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一般規律與教育的關係

2022-11-08 10:00:04 字數 1214 閱讀 7795

搞教育的都知道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他的認知方式有不同。小學生在學習中感性認識佔主要地位,高中生更著重於理性認識的培養和建立,初中生介於兩者之間,是乙個過渡期,延續感性認識,學習和加強理性認識。其實這個就是指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一般規律與教育的關係。

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程序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徵:1.

連續性與階段性;2.定向性與順序性;3.不平衡性;4.

差異性。皮亞傑是瑞士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發生認識論的創始人。他對兒童認知發展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他認為,認知的本質就是適應,即兒童的認知是在已有圖式的基礎上,通過同化、順應和平衡,不斷從低階向高階發展。認知發展制約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制約學習內容的深淺,制約學習方法的選擇,對個體的學習效率產生影響,在學校教學中,各門具體學科的教學都應該研究如何適應學生的智力發展階段,並提出適當的目標。初中更多偏向感性認識,教材內容也比較淺顯,有些需要過多理解的內容就只是提到,然後放到高中階段再進行深入學習。

每個班學生接受程度也有區別,老師們採用分層次教學,分層次布置作業,甚至可以外加思考題給有餘力的學生加餐。

埃里克森是美國現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論家。他認為,個體發展是持續一生的,而不是在成年早期就結束了。他提出了著名的心理社會性發展的八個階段理論,認為在心理發展的每一階段,個體都會面臨著乙個需要解決的心理社會問題,該問題引起個體心理發展的矛盾與危機。

如果個體能順利解決每一階段所面臨的矛盾與危機,就會對個體心理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相反,則會產生消極影響。埃里克森關於人格發展的八個階段是

1相互依存、緊密聯絡的。個體每一階段危機的解決方式對其自我概念和價值觀念有著重要影響。後一階段發展任務的完成依賴於前一階段(或前幾階段)衝突的解決,而早期衝突也可能推遲到後期發展階段中得到完全解決。

如果個體發展的階段性危機沒有得到較好解決,就會影響個體的人格和社會性發展。

教育作為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它制約並規定著人的心理發展的過程和方向,對兒童的認知發展與人格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同時,教育必須以學生心理發展、特別是認知發展的水平和特點為依據,遵循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等原則。比如初中,講授的過程中得充分利用其感性認識,多做演示實驗,多讓其參與其中,通過切身體會來熟悉所學的物理規律物理知識。

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揭示了人格發展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且各個階段又有其獨特性,或者說是主要矛盾與危機。教育就是要了解學生人格發展中的主要問題,通過設定大量的問題情景,因材施教,幫助學生解決好每個階段的矛盾,順利渡過發展危機,以免兒童的人格發展出現障礙或者遲滯。2

學習《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特徵與教育策略》心得

今天認真 學習了林雅芳博士講授的 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特徵與教育策略 課程後有感而發,林老師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 行為 認知 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說起孩子相信每個家長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對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愛,當然,孩子也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歡樂,看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標準與心理輔導

通過對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標準與心理輔導 這門課的學習,我認識到心理輔導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就是採用一些相對便捷 專業的方式,與學生一起去探索心靈,感受真實的自我,讓學生獲得成長 成功的力量。在學習的過程中,使我更加認識到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心理健康,是學校心理輔導的...

做好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引路人」

兒童和青少年正處在心理發展的程序之中,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從兒童到成年人存在著乙個 過渡期 不僅身體的發育產生巨大的變化,而且心理結構變化和特定精神機能的發展也產生人生的飛躍。近年來,不少學生因學習壓力過大 家庭期望過高等原因,對父母和教師產生了牴觸情緒,父 母 子 女 關係 師生關係緊張,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