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偷竊行為的心理干預研究

2022-07-11 03:51:02 字數 909 閱讀 8630

作者:劉龐斌

**:《學校教育研究》2023年第09期

小學生偷竊行為是學校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我們遇到這種問題時要如何挖掘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要怎樣干預才更有效果?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一、偷竊行為產生的原因

(一)主觀原因

1.占有心理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發展還不完善,他們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據為己有,這是一種占有心理。這種心理主要跟學生早期的家庭教養有密切關係。這類學生在幼兒時自我意識還沒有完全角成,隨意從其他孩子手裡搶東西,而此時其父母也並不以為然。

之後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小時候形成的錯誤觀念被強化,於是出現了偷竊的行為。

2.嫉妒心理

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有些學生看到自己身邊的同學在某些方面超過自己,便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難受的感覺,於是將對方視為對自己的威脅,並隨之做出一些消極的行為。這種「見不得別人好」的行為就是小學生嫉妒情感的一種表現。

3.補償心理

從心理學上看,補償心理其實就是一種「移位」,此處的行為被壓制,慾望得不到滿足,就轉移到別處尋求補償。

4.捉弄心理

處於前青春期階段的學生,特別頑皮,他們會悄悄地把同學的書、文具偷走藏起來,或者丟掉,當看到別人因找不到書籍或文具而著急、難過時,他們就起鬨,覺得好玩。這種「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行為,就屬於捉弄心理行為。

5.報復心理

在學校的集體學習生活中,學生在與同學相處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小矛盾小糾紛,此時心胸狹隘、自尊心敏感的學生就很容易會對對方懷恨在心,產生日後報復的心理。而偷竊對方財物就是他們常常採用的其中一種報復方式。

6.被迫心理

這是一種小學生偷竊行為的特殊的心理。這種學生偷竊,往往是非出其本意,而是被迫的。比如,被高年級或者行為霸道的學生勒索要錢,被勒索者在向父母要不到錢的情況下只能鋌而走險,偷父母或同學的錢以求過關。

小學生拖延行為心理原因及干預策略初探

作者 羅俊,周玲玲,胡月 教育教學論壇 2013年第42期 摘要 近年來拖延行為的研究多著眼於大學生,小學生的拖延行為及其危害被長久忽略。小學生的拖延行為導致了學業和心理上的雙重壓力,成績下滑,心理焦慮,產生羞恥感 無助感,引起低自尊,並且危害健康,對小學生身心發展造成多方面的負面影響。本文旨在 小...

一則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干預例項分析

3 注意有明顯的情緒色彩小學生由於大腦與神經系統的內抑制能力尚未充分發展,乙個興奮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相應器官的活動,面部表情 手足乃至全身都會配合活動,所以注意表現出明顯的情緒色彩。例如,學生在課堂上,如果聽得入神,就會表現出安靜的樣子 如果聽得高興,就會露出欣喜的笑臉,甚至會高興得手舞足蹈。但...

小學生厭學心理研究總結

富源鄉中心小學劉傳武 2013 6 30 一 小學生厭學心理研究的意義 孩子們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隨之受到關注。厭學是學生對學習採取敷衍態度或排斥 拒絕行為的一種消極現象,是學生的學習需要得不到滿足或缺乏學習興趣時對學習喪失信心的一種心理反應。有調查結果表明,現在的小學生學習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