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識與心理健康

2021-03-06 12:26:31 字數 4677 閱讀 8028

自我意識與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絡,健全的自我意識在人才成長和發展中起著導向、激勵、自控和自我教育調節作用;不完善的或扭曲的自我意識往往成為心理困擾和問題的根源。大學生正處在自我意識確立和發展的時期,大學生了解有關自我意識的基本知識,樹立真實的自信,有利於自我健康發展。

一、自我意識的概念、結構與功能

綜觀自我概念的心理學研究,我們認為,個體既可以以主體我(即英語中的i)的身份去認識和改造客觀事物,此時的我處於觀察地位,又可以以客體我(即英語中的me)的身份被認識、被改造,此時的我處於被觀察地位。可見,每個人都是主體我(主我)和客體我(客我)的統一體。當個體把自己及其與外界事物的關係作為認識物件時,這就涉及到對自我意識這個概念和結構的**了。

1、自我意識的概念

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具體地說,自我意識就是個體對自身的認識和對自身周圍世界關係的認識,就是對自己存在的覺察。認識自己的一切,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一是個體對自身生理狀態的認識和評價。主要包括對自己的體重、身高、身材、容貌等體像和性別方面的認識,以及對身體的痛苦、飢餓、疲倦等感覺。二是對自身心理狀態的認識和評價。

主要包括對自己的能力、知識、情緒、氣質、性格、理想、信念、興趣、愛好等方面的認識和評價。三是對自己與周圍關係的認識和評價。主要包括對自己在一定社會關係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對自己與他人關係的認識和評價。

自我意識的出現,不是意識物件或意識內容的簡單轉移,而是人的心理發展進入的乙個全新的階段,是個體社會化的結果,是人類特有的高階心理活動形式之一。它不僅使人們能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而且能認識和改造主觀世界。因此,心理學界把自我意識歸入個性的調節系統,作為個性結構中的乙個組成部分,成為個性自我完善的心理基礎。

2、自我意識的結構

自我意識是乙個多維度、多層次的心理系統,不是個別的心理機能。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自我意識的構建進行解析:

從結構上看,自我意識可分為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調控。自我認識是認知的一種形式,主要包括個體的自我感覺、自我觀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等方面內容。如我是什麼型別的人、我的言行舉止是否落落大方、我的進取心是否很強等,都是自我認識的內涵。

自我體驗屬於情緒、情感的範疇,主要包括自尊、自信、自卑、自負、自責、自豪感等方面內容。如我對自己的學習成績很滿意、我對自己的社交能力弱而感到失望等,反映了個體的情緒體驗。自我調控是指個體對自己的心理、行為和態度等方面的調節,主要包括自主、自立、自律、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等方面。

如我如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怎樣才能成為乙個受人歡迎的人等。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的自我意識是由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三個部分有機組合而成的。三者之間的和諧程度以及與客觀現實的吻合程度,決定了個體自我意識的健康狀況。

從內容上看,自我意識可分為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我。所謂生理自我,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身體、性別、年齡、容貌、儀表、健康狀況以及所有物等方面的認識。在自我體驗上表現為自豪或自卑,在行為上表現為追求外表美、對所有物的占用、支配與愛護等。

隨著個體的社會化程度的加深,個體獲得了一定的社會經驗,逐步意識到自己在社會中要擔任一定的角色,在組織中要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這就產生了社會自我。簡而言之,社會自我就是個體對自己在一定的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中的角色、地位、名望等方面的認識。在自我體驗上,也表現出自豪或自卑,在行為上追求個人的名譽、地位,和他人進行激烈競爭等。

與社會自我相伴而生的是心理自我,它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能力、性格、氣質、興趣、信念、世界觀等個性特徵的認識。在自我體驗上,常表現為自豪、自尊、自信或自卑,在行為上追求個人能力的提公升、品格的完善等。

從層次來看,上述的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我是乙個由低到高的發展序列,而且三者之間是密切聯絡的。其中每個層次都有不同的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由於這些要素不同的組合,形成了不同個體不同的自我意識。

從存在方式看,自我意識可分為現實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所謂現實自我就是個體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對自己當前總體實際狀況的基本看法;投身自我也稱鏡中自我,是指個體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或他人對自己的基本看法;理想自我則是指個體想要達到的比較完美的形象。從自我觀念存在的形式來看,現實自我是一種能被人感知到的客觀存在,而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是在個體大腦中的一種客觀存在,容易受到個體的主觀因素影響,往往不穩定、易變化。

研究表明,當現實自我和投射自我相一致時,個體會產生加快自我發展的傾向,反之,個體會感到別人不理解自己,或試圖改變現實自我。當理想自我建立在個體的實際情況基礎之上,且符合社會要求和期望時,它就會指導現實自我積極適應並作用於內外環境,從而使自我意識獲得快速發展。反之,如果理想自我、現實自我和社會要求三者之間有矛盾,就會引起個體內心的混亂,甚至會引起嚴重的心理疾病。

(劉玉華等《大學生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安微大學出版社,2023年10月版。)

3、自我意識的特性與功能

自我意識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系統,它具有意識性、社會性、能動性、同一性等特點。一是意識性。意識性是指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世界的關係有著清晰、明確的理解和自覺的態度,而不是無意識或潛意識。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自我意識是主體我對客體我的一切主觀能動的反映。二是社會性。自我意識是個體長期社會化的產物。

這不僅因為它是在社會實踐中產生的,而且因為它的主要內容是個體社會屬性的反映。對自我本質的意識,不是意識到個體的生理特性,而是意識到個體的社會特性,意識到個體的社會角色,意識到個體在一定的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是自我意識發展到成熟的重要標誌。三是能動性。

