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歷史教學學生評價方法

2021-06-02 07:38:41 字數 4644 閱讀 4960

要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全面、主動地自主學習,離不開學習的評價機制。新《歷史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學習評價是歷史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反饋資訊、調控教學,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功能。

」評價要「遵循注重結果,也注重過程的基本原則,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有效的評價手段,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 適應歷史學科教學評價多角度、多層次、多手段、多形式的需要,調整、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是保障歷史教學改革順利進行並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以往歷史學科對學生的評價主要侷限於學業成績,新的課程改革強調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樣化,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興趣與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展。

歷史教學課、活動課、課外活動等等為教師評價學生創設了乙個個新的平台和視窗,通過這個平台和視窗,教師可以看到學生學習興趣、參與程度、合作意識、心理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從而更加全面和客觀地評價學生。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做了一些改進的嘗試,具體歸納,常用的評價手段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科學習檔案袋評價。指導學生收集個人的歷史學習作品及成果,建立檔案袋,對學生的歷史學習進行評價。

檔案通常在開學初建立起來,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乙個檔案袋,學生可以把自己的好的作品分類裝入檔案袋中,如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讀書筆記、文章以及手工製作的成果等。如:《我眼中的秦始皇》等小文章、我的製陶和造紙作品、我收集的歷史小故事、我製作的成語卡片、我的活字作品展、我畫的大運河示意圖、歷史長河中我的畫卷、我出的一期歷史專刊等等。

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檔案袋認真維護保管,還可以定期在班級、年級中進行展評。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鑑,教師也及時予以評定,並寫上客觀的、公正的、發展性的評語。成績突出的同學給予表揚,成績稍差的同學指出存在的問題,師生共同商量改進的辦法,避免在全班面前對較差的學生進行口頭批評,維護學生的自信心。

同時,課任老師也可以把記錄學生成長過程的檔案袋作為學生期末綜合評價的一部分,並把學生的成長過程及時向班主任老師和學生家長匯報,共同分享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檔案袋評價方式的推廣很有意義,它能幫助學生與教師了解學習與進步的狀況,此外對於學生自主性、反思能力、創造性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同時,檔案袋評價不僅反映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還可以反映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從而有效地克服評價標準的單一性和片面強調學生學業成績的做法。特別是對那些愛動手的學生,則給了他們充分發揮特長、展示才華的機會。

第二:個人學習資料冊評價。歷史課因為其自身的學科特點,經常需要學生針對某些歷史問題自己去蒐集、查詢一些學習資料,以彌補課本內容的侷限。

每一節課前,教師都要布置學生查詢相關的資料和素材,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絡查詢或圖書查詢,可以是文字資料,也可以是**資料、影印資料,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是實物資料。並且按照查詢資料的內容分類整理,可以按照時間順序,也可以按照歷史人物或按照歷史事件的分類裝訂成冊。上課前使用它起到預習作用;課後重讀,可以起到複習作用;平時多瀏覽,更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

個人學習資料冊和檔案袋的區別是:檔案袋是學生學習成果的集中,資料冊則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準備,是學生平時參與歷史課堂教學的依據。堅持個人學習資料冊的使用,既為課堂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也從中鍛鍊了學生收集、查詢資料的能力和分類整理資料的能力。

第三:日常學習表現評價。例如:

上課時學生發言的積極性、主動**及主題活動的表現等等,可以採取學生自評和小組評議的方式,並且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及學生家長參與到評價之中,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開始時,學生可能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別人,有時在評議中甚至發生爭議和衝突,教師抓住這個機會,引導學生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和他人。班主任老師和課任老師合作,使學生學會比較、反思,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不斷進步。

第四:課堂紀律評價。在課堂中學生是否遵守課堂紀律,是否按照要求去做。

可以採取民主評議,即小組評議與任課教師評議相結合,從而約束學生的行為,保證穩定的課堂秩序,有利於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

第五:持續激勵式評價。對進步幅度較大的同學和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可以適當加分。但是,這種方式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只作為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鼓勵學生進步的一種手段。

第六:期中、期末考試成績評價。參加校、區、市期中、期末統一考試,並且把期末成績折合成一定的比例,作為學生期末綜合評價的一部分。

綜上所述的各種評價方式,特別是檔案袋評價使學生清晰明了地了解自己在歷史學習中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問題,堅持實施之後,既能加強師生之間的協作互動,又可以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課的積極性,與傳統的評價方式相比,新的評價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新的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也會起到促進作用。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討論(0) 瀏覽數(7) 推薦數(4) 發布人: 王衛民發布時間:2010-12-05 有效期:2010-12-05 至 2010-12-30

歷史學科是人文教育的基礎學科,歷史學科中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精神為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人文素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歷史作為人類以往實踐的集體記憶,能夠更全面、更綜合地為人們提供價值理性的累積經驗,並從歷史上因價值理性的缺失而導致的社會發展失衡中為人們提供深刻的教訓。因此,歷史教師應充分認識歷史學科在人文素養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注重加強在歷史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水平。

一、挖掘歷史教材,培養人文精神

在現在的中學歷史教材中,在揭示人類社會普遍規律的前提下,注入了更多的人文精神,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通過對古今中外歷史的學習,開拓視野,提高現代化公民的基本素質;通過從古到今人物史實的感化達到道德教育和品性陶冶。因此,我們的中學歷史教師應充分重視歷史學科的功能,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挖掘歷史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寓思想、道德教育於歷史教學之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得到繼承、發揚和光大,使每個中學生都能夠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意識。

