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詩歌鑑賞學案

2021-03-04 09:59:51 字數 4616 閱讀 5195

古代詩歌鑑賞——表達技巧

【考點解析】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是考查考生的鑑賞評價能力。鑑賞評價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最高層級。所謂鑑賞,實際就是對作品進行「品評」。

鑑賞的前提是鑑別,而鑑別則是與閱讀中的理解相關聯的,離開了理解就無從鑑別:鑑賞的核心是審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的因素,達到某種美的享受。鑑賞的目的是批評,批評也是—種審美活動,它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審美判斷,評價作品的高下優劣得失,或聯絡實際,展開聯想,獲得某種新的感受和認識。

鑑賞與閱讀,密不可分,可以說,鑑賞的每一內容無不以閱瀆理解為基礎;而閱讀的每個環節,也無不可提到鑑賞的高度。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達技巧】(常用)

1、修辭手法

2、表達方式

3、表現手法

一、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對偶、對比、反問、設問、雙關、互文、反覆

(一)判斷下列詩句的哪一種或哪幾種修辭手法,初步感知其表達效果。

1、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2、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

3、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杜牧

解說:經過戰爭的的疲勞的壯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敗之後大勢難以挽回。即便江東的子弟現在還在,但是,誰能保證他們為了項羽而捲土重來?

4、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

5、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

6、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王安石

7、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

8、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9、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解說:

若要問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濛的衰草那樣多,像滿天飄舞的柳絮那樣亂,像黃梅時節的細雨連綿不絕。用「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三個比喻,即博喻,抒發了詞人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

10、「秦時明月漢時關」、「主人下馬客在船」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11、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

12、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解說:富人門外丟棄酒肉和路邊的凍死骨形成強烈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表達了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13、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燕歌行》)(對比、對偶)

解說:以戰士死在沙場與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揭露深刻。

14、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借代)

解說: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15、「終歲不聞絲竹聲」、「 門前冷落鞍馬稀」 (白居易《琵琶行》)、「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借代)

解說:詩中分別以「絲竹」代** ,以「鞍馬」代客人,以「杜康」代酒

16、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竹枝詞》劉禹錫)(雙關)

解說:「晴」表面上是說晴雨的「晴」,暗中卻又是在說情感的情,一語相關。含蓄而又成功的表達了女子希望而又疑慮、歡喜而又擔憂的微妙心理。

其他如以「絲」(思)、「枝」(知)、「藕」(偶)、「蓮」(憐)諧音,都是此類。

二、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議論、抒情。

(一)判斷下列詩句所用的表達方式

1、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原文(教材第三冊)為「紅耦香殘玉蕈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 選詩意思為「藕紅花殘時,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解說:曠野無垠遠處天空比樹木還低,江水清澈更覺月與人意合情投。

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4、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二)解讀「描寫」和「抒情」

詩歌中最常用的表達方式有兩種: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觸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正側結合、細節描寫、樂景寫哀等。

【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說一說你所理解的抒情方式)

不要任何「情感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如: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結尾:「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就直截了當地抒發了詩人甘願為天下貧寒的知識分子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詩句開門見山,直敘登上高台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孤獨愴涼的意境,這意境引發了詩人感時傷事的情懷,想著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獨愴然而涕下」。

2、間接抒情

借人、事、景、物等各種形象來抒情。可分為: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觸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1)借景抒情

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等等,都是詩人常常藉以抒情的物件。

如:◆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就是詩人張繼在國家遭受戰爭、自己趕考落榜,處於痛苦、彷徨、憂愁和無奈之時,借景抒情之作。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是一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後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

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人在前三聯詳盡描寫了新雨後空山幽靜、恬淡的景物,為最後表達歸隱田園思想蓄勢。

◆杜甫的《絕句二首》(其一):「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拂過,花草馨香,泥融土溼,燕忙築巢,日麗沙曖,鴛鴦靜睡。詩人借春天的樂景表達了自己生活安定後愉悅閒適的心情。

(2)◆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全詞成功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詞的上闕先描寫別離的環境氛圍(「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接著寫依依惜別之情,最後虛寫別離後友人在途中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下闕先抒發情感,接著把離愁別緒集中在「楊柳」「曉風」「殘月」這三件最能觸動詩人情感的畫面中,最後再次抒發難以排遣的離別情緒。

◆李白的「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從脈脈無語的敬亭山中就傳達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寂寞之情。

(3)觸景生情

觸景生情是指詩人看見眼前景象就引起了他心中長期鬱積的情感的一種抒情方式,見景生情,通常前句寫景,後句生情。古詩詞中有許多傳統審美習慣就是觸景生情的典範,如望月思鄉、傷春悲秋、折柳送別、聞雁思歸、見流水而思年華等,如:

◆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杜甫的《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時是歸年?

」(翻譯: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豔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

今年的春天又過去了,哪天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呢?)

這兩首詩都是詩人從眼前的景物來觸動他們情感閘門的,景物只是誘因,情感才是詩人要表達的主體。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徵,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徵等。如:

◆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此詩以梅自喻,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現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樣的高潔、淡雅,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于謙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以及周敦頤的《愛蓮說》都是借助梅花、石灰、蓮花來比喻(象徵)君子潔身自好,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貴品質。

鑑賞托物言志這類詩詞,不能只停留在詩詞表面的意象(景或物)上,要借助我們的情感體驗來挖掘它們所表現的普遍意義或思想等。

特別要注意的是,詩言「情」也言「志」,但「情」與「志」有著很大區別,「情」就是我們常說的喜怒哀樂、憂思驚懼等人之常情,一般都是通過景物描寫來傳達的;「志」是指志向、情操、愛好、美好願望、強烈要求等,大多是採用比喻和象徵的藝術手法,把它寄託在特定的物象上。總之,詩詞無論是抒情還是言志,景、物只是詩人表達情感的媒介而已,鑑賞這類詩歌,要通過表象去體會深層的意蘊。

壓強第一課時學案

昭仁中學八年級物理導學案 科目 物理內容壓強課時 第一課時 年級 八年級編寫人授課人審核人 班級小組學生姓名時間 學習目標 知道壓力和壓強的概念,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學習重點 壓強公式的應用 學習難點 應用壓強公式進行分析和計算 教學過程 因材施教以學定教 學習過程 先入為主自主學習 1 匯報...

第一課時導學案

問題導學 發現 導學案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 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2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學習過程 一 抽查學生朗讀全文,檢查預習情況。二 合作 研習第一段 問題1 第一段主要介紹蜀道的什麼特點?分為幾層?每層大意是什麼?問題2 引用五丁開山的傳說有什麼作用?問題3 上有六龍回日 坐長嘆 這幾句,詩人...

19 1 2《函式》第一課時學案

新人教版八年級數學編制人 中學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用描點法畫函式的圖象,認識函式與圖象之間的關係,分析函式y雖自變數x變化情況 2.過程與方法 經歷作圖 交流與歸納等數學活動,學會用描點法畫函式的圖象,並能利用數形結合分析函式圖象的性質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實踐 體驗探索和獲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