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步步高

2021-03-29 00:50:03 字數 3924 閱讀 1464

考點三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分清各種技巧,掌握審答規範

ⅰ 如何掌握古詩詞中常用的表達技巧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是指準確判斷詩歌所運用的手法技巧,並賞析其表達效果。表達技巧是乙個較寬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和結構技巧(藝術構思)四大部分。

一、全面掌握13種修辭手法

請說出下列詩句所用的修辭手法。

(1)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擬人)

(2)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擬物、誇張)

(3)終歲不聞絲竹聲。(借代)

(4)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比喻、誇張)

(5)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比喻、誇張)

(6)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設問、借代)

(7)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對偶、雙關)

(8)主人下馬客在船。(互文)

精要點撥

《考試說明》規定常見的修辭手法為:比喻、比擬(擬人、擬物)、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覆。另有古典詩歌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對比、設問、反問、頂真、互文、雙關等。

對於修辭手法的鑑賞,就是要明確辨識和判斷修辭手法是什麼,掌握和了解各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分析和評價它們對於塑造形象、表達情感和體現主旨的作用。(主要修辭手法講解部分見前面「仿寫」內容)

二、重點掌握兩種表達方式:描寫、抒情

表達方式主要指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其中最主要的是描寫和抒情。這兩種表達方式與表現手法有交叉、重合之處。

(一)描寫

描寫講究角度:遠景與近景,俯瞰與仰視等。講究方法:

多種感官結合,如常見的視聽結合,從味覺、觸覺入手等。講究手法:正側結合、動靜結合、虛實結合、聲色結合、明暗結合、點面結合、白描工筆、細節描寫等。

「虛實結合」放在「表現手法」中講,這裡重點談談正側結合、動靜結合、細節描寫三種技巧。

1.正側結合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聽蜀僧濬彈琴

李白蜀僧抱綠綺①,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餘響入霜鐘③。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注 ①綠綺: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③霜鐘:《山海經·中山經》載,丰山有九鐘,霜降而鳴。

鑑賞這首五律寫的是聽琴,聽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彈琴。開頭兩句「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說明這位琴師是從四川峨眉山下來的。李白是在四川長大的,四川綺麗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壯闊胸懷,激發了他的藝術想象。

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現在他的詩裡。他對故鄉一直很懷戀,對於來自故鄉的琴師當然也格外感到親切。所以詩歌一開頭就說明彈琴的人是自己的同鄉。

「綠綺」本是琴名,漢代司馬相如有一張琴,名叫綠綺,這裡用來泛指名貴的琴。司馬相如是蜀人,這裡用「綠綺」更切合蜀地僧人。「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簡短的十個字,把這位蜀僧寫得很有氣派,表達了詩人對他的傾慕與敬佩。

三、四句正面描寫蜀僧彈琴。「揮手」是彈琴的動作。嵇康《琴賦》:

「伯牙揮手,鍾期聽聲。」「揮手」二字就是出自此處。「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這兩句用大自然巨集偉的音響比喻琴聲,使人感到這琴聲一定是極其鏗鏘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這一句就字面講,是說聽了蜀僧的琴聲,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過一般暢快、愉悅。但它還有更深的含意,其中包涵著乙個古老的典故,即《列子·湯問》中「高山流水」的典故,藉此表現蜀僧和自己通過**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客心洗流水」五個字,很含蓄,又很自然,雖然用典,卻毫不艱澀,顯示了李白卓越的語言技巧。

後一句「餘響入霜鐘」也是用典。「霜鐘」出於《山海經·中山經》:「丰山……有九鐘焉,是知霜鳴。

」郭璞注:「霜降則鍾鳴,故言知也。」「霜鐘」二字點明時令,與下面「秋雲暗幾重」照應。

「餘響入霜鐘」,意思是說,**終止以後,餘音久久不絕,和薄暮時分寺廟的鐘聲融合在一起。這句詩寫琴音與鐘聲交響,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列子·湯問》裡有「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

宋代蘇東坡在《前赤壁賦》裡用「餘音裊裊,不絕如縷」形容洞簫的餘音。這都是樂曲終止以後,入迷的聽者沉浸在藝術享受之中所產生的想象。「餘響入霜鐘」也是如此。

清脆、流暢的琴聲漸遠漸弱,和薄暮的鐘聲共鳴著,這才發覺天色已經晚了:「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詩人聽完蜀僧彈琴,舉目四望,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青山已罩上一層暮色,灰暗的秋雲重重疊疊,布滿天空。

唐詩裡有許多描寫**的佳作。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大珠小珠落玉盤」來形容忽高忽低、忽清忽濁的琵琶聲,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變的音響效果表現了出來。唐代另一位詩人李頎有一首《聽安萬善吹觱篥歌》,用不同季節的不同景物,形容**曲調的變化,把聽覺的感受訴諸視覺的形象,取得很好的藝術效果。

