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產生教學反思

2021-04-05 08:08:06 字數 1380 閱讀 8115

東壩中心小學馬楠

我們的周圍充滿了各種自然的和人的聲音,聲音給我們傳遞意義豐富的各種資訊,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聲音。這一節課的研究主題就是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通過觀察、比較發聲的物體,傾聽身邊的聲音,讓學生在自主**的過程中,去發現、去探索聲音產生的原因。

這一課是聲學的起始課,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要讓學生理解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有一定的困難。之前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根據提供的材料製造聲音,觀察出現象,直接總結出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但是課後問學生,學生依然覺得是摩擦、敲擊等原因產生的聲音,這是因為學生對聲音產生的原因和聲音產生的方法混淆。

老師並沒有給學生橫向比較。還有學生會有疑問,生活中很多物體發聲了沒振動,怎麼能證明物體振動是產生聲音的原因呢?

針對這兩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了三個層次的實驗材料。第一組是可以明顯觀察出聲音的產生時物體振動了,尺子、紙、弦、鑔。第二組是物體發聲但是振動不明顯但是可以借助其它物體看到其振動,小鼓、音叉、鑔。

第三組是利用之前提供的材料反證。

在第一組實驗時,我讓學生記錄讓物體發聲的方法、發聲時的現象、聲音停止時的現象。通過實驗觀察,學生會很容易發現讓它發聲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發聲時的現象都是振動,並且聲音停止振動也跟著停止了。當這組實驗做完時,適時總結做完這組實驗你覺得聲音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在此處學生基本就能總結出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因為這組實驗材料可以明顯的看出發聲時的振動現象,通過對規律共性的自我歸納總結得出物體振動產生產生聲音。我在此進一步問,為什麼敲擊、摩擦等不是聲音產生的原因?

從而解決第乙個問題區分發出聲音的方法和聲音產生的原因。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如果學生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習也就只能停留在認識表層,而不會深入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善於抓住學生認知過程中的矛盾點,以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以激發學生的**慾望。當學生興致勃勃地利用實驗材料做完第一組實驗後,學生雖然總結出物體振動產生聲音,但是心中還是有疑問的,有些物體發聲時沒有看到明顯的振動。

「是不是所有物體發聲時都振動呢?」如果都振動,振動就是聲音產生的原因。所有用第二組實驗證明,小鼓、鑔,我們雖然可以用手感受聲音的產生時的振動。

但是手的感覺並不準確,讓學生想辦法解決,學生自然會想到利用輕小的物體,借助輕小物體觀察物體的振動。小鼓和鑔用綠豆,音叉用桌球。解決學生的疑問。

第二組實驗做完後進一步總結,你覺得聲音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到此大部分學生都應該了解到振動,我最後利用音叉反證如果振動停止聲音也停止,其它方法停止聲音不一定停止。回到學生的第乙個疑問。進一步鞏固,物體振動產生聲音的概念。

科學**、科學素養等詞語可以說是對新的一輪課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結合我的這節課,本身就與聲音有關,雖然科學**、小組活動離不開,但課堂聲音的控制是要加以把握的。同時,我在課堂注重關注學生提出的每乙個問題,讓他們自己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我關注了教學的細節,走進了學生的心靈,這樣,我覺得才是真正的科學素養的體現!

聲音的產生教學反思

七里店學校祝存志 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猜測,親自實驗來獲取知識,讓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和常見材料來 製造聲音 了解聲音的產生與振動的關係,建立起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初步感性認識。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能夠合作 但是效果不夠好 然後進行交流,得出結論。本節課,在開課時,我以聽聲音猜物體的遊戲匯入...

聲音的產生的反思

漳周小學 宋川 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猜測,親自實驗來獲取知識,讓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和常見材料來 製造聲音 了解聲音的產生與振動的關係,建立起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初步感性認識。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能夠合作 但是效果不夠好 然後進行交流,得出結論。本節課,在開課時,我以聽聲音猜物體的遊戲匯入課...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學反思

何維今天下午第2節課在4 1班第一次上了 聲音是怎麼產生的 一課。課後思來想去總覺得很不滿意。除了到最後很勉強的得出結論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外,縱觀整一堂課幾乎是慘不忍睹,每乙個環節都不順暢,每個知識點都不到位。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來對待這一堂新課的。自己想想在課前也算有所準備的,可結果真的是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