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問題的幾點看法

2021-03-14 20:13:18 字數 2750 閱讀 1084

古往今來,歷史一向被作為道德教育的手段加以利用,著名歷史學家白壽彝先生曾說過:「歷史教育關鍵主要有三條,第一條講做人的道理;第二條講人類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條講歷代治亂興衰。這三條中,第一條是最緊要的,也就是說,學歷史首先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歷史教育專家趙亞夫先生更是直截了當地指出:「為什麼要學歷史?為了學會做人。

」歷史學科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門基礎學科,歷史教育是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歷史教學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思想、德育內容、德育方法。通過歷史學科的德育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知識,啟迪學生智慧型,陶冶學生性情,涵養學生德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史學素養,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高中生歷史德育的必要性

(一)目前高中生的文明道德素養狀況令人擔憂

現今,許多學生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和社會公共意識,不尊敬長輩、怕吃苦,常有打架、頂撞師長等現象的發生,並且青少年的犯罪率有上公升的趨勢,可看出德育教育的缺失,特別是青少年的修身養性方面較為薄弱。因而歷史教學要抓住機遇,進行我國幾千年來的優良傳統美德教育,感化青少年,陶冶青少年的性情,以提高中學生的道德素養。

(二)現在高中歷史教學的德育現狀不容樂觀

當前,中學歷史教學中存在著一些較為突出的淡化德育的問題,制約了歷史教育的發展,急須引起高度重視。主要表現在下列方面:

第一、在教學目標上,歷史教學過分注重學業分數,淡化德育。

國家在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中對思想政治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設計了美好的願景,但現實是素質教育喊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抓的扎扎實實,唯分數論佔據了歷史教育乃至整個中學教育的主導地位。在這種背景下,歷史教學的目標呈現唯一性,即指向高考,分數成了唯一的目標。思想品質、人格德行等德育目標都被片面追求公升學率這座龐大陰影所遮蔽,歷史教育本來具有的素質教育特徵逐漸淡化。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過於偏重課本知識傳授,忽視學生人格養成、情感體驗。

歷史教學既要注重知識的學習,又要關注培養學生道德情操。在當前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把歷史教學演變成了純知識點的傳授,忽視課本中的德育因素,這就造成學生死記硬背,照本宣科,學生變成教師和課本的「傳聲筒」,缺乏主體參與、互動和積極能動的思維,學生難以形成歷史思維和創新能力。

第三、在教學評價上,以單一的高考成績評價模式代替全面評價。

在一些地區和學校,評價教師就看其高考成績,評價學生就看其公升學成績,其它方面則忽略不計。這種評價現狀,片面追求學業成績,導致歷史教學和教育目標的背離,使德育滲透與學科知識出現分離,德育滲透的功能更加弱化。

二、中學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對策

(一)提公升歷史教師的德育素質。

以德育人,是每乙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作為新課改後的歷史教師,所應具備的才、學、識必須符合時代要求,有更新的內容和科學標準。

第一,樹立新時期的育人理念。

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突破以往單純政治教育的層面,把歷史教育的社會教育功能與人的發展教育功能結合起來,更加符合學生的認識和心理發展實際,充分體現歷史教育的本質特徵。

第二,完成教師的角色轉變。

教師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做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做學生人生的引路人。要從「教書匠」到「教育家」,從「師道尊嚴」到「夥伴朋友」,從而實現從「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的昇華。

第三,加強自我道德修養。

一是強化教師意識。教師是負有神聖職責的崇高職業,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將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自覺培養自製能力。二是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水平和思想認識水平。

三是積極投身教育實踐。只有在教育實踐中不斷認識、不斷提高、不斷完善,教師才能從裡到外不斷昇華。四是認真反思自己。

不斷克服缺點和錯誤,不斷進步。

第四,注重為人師表,言傳身教。

古人云:「身教勝於言教」。作為教師對自己要言必行,行必果,學生才學有所依,教師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必能收到思想教育的特殊效果。

可見,在教師的教育活動中,教師個人的道德素質是至關重要的。

(二)整合優化德育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指課程的要素**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德育課程資源十分豐富,需要教師下大力氣發揮智慧型潛能加以整合運用,為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和多樣化發展服務。

第一,挖掘歷史課本教材,整理提煉總結德育資源。

中學歷史課本包含有非常豐富的德育元素,涵蓋古今中外,容包各大領域,通過歷史教師的個人努力,發揮同伴互助和集體合作,可以整理出豐富的德育題材,形成中學歷史教學的德育課程。如,愛國主義教育課程、民主法制教育課程、誠信教育課程、孝敬父母教育課程、傑出人物事蹟課程、社會主義榮辱觀課程等等。

第二,吸收傳統文化精華,弘揚傳統文化精神。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民族有著無比燦爛的傳統文化。從先秦到秦漢,從魏晉到隋唐,從宋元到明清,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恢巨集的優秀文化。例如「以德治國」的「民本」思想, 「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的仁愛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社會道德原則等等。

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列舉歷史名人的名言警句,感人故事等等,去教育感化青少年。使其真正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同時也可使傳統文化的精華傳承光大。

總之,學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地,良好的道德品質是每個人所必須具備的。學校的德育教育任重而道遠,在重視德育教學環節的同時,歷史教師一定要注重課堂中的德育滲透,培養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思想品德、文明素養、心理健康、創新意識、法制意識、行為規範等方面因勢利導進行德育滲透。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雙贏。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中學歷史教學一定要抓住這一良好的發展契機,更好的定位中學歷史教學,努力加強中學歷史德育教育的實效,注重德育滲透,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高一歷史組李君中

2013.12.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反思

歷史學不僅是人文科學與整個社會科學的基礎,而且還是現代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歷史教育所要給學生的有兩樣東西 知性與德性。所謂知性,就是給學生以最基本的歷史知識,作為他們今後思考問題 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必要的歷史資源。這就一方面要求歷史教學必須具有歷史知識的準確性與系統性,這與史料史實有關 另一方面要...

問題教學法及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作者 韓順東 亞太教育 2015年第22期 作者簡介 韓順東 1975.6 男,漢,四川綿竹人,綿竹市南軒中學,職稱 初級職稱。摘要 如今,素質教育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高中歷史教學應該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不僅要增長學生的歷史知識,還要啟用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課堂提問策略

內容提要 本文主要從問題設計到提問方式,提問物件,提問策略,提問內容等幾個方面介紹高中歷史教學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關鍵詞 提問策略 提問方式 提問時機 教師 中圖分類號 g633.5 課堂提問並非只是把教學參考書上的問題問出來,也不是簡單的把一些練習題中的問題重複給學生,而是教師深入思考,耐心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