李白這首詩描寫**的獨到之處是,除了「萬壑松」之外,沒有別的比喻形容琴聲,而是著重表現聽琴時的感受,表現彈者、聽者之間感情的交流。其實,「如聽萬壑松」這一句也不是純客觀的描寫,詩人從琴聲聯想到萬壑松聲,聯想到深山大谷,是結合自己的主觀感受來寫的。

律詩講究平仄、對仗,格律比較嚴格。而這首五律卻寫得極其清新、明快,似乎一點兒也不費力。其實,無論立意、構思、起結、承轉,或是對仗、用典,都經過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著痕跡罷了。

這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的藝術美,比一切雕飾更能打動人的心靈。

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的理解。

答答案 (1)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2)寫出了詩人沉醉於琴聲之中的狀態,側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精要點撥

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多用於人物的刻畫,正面描寫指通過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的描寫直接表現人物;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物件,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齒、貌若天仙」即為正面描寫,「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則為側面描寫。

2.動靜結合

(1)下列唐人詩句中,沒有運用動靜相襯手法的一項是(  )

a.橋響犬遙吠,庭空人散眠。(許渾《夜歸於卯橋村舍》)

b.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李白《秋浦歌》)

c.寒樹鳥初動,霜橋人未行。(劉禹錫《途中早發》)

d.鶴鳴楚山靜,露白秋江曉。(柳宗元《與崔策登西山》)

答案 b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漫成一首

杜甫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鑑賞這首詩寫夜泊之景。詩人寫月夜,不從空中之月寫起,而寫水中月影(「江月」),一開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去人只數尺」是說月影靠船很近,「江清月近人」,它同時寫出江水之清明。

江中月影近人,畫出了「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江間月夜美景,境界是寧靜而安謐的。第二句寫舟中檣竿上掛著照夜的燈,在月下燈光顯得沖淡而柔和。桅燈當有紙罩避風,故曰「風燈」。

其時江間並沒有風,否則江水不會那樣寧靜,月影也不會那樣清晰可接了。

一、二句似乎都是寫景,但讀者能夠真切感到乙個未眠人的存在(第一句已點出「人」字),這就是詩人自己。從「江月」寫到「風燈」,從舟外寫到舟內,由遠及近。然後再寫到江岸,又是由近移遠。

由於月照沙岸如雪,沙頭景物隱略可辨,夜宿的白鷺屈曲著身子,三五成群團聚在沙灘上,它們睡得那樣安恬,與環境極為和諧;同時又表現出寧靜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這和平境界的可愛,唯有飽經喪亂的不眠人才能充分體會。

詩句中洋溢著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對於自然界小生命的熱愛,這與詩人憂國憂民的精神是一脈相通的。詩人對著「沙頭宿鷺」,不禁衷心讚美夜的「靜」美。由於他與自然萬類息息相通,這「靜」與「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的寂靜幽獨該有多少不同。

忽然船尾傳來「撥剌」的聲響,使凝神睇視著的詩人猛地驚醒,他轉向船尾,只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躍起一條大魚,在夜空中畫了一條若隱若現的弧線後,又潛入水中。

詩的前三句著力刻畫都在乙個「靜」字,末句卻寫動、寫聲,似乎破了靜謐之境,然而給讀者的實際感受恰好相反,以動破靜,愈見其靜;以聲破靜,愈見其靜。與「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有異曲同工之處。這是陪襯的手法,適當把對立因素滲入統一的基調,可以強化總的基調。

這是詩、畫、**都常採用的手法。詩的末兩句分寫鳥、魚,一動一靜,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點同時又最富於詩意的情景,寫得逼真、親切而又傳神,可見詩人體物之工。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教案

教學目標 1 了解詩歌表達技巧的範疇與內涵。2 明確高考試題有關考查表達技巧的命題特點。3 掌握試題解題思路和方法。教學重點 解題思路和方法 教學方法 講授 練習 歸納 課時安排 3課時 考點闡釋 表達技巧是詩人塑造形象 創設意境 表達情感 闡述觀點所採用的特殊手法。它包括四個層面的內容 結構特點 ...

鑑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

學案目標 1.準確判定古詩常用的表達技巧,並能略作分析。2.掌握鑑賞表達技巧題的審題與答題規範要領。課時安排 4課時 第一 二課時 1.2012 江蘇卷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夢江南溫庭筠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請簡要賞析這首詞的結句。答2.2011...

鑑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

鑑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 整體感知 選編 徐明峰審核 鄒以浩馬天勇 2014.10 教學目標 1 知識 掌握詩歌常見的表達技巧型別及名稱 掌握判斷詩歌常見表達技巧的一般方法 掌握技巧問題答題中常用的名詞術語 2 能力 運用一般方法判斷詩歌所運用的表達技巧 學會分析鑑賞表達技巧,解答詩歌中常見的有關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