,同時了解數學效果,以便及時調整方案。

但提問要有新意,例如檢查學生對於數學定義概念、定理的掌握弄不好會導致機械記憶。例如:在講完《圓與圓的位置關係》時,我提了這樣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

(1)如果兩個圓相離,則有幾條公切線?

(2)如果兩個圓有三條公切線,則兩個圓的位置關係如何?

(3)如果兩圓的半徑分別為5cm和3cm,圓心距為4cm,則兩圓的關係如何?

這樣的提問,使學生有新鮮感,收到出人意料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從不同角度提問學生,使學生有新鮮感,收到出人意料的教學效果。課堂提問,適當地引、尋、深、。

發、堵、查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手段。課堂提問又是一門藝術,乙個好的提問,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去思維,而且可溝通師生間情感,創造活躍的教學氣氛。提問還須注意切中要害,難易適中,使我們的課堂提問更加有效,使課堂因提問而更有效!

數學課堂提問的技巧

學生年紀小,好奇心強。教師在課堂上要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適時提問,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學生對學習知識的好奇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的好奇心一旦發展成為學習與認知興趣時,則馬上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慾望,如教長方體體積時,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10個稜長1分公尺的小正方體...

數學課堂提問技巧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主要方式,無論是在教學活動開始時,還是在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或是在教學活動結束時,提問都會經常用到。它對學生來說,可起到引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思維,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 對教師來說,可起到檢查教學目標,重新組織教學等作用。要正確 恰當地運用提問,教師首先對於自身的提問有哪些類別應有較為...

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技巧

一 選題理由和背景 數學是一門嚴密性 邏輯性 科學性要求較高的學科。數學中的概念 公式 法則 定理和解答的過程等本身也是比較枯燥的。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成敗與否,課堂效率的高低,不僅依賴於教師的學識水平 語言表達能力 評價藝術等,更重要的在於教師提高數學課堂提問的效果。課堂提問是初中數學課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