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課型構建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階段小結

2021-04-09 17:45:12 字數 3730 閱讀 9471

新鄭市孟莊鎮孟莊完全小學王軍紅

我校在學習過有關分課型構建課堂教學模式的材料之後,每一位老師在組內和同事交流之後,又寫下了學習體會。在此基礎上,校領導積極協調,我們高年級語文教研組在2月15——2月23日對模式進行了實驗——課堂教學。這次的課堂教學有自我實驗(自己平時教學)和組內集體實驗(組內所有成員參與聽評)。

在試驗之後,我們教研組又進行交流,交流**對模式研究中出現的問題,困惑等。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我們這次的研究主題是《詩歌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主要分為四個步驟:(一)範讀引領,激發興趣 (二)自讀感知,初探情感(三)品讀感悟,深化情感 (四)回顧總結,昇華情感。

我們都認為朗讀是詩歌的靈魂,模式中重視朗讀是非常有必要的。朗讀是我們祖先明智而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有聲語言,將文章中無聲蘊情的文字化成有聲、有色、有情的語言,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感覺,叩擊他們的心弦,使其產生思想與感情的共鳴。同時,為使朗讀達到更豐富、更完美的言志傳神的要求,還應充分挖掘朗讀中所蘊含的美學因素,以意美、情美、音美的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獲得美的薰陶。

詩歌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具有抒情性,重在表達人的自我內心世界和抒發對自然、社會、人生的心靈感受。朗讀詩歌要披文入情、以情入聲、以聲傳情、以情動人。詩歌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審美能力、想象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朗讀的時候,我們還應注意:

一 、把握感情,體現韻律美

朗讀要有感情。它是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對詩歌有深刻理解才有可能達到的。

1.根據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

如周金瑞老師本次所執教的《七步詩》:據《世說新語.文學》中說,曹丕做了皇帝以後, 對才華橫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懷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做不到就將行以**(處死),而曹植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聲而說出六句詩來,就是上面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

因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後人稱之為《七步詩》。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於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後發酵過的豆子,用以製成調味的汁液。

「萁」是指豆莖,曬乾後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學生感嘆:過去那封建家族制實在是不好,為了爭奪權位,同胞兄弟相互殘殺,真是太殘酷了。他們同時也聯想到在電視裡看過的相同的情形,也一一說了出來。

根據這些內容,周老師用悲憤之情來範讀這首詩,學生多次練習朗讀這首詩後,就把握了整首詩的感情基調。

2.根據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讀的語速

詩歌朗讀的語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如果表現的內容是歡快的、激動的或緊張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現的內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現的內容是平鋪直敘的,速度採取中等為宜。比如,王軍紅老師執教的《兒童詩兩首》中的《我想》與周金瑞老師執教的《七步詩》的語速要慢一些,就容易做到有感情了。

而王軍紅老師執教的《兒童詩兩首》中的《童年的水墨畫》、冉凱華老師講的《清平樂.村居》和馬愛紅老師執教《江畔獨步尋花》,速度則要稍快,讀出輕鬆、歡快。

3.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聲音的長短

詩歌的朗讀,有輕有重,有音長音短,才能將詩歌情感強調出來,才能將詩歌的韻味體現出來,字詞句的輕重及音長音短,要根據詩歌內容、意境來判斷。如《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整首詩比較悲憤,但悲憤之中也有無可奈何。其中,前幾句可以讀的語氣適中,最後一句語速放緩慢,聲音稍微拉長並加重語氣。這樣,把握好朗讀的「輕、重、緩、急」,恰當地分好「音步」,產生鮮明的節奏感,將詩歌情感強調出來,將詩歌的韻味體現出來。

4.根據語境處理詩句的停頓

詩歌朗讀,有時需要正確處理好停頓,節奏自然就鮮明,詩歌才富有韻律美。有時則需根據詩歌內容和語意關係來確定,這樣才能使詩歌節奏鮮明,富有韻律美。古詩有節拍停頓,現代詩也有節拍停頓。

一般是「兩個音節一拍或三個音節一拍」,掌握好節拍,不僅能充分展示詩歌的藝術境界,而且節奏也會悅耳動聽,讀來朗朗上口。

《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展開想象,激發情感美

詩是想象的藝術。學生必須發揮想象才能欣賞詩、朗讀詩。如冉凱華老師執教的《清平樂.

