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各課型教學流程

2021-04-09 19:21:05 字數 4757 閱讀 6872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統計教學基本流程

(一)基本流程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課的開始階段,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特徵以及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創設富有生活氣息、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開放性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現實的、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富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明確**方向,為統計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2、解決問題, **方法

引導學生學習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描述資料和作出決策的方法是統計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落實這一目標的具體流程如下:

(1)針對問題,收集資料

(2)整理資料,學習方法

本環節可按嘗試整理、體驗方法——合作交流、理解方法——比較反思、優化方法這三個步驟進行。

(3)分析決策,解決問題

3、自主練習,應用方法

4、總結反思,整理方法

三、情境串理念下的統計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課程標準指出:要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資料分析觀念。資料分析包括:

了解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先做調查研究、收集資料,通過分析作出判斷,體會資料中是蘊涵資訊的;體驗資料是隨機的和有規律的,一方面對於同樣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資料可能會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夠的資料就可以從中發現規律;了解對於同樣的資料可以有多種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據問題的背景選擇合適的方法。」 從以上闡述中可以看出,標準把「讓學生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掌握一些簡單資料處理技能」確定為統計教學的首要目標。要實現以上目標,在統計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讓學生自主產生統計的需要

在統計教學中,學生對統計的需要是由老師的指令性活動產生還是由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實際需要而產生,對學生的發展有本質的區別。

(二)引導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

統計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

1、讓學生學會資料收集、整理的方法

收集資料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一是現場收集資料。二是匯集課前調查的資料。

2、讓學生嘗試對資料進行解釋與應用

解釋統計結果是分析資料的一種能力,也是對統計結果進行判斷的基礎。開展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得到資料結果的活動,目的是從資料中獲得判斷和**。

(三)關注學生在統計學習過程中的體驗狀態

體驗是學生從經歷走向感悟所不可缺少的過程。

(四)注重統計相關實踐活動的開展

統計意識的培養,不能僅僅靠課堂教學。因為統計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絡緊密,課堂教學中往往很難完全展示乙個統計的全過程,所以教師可以適當地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將課內外結合起來。

1、向課前開放

根據教學的需要,教師可將教學過程向課前延伸,組織學生開展調查活動,蒐集整理有關的資料,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2、向課後延伸

為了培養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可針對學生剛學習的統計新知識、新方法,設計開放性、拓展性的課後實踐題目,採取各小組在課外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方式,適時組織開展統計活動。

(五)淡化術語與純粹計算,強調相關概念的統計學意義

統計教學中包含較多的概念、公式和統計圖表。比如平均數、眾數、中位數、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等。這些內容的教學,既不能簡單地作為名詞和術語性學習來處理,也不能僅僅作為相應的代數和圖形知識的學習來處理,應當突出這些概念、公式和圖表所蘊涵的統計學背景。

七、圖形的運動

第一節情境串教學法在「圖形的運動」教學中的應用

「圖形的運動」是數學課程標準在「圖形與幾何」領域加強的內容。在第一學段,主要感知平移、旋轉、軸對稱現象,能辨認簡單圖形平移後的圖形,認識軸對稱圖形。在第二學段,主要包括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補全乙個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將簡單圖形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或旋轉90°;將簡單圖形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縮小;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設計簡單的圖案,以上內容都只要求在方格紙上完成。

了解圖形的運動,對學生認識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對圖形美的感受與欣賞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背景分析

以往的小學數學課程,一般只學習圖形的對稱。課改以來我們對「圖形的運動」教學做了大量的行動性實驗研究,發現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教師對相關概念的認識不準確

(二)不重視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圖形運動的相關知識

(三)不重視讓學生感悟相關概念的本質特徵

「圖形的運動」領域中的相關概念,大都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有所感知。但生活中的現象並不都是數學意義上完整的概念。一些教師在這個領域的教學中,不注重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相關概念的本質特徵。

(四)不重視讓學生自主探索圖形運動的方法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是乙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圖形的運動」教學基本流程

(一)基本流程

1.提供素材,感知現象

課程標準關於空間與圖形部分的教學建議特別強調內容的現實背景,強調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而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又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觀的、具體的感性認識。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運動例項,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並感知運動現象,為下一步逐漸將生活中的運動現象數學化打下基礎。

2.研究素材,掌握特徵

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理解圖形運動的概念,必須經過學生對生活素材的分析、綜合、比較、想象、描述、模擬、分析和推理等活動。因此,在前面觀察各項運動,初步感知運動現象的基礎上,本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對各項運動進行分類、比較,並加以語言或動作描述,然後舉例,這個過程就是抽象的過程。經過這個過程,學生對圖形變換的特徵初步有了本質的把握。

3.模擬運動,**方法

像上面所述,空間觀念的培養,幾何直覺的發展是要經過各個層次培養的,雖然前面學生經過了觀察、分析、比較、描述、舉例等一系列抽象的過程,但畢竟還是停留在生活的層面上,停留在說的層面上,還沒有完成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數學化的過程,還是僅僅在研究生活中的運動現象。因此,本環節需從幾何圖形這個角度進行圖形運動操作。通過從模擬實物運動,到幾何圖形運動,從觀察點的運動到整體的運動,學生逐漸建立起動態表象,逐步體會圖形運動的思想方法。