自我意識的能動性不僅表現在個體能根據社會或他人的評價、態度和自己實踐所反饋的資訊來形成自我意識,而且還能根據自我意識調控自己的心理和行為。四是同一性。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我意識一般需要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直到青年中後期才能形成比較穩定、成熟的自我意識。

雖然這種自我意識有可能因個體實踐的成敗和他人的評價的改變而發生變化,但到青年期以後,個體會對自己的基本認識和態度保持同一性。正因為自我意識的同一性,才會使個體表現出前後一致的心理面貌,從而使自己與其他人的個性區別開來。

個體的自我意識與個體的成長發展息息相關。自我意識在個體成長和發展中具有導向、激勵、自我控制、內省調節等功能。

一是導向激勵功能。目標是人才發展的導航機制。乙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制定明確的目標,只有如此才會調動自身的潛能,激發強大的動力。

人通過正確的自我認識,確立較為合理的「理想自我」,就為個人將來的發展確定了目標,對個人的認知、情感、意志、行動會產生很大影響,是個體活動的動力。自我意識健全的個體,在從事一項活動之前,活動的目的和結果就以觀念的形式存在於頭腦之中了,並依此做出計畫,指導自己的活動,從而激發起強大的動力,從而達到預期的目標。

二是自我控制功能。乙個人如果有了發展目標而不付之於行動,其結果仍然是一無所獲。個體要想將來有所建樹,首先要有科學的目標,同時還要有自立、自主、自信、自製的意識,並對自己偏離目標的情感和行動,加以調節和控制。

在通往成功的大道上,很多人與成功失之交臂,並不是因為缺乏機會和才華,而是因為缺乏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識發揮能動作用的乙個重要表現,它是目標的保護神,是成功的衛士,是自我意識的一項很重要的功能。缺乏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的人,是乙個盲動、情緒化的人,缺乏恆心與毅力的人,終將一事無成。

三是內省調節功能。自我意識健全的個體,不僅能夠確立符合個體的「理想自我」,而且能夠通過自我控制來實現預期目標。而由於主客觀條件的制約,「理想自我」的實現常常會遇到各種障礙,致使個體產生不同程度的挫折感。

這時,自我意識就會對自己的認識、情感、意志、行為等進行反省,找到受挫折的主客觀原因,並重新調整認識,形成新的「理想自我」,使其與「現實自我」趨於統一。內省和調節就是個體成長中所進行的自我監督和自我教育,每個人要想使自己成為自我實現的人,就需要有積極的自我意識,隨時對自我的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加以反省和調節。

二、學會準確了解自己

自我意識是人才成長和發展的必備心理要素。大學生正處在自我意識的確立、趨於成熟時期,因此,學會準確了解自己,必須了解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過程與特徵及影響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影響因素,矯正自我意識的偏差,掌握提高自我意識的方法。

1、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與特徵

青年期被稱為「第二次誕生」的時期,是自我意識迅速發展和確立的階段。大學階段是個體自我意識急劇增長、迅速發展和趨於完善的重要時期。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會經歷乙個分化——衝突——整合的過程,並具有自身的特點。

大學生一般處於青年中期,他們的自我意識正經歷著乙個特別明顯的分化過程。這時,原來兒童、少年時期「籠統的我」被打破了,出現了兩個「我」:乙個是處於觀察地位的我,即主體的「我」(i),它是根據主觀的自我和主觀感受的社會現實所希望的自己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而達成的自我狀態,也就是「理想我」;另乙個是處於被觀察地位的「我」,即客體的我(me),它指實際所達成的自我狀態,也就是「現實我」。

這種「理想我」與「現實我」的分化標誌著大學生自我意識已開始走向成熟。正是這種分化過程,促進了大學生思維和行為主體性的形成,從而為客觀地評價自己或他人、合理地調節自己的言行奠定了基礎。這也是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最重要的過程。

大學生是富於理想的,自我期望值也較高,當他們在認真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評價時,不情願地看到「理想我」與「現實我」之間存在的較大差距,而這種差距又不是一時半刻能消除的,因而產生了自我意識的矛盾,表現為內心衝突,甚至出現極大的內心痛苦和強烈的焦慮不安。歸納起來,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矛盾衝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理想我」與「現實我」的衝突。這可以說是大學生自我意識矛盾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現。大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抱負水平較高,成就慾望較強,但由於他們生活範圍相對狹窄,社會交往比較單一,缺乏社會閱歷,對自我認識的參照點較少,因此,不能很好地將理想與現實結合起來,從而使「理想我」與「現實我」之間產生的較大差距。

這種差距在給大學生帶來苦惱和不滿的同時,也會激發大學生奮發進取的積極性。但如果這種矛盾與衝突過於強烈,不能及時加以調適,則會導致自我意識的**,從而帶來一系列心理問題。

第二章大學生自我意識與心理健康

教學目的與要求 掌握 1 自我意識的性質及內容。2 自我意識的影響因素。3 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獨特性。熟悉1 自我意識與心理健康。2 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中的矛盾衝突。3 大學生自我意識問題的調節。了解大學生自我意識存在的問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自我意識的性質及內容 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獨特性 大學生自我意...

自我意識教案

遇見另乙個自己 認識自我體驗自我 06教育楊雪嬌 200604101039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自我意識有乙個正確的認識,提高學生對自我意識的重視 2,幫助學生體驗自我意識,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完善自己的個性。教學課時 45分鐘 教學準備 課件,紙筆 教學過程 看到這個題目就有人會疑惑,自我是什...

自我意識訓練

1 自我意識及其意義。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具體包括認識自 己的生理狀況 如身高 體重 體態等 心理特徵 如興趣 能力 氣質 性 格等 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如自己與周圍人們相處的關係,自己在集體中的 位置與作用等 總之,自我意識就是自己對於所有屬於自己身心狀況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