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學生自我意識與心理健康

2021-03-10 02:35:18 字數 4468 閱讀 9226

【教學目的與要求】:

掌握:1、自我意識的性質及內容。

2、自我意識的影響因素。

3、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獨特性。

熟悉1、自我意識與心理健康。

2、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中的矛盾衝突。

3、大學生自我意識問題的調節。

了解大學生自我意識存在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自我意識的性質及內容、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獨特性、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中的矛盾衝突;

難點:自我意識的性質及內容;

【教學課型】:新授課

【教學方法】:***演示、講授法、討論法、遊戲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內容】:

匯入:(5分鐘)

學習地圖

人們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乙個「貴」字就把正確認識自己之難、之重要生動鮮明地勾勒出來了。「東施效颦」就是因缺乏自知之明而鬧出來的笑話。

人生在世,認識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一些學生時常感嘆:理想的我那麼高大,而現實的我卻如此渺小。

他們經常為無形的卻有真實的自我困惑,心理出現失衡現象,這就是學生自我意識發展帶來的心理問題。本章主要就自我意識的特點及培養等方面進行**。

心靈引導

最大的勝利就是自己征服自己的勝利。——蘇霍姆林斯基

對自己的不滿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徵之一。——契科夫

分析「案例2-1:成敗帶來的自我認識」

對於這個案例,你有什麼思考?·

總結學生發言,引入本章內容。

早在古希臘時期太陽神阿波羅神殿上的箴言「認識你自己」和中國古語「人貴有自知之明」,表明人類在認識自然的同時,提出了認識人本身的要求。人類一直在不斷探索自我、實踐自我、超越自我。對於處在青年期的大學生來說,「自我」更是他們積極關注的課題。

心理學者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人認為自己是怎樣乙個人,比他真正是怎樣乙個人更重要,因為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認為是怎樣乙個人而行動的。而乙個人只有對自己各方面都有比較積極的認識,才能在環境的適應、個體的發展上,獲得較滿意的結果。所以積極正確的自我意識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條件。

第一節自我意識概述

一、自我意識涵義

界定:自我意識一般是指人對自己、自己與他人、自己與周圍環境關係的認識,是一種多維度、多層次的心理系統。自我意識是人所特有的意識的重要形式之一。

社會心理學意義上的自我意識通常指個人對自己身心狀況、人我關係的認知,情感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各種思想傾向和行為傾向。它具有目的性、社會性、能動性等特點,對個性的形成、發展起著調節、監督、較正的作用。

一般說來,它包括下面的內容:

(一)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會自我

1.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指個體對自己身高、體重、容貌、身材、性別等的認識以及生理病痛、溫飽飢餓、勞累疲乏的感受等。

有時也將個體對某些與身體特質密切相關的衣著、打扮,以及外部物質世界中與個體緊密聯絡的人和物(如家屬和所有物)的意識和生理自我一起統稱為物質自我。生理自我在情感體驗上表現為自豪或自卑;一般表現為對身體健康、外貌美的追求,物質慾望的滿足,對自己所有物的維護等。

2.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指個體對自己知識、能力、情緒、興趣、愛好、性格、氣質等的認識和體驗。

在情感體驗上表現為自豪、自尊或自卑。在行為傾向上表現為追求智慧型和能力的發展,追求理想、信仰,注意行為符合社會規範等。

3.社會自我

社會自我指個體對自己屬於某一時代、國家、民族和在群體中的地位、作用,受人尊敬、欣賞的程度,在情感體驗上也表現為自豪感和(或)自卑感。行為意向表現為追求名譽地位,與人交往,與人競爭,爭取得到他人的認可等。

小結: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我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絡,是個體自我意識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現實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1.現實自我

現實自我指個體對自己被環境薰陶和與環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現出的綜合的現實狀況和實際行為的認識。是個體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對現實我的看法,也即對實在的我的認識。

2.投射自我

投射自我是個體想象中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如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形象,想象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自我感。但投射自我和現實自我之間往往有距離。當距離加大時,個體便會感到自己不為別人所了解。

3.理想自我

理想自我是個體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對將來的我的希望,也即想象中的我的認識,理想自我是個體想要達到的完善的形象,是個人追求的目標。理想自我的內容儘管也是客觀社會現實的反映,包括對來自他人和社會規範要求以及它們是否滿足個體需要的反映,但這些內容整合而成的理想自我卻是觀念的、非實際存在的東西。

分析三者關係: 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也不一定是一致的。理想自我雖非現實自我,但它對個人的認識、情緒和行為的影響很大,是個人行為的動力和參考係。

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形成與社會環境的影響密切相關。現實自我產生於自我同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理想自我則產生於這種相互作用中他人和社會規範的要求內化後在個體頭腦中整合而成的自我的理想形象。

一般而言,理想自我可以在現實自我和社會環境之間起積極的調節作用,指導現實自我積極地適應社會環境,使自我意識得到健康發展。但是當理想自我的形成建立在自我實現的方式或形式受阻又不能得到疏導而產生焦慮上時,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之間可能產生矛盾衝突。在這種情況下的社會人際交往,必然同現實自我、社會現實發生矛盾衝突,引發個體內心的混亂,從而造成生活適應上的困難。