古人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漢唐時期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帶來了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榮,與前朝秦、隋的窮奢極欲,殘民以逞,導致覆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古人云:「奢則不孫,儉則固」、「儉則窮欲,侈則多欲」、「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這些都表明中華民族對勤儉與奢侈的鮮明的善惡態度。

要廉潔必須要知廉恥,廉恥即「廉潔」和「知恥」,「知恥」是因,「廉潔」是果。中華民族中凡是不為金錢或物質所惑,不為權勢所動,終身保持廉潔、清正的節操,不是一代風範就是千古留芳。明代北京保衛戰中的於謙,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為人間留下了兩種清白,其一是公忠無私,為民族、為國家不計個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時嚴持操守,廉潔不苟的「清白」之風。

于謙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贏得了世人的崇敬。

二、透視歷史人物,提公升人文素質

高考歷史科考試說明明確規定:「把歷史人物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和評價,運用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敘述、分析、評價歷史人物。」例如:

評價秦始皇,教師必須首先介紹秦始皇所處的歷史背景,即戰國諸侯紛爭,給人民帶來災難,人民渴望統一,這樣才能正確認識秦始皇統一中國和建立**集權制度的偉大功績。同時,還要發展地、全面地看待他,那就是他的殘暴統治、鎮壓人民的一面。所以,我們在分析、評價歷史人物時,必須把他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去認識,明確英雄是由歷史創造的。

否則,在我們進行歷史人物教學時,就會容易走向乙個誤區:用現代人的標準去衡量古人,要求古人。

進行歷史人物教學應該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既要歸納、總結歷史人物的活動,又要對歷史人物進行分析、評價;既要分析歷史人物的時代、社會和階級面貌,又要分析歷史人物的個性,進而揭示歷史人物的本質;既要全面又要動態地分析看待歷史人物;既要學習前人的優良道德品質和個性品質,又要吸取前人失敗的教訓。如秦始皇、項羽的剛戾自用,祖沖之、李時珍追求科學的堅持不懈,商鞅、王安石的開拓進取、勇於改革,龐涓的妒嫉,韓信的負辱,諸葛亮的鎮靜,鄭和的冒險,關羽的義氣,張飛的魯莽等等。教師找到良好的素材,再尋找啟情點,讓學生深受感染和薰陶,引導學生關注歷史人物,思考歷史人物,從中獲得效益,獲得啟迪,逐步完善自我的人格,賦予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三、剖析歷史事件,理解人文內涵

一部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不斷創新、勇於探索的歷史。中華民族是乙個具有無限創造力的民族,在科技、文化等眾多領域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歷史上通過改革創新而帶來了社會大治的史實舉不勝舉: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變法、戊戌變法,以及各朝各代的統治者為加強自己的統治,恢復和發展經濟所採取的各種政治、經濟改革措施等。這些改革無一不表現出改革所具有的銳意創新、不墨守成規的改革精神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這些改革為國家政治上的清明、經濟上的繁榮和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一部人類歷史,也是一部人類文明進化和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歷史。青少年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了解人類文明發展的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從中領悟人類文明的創造力及其蘊涵的價值取向,感受人文精神的薰陶,在吸取歷史知識的同時進行人格的塑造和培養。以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為例,商鞅個人的改革勇氣和大無畏精神,可以對學生的道德人格產生積極影響;北魏孝文帝為推進改革而不畏艱難險阻的堅強毅力,是對學生進行堅強意志教育和挫折教育的典型材料。

再如,學習中國近代史,使學生知道中國是怎樣由文明古國逐漸落伍,成為列強侵略的物件;知道中國在近代時期社會發生了哪些變化;理解近代中國人民為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如何前赴後繼,不斷探索和奮鬥。這有助於培養學生對祖國和民族的責任感,弘揚近代仁人志士不怕犧牲、堅持不懈的鬥爭精神和優秀的革命傳統。

四、轉變教學觀念,落實人文教育

歷史中的人文精神,是歷史知識、教學手段及教學理念的反映,特別是施教者,要牢固樹立以下理念:課程是經驗,教材是範例,教師是實驗室,教學是對話、交流與知識建構的活動,教師是研究者,學生是知識建構者。因此,我們首先要懂得這些「理」,並在這種「理」的引領下,不斷優化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去發現、理解、分析、判斷身邊的人文現象,從而提公升自己的人文素質。

教學中常用的評價方法

量規量規是一種結構化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技術,常以二維 的形式呈現。量規在資訊化教學評價中發揮重要作用。運用量規時首先要具有結構化思維,從評估物件中提煉出與評價目標相關的多個指標的詳細描述,將原本非結構化的主觀性評估任務轉化為結構化的級差評估,大大提高評估的準確性。在表現性評估中,利用量規不僅可...

如何進行歷史教學學業評價之淺見

摘要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 方式 手段都在發生著或大或小的變化 但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上,卻仍然擺脫不了 以分論高低 的思維。關鍵詞教學評價教學過程評價方式 當今,歷史課程正面臨著大改革,教學內容更為豐富 更貼近現實生活,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徵,教學形式則更現多姿多彩。那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教學評價常用公式

1.算術平均數 反映一組資料的集中趨勢,一般水平。n為學生人數,為學生分數 2.加權算術平均數 n為總數,為學生分數,為權數或頻數。3.標準差 反映分數的分散程度,能夠反映平均數的代表性。如兩個班,算術平均數相同,那麼哪個班的成績好呢?標準差小的集中性好。4.標準分數 z分數 以標準差為單位,表示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