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干預例項分析

2021-03-23 22:04:40 字數 1911 閱讀 4901

3.注意有明顯的情緒色彩小學生由於大腦與神經系統的內抑制能力尚未充分發展, 乙個興奮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相應器官的活動,面部表情、手足乃至全身都會配合活動,所以注意表現出明顯的情緒色彩。例如,學生在課堂上,如果聽得入神,就會表現出安靜的樣子;如果聽得高興,就會露出欣喜的笑臉,甚至會高興得手舞足蹈。但是隨著大腦的完全成長,這種情緒會慢慢受控制。

4.不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小學生, 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他們對感興趣的東西控制力較差, 生動、 具體、 新穎的事物, 較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注意,而對於比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們則不感興趣,因而不易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上很容易被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物吸引注意力。例如,課件上有些有趣的小動畫,小學生就會被這些可愛有趣的動畫吸引,而不去看真正要學習的內容。

但是隨著學習程度的加深,這種調節能力和控制力會逐漸增加。

5.注意的範圍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轉移能力較弱由於小學生的大腦未發育完全,學習的知識有限,注意的範圍較小,分配能力和轉移能力較弱,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例如,小學生邊說話邊聽課邊記筆記,他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講話上, 就很難聽進去老師說的, 要想快速轉移過去, 也十分困難。

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的成熟,小學生的注意力範圍會逐漸擴大,具有更好的分配和轉移能力。

再者,進入小學四年級後,兒童的自我意識已經有一定的發展,社會性特點也突顯出來,兒童在群體中希望得到接納和關注,在學習中尤其是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往往會以想著各種方式去引起他人的注意,這是兒童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的心理需要,其實,很多兒童的學習動機也是為了好分數,不落後於人,或者為得到老師的關注、表楊和獎勵。而我們現代教育中,教師、社會往往過度去關注成績優秀的學生,而忽視了一些後進生的心理感受。而這些後進生為滿足受到關注的心理需求,在學習上無法得關注的同時,往往選擇一些惡作劇或上課開小差來引起同學或老師的注意和關注。

從以上有關小學生的一些特徵我們可以對林林之所以如此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林林雖已發展了有意注意,但還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響而分心。這個年齡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還較差。上課不專心聽講,有其自身的年齡特點。

2、林林對上課所講的內容不感興趣。如果老師講得有趣,他肯定會全神貫注。

3、林林雖已上了四年級,卻還未養成上課聽講的良好習慣。

4、林林不適應老師的講課形式或不喜歡任課老師,而「遷怒」於聽課。

5、林林平時很少受到老師的關注,而老師的批評正是一種關注,潛意識想得到老師的關注,所以不認真聽講。

據此,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方式來對林林進行干預:

1、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上課時多採用新鮮、有趣、生動、 形象的事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小動物、童話、實物等會使課堂生動活潑。另外也可適當增加活動性的內容,讓學生參加, 會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

2、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評價、外部獎賞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並給予及時、積極的反饋;鼓勵小學生提各種問題等來激發學習動機。

3、上課前調整好情緒。有良好的精神狀態,是聽好課的基礎。

4、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課前預習,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 在課堂上帶著問題聽課,尋找答案。為了不分散注意力,將與上課無關的東西放在書包裡。

在聽講時,思考哪些是重點,認為重點的就記下來,準備課後複習。同時,對一些沒聽懂的也要記下來,以便下課問老師或同學。

5、對於不認真聽講的小學生,平時應給予較多的關注。小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比如,平時交往中,摸摸學生的頭,拍拍學生的肩膀,都會讓他們感到自己在老師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課的時候,可以經常提問,讓他們回答問題可以有三個好處:

一是可以使他們集中注意力聽課;二是可以促使他們思考問題;三是經常受到老師提問的學生,不會以不注意聽講或搞小動作而吸引老師的注意。

其實象林林的這種情況,在我們的學校中是大有人存在的,所以我們為此成立了相關研究小組,採用以上的干預方法,進行了半學期的跟蹤,結果顯示象林林這樣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善於控制和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所以對小學生所出現的行為表現,我們只有通過他們的行為表現去探求內在心理特點,採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模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生觀察日記一則

丁宇格爸爸釣回來很多魚,把它養在大水桶裡。今天,我放學回家趴在水桶邊上觀察這些可愛的小魚。你瞧,那小鯽魚,滿身灰白的魚鱗像穿著一件銀光閃閃的衣裳。窄窄的背像刀背。一雙圓圓的黑眼珠嵌在腦袋兩側。兩腮不住的一張一合,尾巴悠然地左搖右擺,好像在翩翩起舞。有時它還自在的吹幾個小泡泡,可真有趣。我看了這麼久,...

小學生偷竊行為的心理干預研究

作者 劉龐斌 學校教育研究 2015年第09期 小學生偷竊行為是學校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我們遇到這種問題時要如何挖掘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要怎樣干預才更有效果?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一 偷竊行為產生的原因 一 主觀原因 1.占有心理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發展還不完善,他們看到自己...

小學生行為習慣與心理健康問題案例分

西罟小學陳斯 案例 我班學生朱銘傑經常不交作業或不按時交作業,甚至不做作業 謊稱作業做了落在家裡忘帶了 課堂作業拖拉,十次九次來不及完成 他的課桌和書包常是雜亂無章。心理分析 這孩子主要是注意力和自控力存在問題,注意力和自控力有問題的孩子行為隨意 思維活躍,口頭表達能力差,常容易把作業放錯地方 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