二、自我意識的結構

從形式上看,自我意識表現為認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種形式,分別稱為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

1.自我認識

自我認識是自我意識的認知成分,指個體對生理自我(如身高體重)、心理自我(如思維活動、個性特徵)和社會自我(如人際關係)的認識。

它包括自我感覺、自我觀察、自我觀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等層次。自我觀念和自我評價是自我認識中最主要的方面,集中反映了個體自我認識乃至自我意識的發展水平,也是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的前提。自我認知回答的問題是:

「我是誰?」「我是個什麼樣的人」。

2.自我體驗

自我體驗是主觀自我對客觀自我產生的情緒體驗,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產生,反映個體對自己所持的態度,是自我意識的情感成分。

自我認知決定自我體驗,而自我體驗又強化著自我認知,要回答的問題是:「我是否喜歡自己」,「我是否滿意自己」等,主要是一種自我的感受。自我體驗的內容十分豐富,它包括自尊、自愛、自信、自卑、內疚、自豪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

其中,自尊是自我體驗中最主要的方面。

3.自我調控

自我調控是自我意識的意志成分,是對自己行為和思想、言語的控制,以達到自我期望的目標。表現在兩個方面:發動和制止。

自我調控對個體的學習、工作具有推動作用,使個體為了獲得優秀成績、社會讚譽,達到自己的目標而作出不懈的努力。自我調控是自我意識的關鍵環節,它包括自立、自主、自律、自我監督、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等層次。其中,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調控中最主要的方面。

核心內容是「我將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我應該做什麼?」「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可以選擇如何做?」我們常常「心動而不行動」,事實上心動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真正歷練意志則需要更多的自我控制。當意志調控行為成為一種習慣時,自我調控便轉變為「自動化」。

小結:我們以一張**,將自我意識維度與自我意識的發展綜合起來:

三、自我意識的影響因素

1、社會文化因素

社會文化具有塑造人格的功能,這反映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不同的文化發展時期有著不同的文化認同。

舉例說明:公尺德(m.mead)等人研究了紐幾內亞的三個民族的人格特徵,結果表明:

來自於同一祖先的不同民族各具特色,鮮明地體現了社會文化對個體的影響力。居住在山丘地帶的阿拉比修族,崇尚男女平等的生活原則,成員之間互相友愛、團結協作,沒有恃強凌弱、沒有爭強好勝,一派親和景象。居住在河川地帶的孟都古姆族,生活以狩獵為主,男女間有權力與地位之爭,對孩子處罰嚴厲。

這個民族的成員表現出攻擊性強、冷酷無情、嫉妒心強、妄自尊大、爭強好勝等人格特徵。居住在湖泊地帶的張布里族,男女角色差異明顯,女性是這個社會的主體,她們每日操作勞動,掌握著經濟實權。而男性則處於從屬地位,其主要活動是藝術、工藝與祭祀活動,並承擔孩子的養育責任。

這種社會分工使女人表現出剛毅、支配、自主與快活的性格,男人則有明顯的自卑感。

小結:社會文化對自我意識的影響力一直被人們所認可,它對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育具有重要的作用。社會文化因素決定了自我意識的共同性特徵,它使同一社會的人在自我意識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如民族意識等。

2、家庭環境因素

孩子的自我意識是在與父母持續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富於感情的父母將會示範並鼓勵孩子採取更富情感性的反應,因此也加強了孩子的利他行為模式而不是攻擊行為模式。孩子的就是在父母與他們的相互磨合中形成的。

我很欣賞這一段話:孩子在批評中長大,學會了責難;敵意中長大,學會了爭鬥;虐待中長大,學會了傷害;支配中長大,學會了依賴;干涉中長大,被動與膽怯;嬌寵中長大,學會任性;否定中長大,學會了拒絕;鼓勵了長大,增長了自信;公平中長大,學會了正義;寬容中長大,學會了耐心;讚賞中長大,學會了欣賞;愛中成長,學會愛人。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

家庭教養方式一般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權威型教養方式,這類母親在對子女的教育中,表現得過於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來控制。成長在這種教育環境下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極、被動、依賴、服從、懦弱,做事缺乏主動性,甚至會形成不誠實的人格特徵。

自我意識與心理健康

自我意識與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絡,健全的自我意識在人才成長和發展中起著導向 激勵 自控和自我教育調節作用 不完善的或扭曲的自我意識往往成為心理困擾和問題的根源。大學生正處在自我意識確立和發展的時期,大學生了解有關自我意識的基本知識,樹立真實的自信,有利於自我健康發展。一 自我意識的概念 結構...

第二章認知與大學生心理健康

匯入 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發現是人類可以藉由改變心中的態度來改變人生。威廉詹姆斯 所謂快樂人,不是處在某種特定情況下的人,而是持著某種特定態度的人。休當斯 態度可以改變人生,可以創造快樂與痛苦,在我們的生活 學習與工作中,我們常常可以體驗到態度的重要性,我們常常以為某種消極情緒是由於某一客觀事件引起的...

大學生自我意識與培養

內容摘要 人生要走過很多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重要性,而大學,是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大學生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性格,形成自己的性格與觀點,從校園角色逐漸過渡到社會角色。大學生要在這個階段,充分的去了解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利用資源培養自我。正文 自我意識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這就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