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乞巧》教學反思

2021-04-03 12:12:19 字數 770 閱讀 2479

陽太小學三年級(2)班馬軍春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再一次把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的快樂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麼豐富。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也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而且淺顯易懂,並且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

語文教學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創新思想。而古詩教學中把學生帶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主要通過讀、思、議、想、說、寫等形式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進入古詩境界。

教師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在**活動中達到自悟自得。

一節課下來,我覺得,重視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努力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拓寬語文的學習空間。這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取向,「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教學中,我比較關注學生的切身感受和自我體驗,重視過程與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自主、合作、**的語文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充分體現了傳統「詩教」的薰陶、感染功能,也體現了語文課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

短短的四十分鐘,我們收穫很大,不但複習了以往積累的古詩,還學習了一首新詩,同時還誦讀了很多很七夕有關的古詩,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詩海中。充分地感受了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其實不光在課內,在課外我們還應自發地去了解、去學習、去積累,去發自內心地熱愛古詩,你們能做到嗎?

當然,這堂課既有亮點,也有不足之處。例如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的誦讀還不夠到位,我想,怎樣挖掘詩的情感,才能讓學生真正讀出詩的神韻,還需要我再度去思索吧!

2011.5.31

《乞巧》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學會 乞 巧 霄 渡 四個生字,體會 字形字義相聯絡區別同音字 形近字 的方法。2 理解 乞巧 這首詩詩句的意思,滲透 利用注釋,抓重點詞語,通過故事,背景資料袋 等讀懂詩句的重要方法。3 講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了解乞巧節的來歷和民風民俗,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蘊涵的豐富民間...

乞巧教學設計

分水中心完小執教人 楊高敏三年級語文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認識 乞 巧 霄 渡 牽 盡 六個生字 正確書寫 乞 巧 霄 渡 四個生字 能正確 流利地背誦古詩。2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角度誦讀並展開想象感悟詩情,逐步學習古詩 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了解 乞巧 展示的動人故事,...

《乞巧》的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認寫4個生字,根據偏旁不同識記 宵 與 霄 的字形和字義。2.過程與方法 通過理解詩中字詞的意思及整首詩的意思,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初步 與傳說 神話的有關內容。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對民間故事和神話興趣。二 教學重點 難點 重點 流利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