經過了這個「做」的過程,生活中的運動現象真正得到了數學化。

4.拓展創新,體驗應用

學習掌握圖形運動的方式方法不是最終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感受到數學應用之美。教師要注重選取豐富的生活素材,組織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圖形運動,感受其普遍性,體會其中的美,從而使學生展開想象,激發起創作慾望。

三、情境串理念下的「圖形的運動」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一)選取生活中典型的素材,讓學生充分感知

眾所周知,新的一輪數學課程改革趨勢之一是加強數學與兒童生活的聯絡,關注數學的抽象與應用。所以,教學圖形的運動時,大家也都想到了聯絡現實生活,由生活中素材入手進行教學。

還要因地制宜選取一些當地特有的素材作為補充,使之更貼近本地、本校學生的所見所聞。郊區和農村的教師,更要關注到這一點,因為目前教材中的素材,大多取材於城市的生活,極少反映農村特有的事物。

(二)抓住圖形運動的本質特徵,加深學生對圖形運動的認識與理解

在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圖形運動現象時,要注意引導他們對觀察物件本質的把握,忽略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著重從圖形運動的角度觀察、思考和把握,抓出圖形運動的本質特徵。

(三)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並能夠做出解釋或驗證

直觀判斷是學生學習圖形的運動知識的常用方法,學生做出的判斷有時並不完全可靠,讓學生在解釋或驗證的過程有利於學生從不同角度體會本質特徵,也有利於把學生的思維逐步引向深入。為了便於隨時讓學生解釋驗證,教學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可以把一些容易引起爭議的圖形或圖案先畫在紙上,再剪下來,作為學具準備好,隨時拿出這些學具動手驗證,在指導學生合乎邏輯地表述驗證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方法內在的嚴謹性。

驗證時,學生可以採用摺紙的方法,也可以採用測量等其他的方法,這樣的驗證,有利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體會特徵,也有利於把學生的思維逐步引向深入。學生陳述自己的驗證結果時,教師不必要求學生一字不差、合乎邏輯地說明完整的過程,但要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及時糾正、補充學生的表述,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的嚴謹性。

(四)設計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建構知識

好的數學活動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八、圖形與位置

情境串教學法在「圖形與位置」教學中的應用

「圖形與位置」是「圖形與幾何」領域的四項內容標準之一,涉及「上下、前後、左右」、「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比例尺」、「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繪製並描述簡單的路線圖」、「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位置」等內容。讓學生描述描述路線圖,把現實的三維世界轉化成二維平面圖來表示,可以增強學生對物體方向和距離的理解,有利於他們在對周圍事物和實物直接感知的基礎上形成空間觀念。

一、背景分析

在教學中出現一些問題。

(一)對「認識左右」教學目標的把握不準確

在小學階段引進「認識左右」的目的,是為了通過發展學生的方位知覺來幫助學生認知物體的相對位置,並逐步形成空間觀念。但這方面的內容僅僅限制在「初步認識」上,如果隨意拔高要求,就會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造成一些認識上的矛盾。

(二)注重教材情境的使用,忽視生活經驗的再現

「圖形與位置」的知識來自豐富的生活原型,這是學生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有的教師往往只是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情境圖,而沒有引導學生聯絡生活中的實際事物喚起生活經驗,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

(三)注重知識性目標的落實,輕視過程性目標的體驗

以往的教學中,關注較多的是學習結果,而忽視了學生通過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和途徑來學習。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是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體驗,它能給予學生自己建構知識和情感體驗的時空,激發學生思維。在教學課程標準學段目標裡,幾乎逐條都強調過程性目標——「經歷、體驗、感受、探索」,探索與理解,探索與掌握……實際教學中對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

數學各課型及流程

課型一 單元整體感受課 一 單元整體感受課的定義 單元整體感受課是 單元目標嘗試教學 課改實驗的一種全新課型,它是 先做後學,先學後教,以學定教 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單元整體感受課就是體驗式學習 活動式設計,這種在 做中學 的方式,能夠將學生的潛能真正發揮出來,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方式。感受課的設計...

各課型教學流程1009 1

小學數學情境串教學法的基本流程 情境串教學法倡導用兩條線貫穿整堂課。一條是情境線,一條是探索線。情境線表現在課堂教學的外在形式上,讓學生在解決由連續情境產生的連續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新知形成技能。而探索線則是課堂教學的實質,解決問題的過程遵循以下基本流程 1 創設情境,呈現資訊 教師在教學中有目的 有...

各課型教學流程簡要附分類

小學數學情境串教學法的基本流程 情境串教學法倡導用兩條線貫穿整堂課。一條是情境線,一條是探索線。情境線表現在課堂教學的外在形式上,讓學生在解決由連續情境產生的連續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新知形成技能。而探索線則是課堂教學的實質,解決問題的過程遵循以下基本流程 一 概念教學 一 基本流程 一 創設情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