村居》,冉老師讓學生通過讀句子,想畫面。有的學生說欣賞「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這一句描寫了,老夫妻喝了一點酒,還親熱地聊天。

教師追問老人會聊些什麼?有學生說會回憶當年怎麼認識的;有學生說會商議著給大兒子娶媳婦;有學生說會稱讚能幹的大兒子和二兒子;有學生說會欣賞那調皮可愛的小兒子。通過這一教學環節,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到農家人的生活非常安逸,從而品位到辛棄疾當時對這種農村生活的嚮往。

自己主動去發現問題,繼而自己再去解決問題。這也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生動體現。學生不僅理解了詞的內容,而且組組都恰當適度適時地結合插圖,引發想象。

同時,集體討論,小組合作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教學內容已不是簡單的文字組合,而是變成了一幕溫情的家庭短劇。學生也從討論中理解了作者是通過描寫田園的風光來抒發自己喜愛寧靜安詳的農村生活。

三 、理解主題,感受意蘊美

詩歌也有主題,沒有主題就會黯然失神,只有了解了主題,文字才可能潛入讀者的心靈,才有可能變為讀者自己要說的話。只有認真領會,準確把握詩歌的精神實質,然後訴之於聲,那麼聲音發出時所負載的思想感情,就會比原詩自身的意志、情感更為豐富,它必能引起學生走向文學作品的深處,聽到「不可言傳」的意蘊。從而溝通作者、讀者的心靈,讓讀者從朗讀中品味人生的道理,受到美的薰陶。

如《最後一分鐘》,這篇閱讀課文是以一首詩歌的形式出現。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述了2023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後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後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精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強烈。

作者把他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湧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乙個詞句之中。

四體驗賞析,展現藝術美

情感體驗是朗讀教學的關鍵,詩歌豐富的色彩、場面等,只有朗讀者充分激發感情,沿著感情去積極想象,用有聲語言去描繪,才能生發出不可抗拒的感染力,使自己的多種感受、多層體驗昇華、飛動。只有朗讀得體,才能展現色彩斑斕的藝術美。

在詩歌朗讀教學中,可以先範讀或採用朗誦錄音帶,讓學生先聽後模仿,再去朗讀,繼而喚起學生的情感,迅速調動學習的興趣。 比如教讀《長征》時,就是先讓學生聽看朗讀**,進行欣賞、領會,確定朗讀的基調,然後再去朗讀。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激昂的**,教師隨著樂曲聲朗讀,學生從中感受紅軍兩萬五千里的長征的困難,以及紅軍不怕困難的大無畏精神和樂觀的態度,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以磅礴的氛圍,為學習這首詩做好情感鋪墊。接著,介紹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深入學習這首詩,有利於學生對詩的理解。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讓學生練習朗讀這首詩,更能激發起學生朗讀詩歌的積極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與美文相得益彰,創設美的情境,陶冶情操,打造高雅的審美享受。

以上是我在本次分課型構建教學模式第二階段的點滴體會,通過採用以上方法,受益匪淺,以後還會不斷探索,不斷創新。課題研究工作中,值得回味的東西太多太多,以上只是滄海一粟。總之,詩歌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燦爛文化,我們僅有朗讀是遠遠不夠的,但它卻為我們開啟了一扇窗,那是屬於孟小人的獨特風景。

我們會以這良好的開端為良機,進一步去探索,讓詩歌在孩子心裡生根發芽。「憶往昔,歲月崢嶸;看未來,一片光明!」我和我的同仁們一定會謹記屈原的那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期待在教育的征程上為詩歌開闢一片嶄新的天地!

分課型構建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方案

開展以課例研究為載體的課型系列研討,是提高課型課堂的實效性,提高教師的學科能力,將校本教研不斷推向新高度的勢在必行的有效途徑。本學期我校在市教體局和中心校的引導下,立足本校實際教學狀況,以學科教研組為基礎單位,以分課型構建課堂教學模式為研究物件,以 課型教學的特點和規律為重點,以提高教師課型能力為目...

分課型構建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方案1

韓莊完全小學 2013 9 分課型構建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方案 這了貫徹落實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精神,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細化解讀課程標準,探索有效教學模式,引導我校教師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特制定此實施方案。一 指導思想 堅持以 改革創新求發展,用特色內涵鑄...

分課型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工作過程

新村鎮第一初級中學分課型構建課堂教學模式實施過程 我校堅持 以改革創新求發展,用特色內涵鑄輝煌 的工作思路,在構建 道德 課堂理念指引下,在推進 導學法 的基礎上,以 課題立項 的方式,積極開展分課型構建課堂教學模式課題研究,不斷創新課堂教學,促進常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均衡提高。把教學從 以教師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