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如何成為有效的管理者》學習筆記

2021-03-03 23:24:46 字數 5033 閱讀 2480

如何成為有效的管理者

陳春花  管理的演變:40年代側重人際關係,50年代側重目標管理,60年代側重分權,70年代側重企業戰略,80年代側重企業文化,90年代側重電子商務等創新

7個問題:

一是我們的增長是否有泡沫?我們的增長是源於自己能力的增長,還是源於市場的增長。

二是這種增長是否穩定和可持續。乙個穩定的可持續的增長一定源於對顧客的理解,對行業的理解,對員工的理解。

三是我們是否有能力作大規模的系統作戰,還是僅僅依賴營銷的技巧和低成本的能力,依靠我們在產品規模上的付出。

四是你在市場上憑什麼活下來。

五是什麼是真正全球化。

六是我們對服務的理解是增值還是彌補漏洞。

七是隊伍學習力是否長久。

成本-分銷-服務-品質技術-創新

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經濟體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管理型經濟徹底轉向了企業家型經濟。中國30年發展是因為政策+資源

經濟增長率=勞動投入的貢獻+資本投入的貢獻+全要素生產率。

全要素生產率是用來衡量生產效率的指標,它有三個**:效率的改善,技術的進步,規模效應。

管理型經濟——講效率;企業家型經濟——講創新。

觀點:管理亦是生產效率,管理所貢獻的是效率的持續改善。

管理是指同別人一起,或通過別人使活動完成的更有效的過程。 ——羅蘋斯

管理是通過人員及其他機構內的資源而達到共同目標的工作過程。——陳春花

正確理解管理的含義:

1)管理所作的決策,就是讓下屬明白什麼是重要的。要把精神變成指令,要談方案、談要求、談行動。執行力不強的首要原因是管理者的指令不能操作,如果管理的指令是清晰的、可執行的、明確的,那麼,效率和執行都是很好的。

2)管理是一門學問,管理不談對錯,只談面對事實解決問題。學問是指規律性的認識,學習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擁有知識,而是為了要解決問題,要掌握知識背後的規律。如:

人力資源的規律是,所有人辭職的原因都不是他辭職的原因。管理其實是不用對錯評價,而是用結果評價。在效率低下的其中乙個原因當中,就是因為我們喜歡評價對錯。

3)管理是乙個過程,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管理絕對不管人,只管「事」,「人」應當是被理解和尊重。美國管理者:

你有多少使用者?你的使用者價值和你的貢獻占有率是多少?中國管理者:

你有多少員工?你的銷售額?視角產生衝突。

4)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標準是,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合二為一。衡量好壞的標準並不是管理體系的建設和管理制度的建設,而是每個員工的個人目標跟組織目標是不是完全的方向一致。

5)管理就是讓一線的員工得到資源並可運用資源。最優秀的人不在一線,資源一般都在總部。位置越高的人資源越多,我們一線幾乎沒有任何許可權。資源=人事權+財務權

綜上,管理是讓下屬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管理是解決問題不是談對錯,管理是對事情的把握和控制,對人的尊重和理解,管理是必須讓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合二為一,管理必須保證一線的員工可以得到並可以使用資源。

規律:5%-10%的員工上班來就是和你對著幹的,15%-20%的員工作出的東西不合格,20%的員工是蒙著作的,20%是蒙著作的,20%員工高績效。正常產生績效的只有40%,60%是無效的。

問題:影響人們有效工作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人為什麼會流動?為什麼很多人覺得組織上沒有重用他們?上述問題都是管理觀問題。

陳春花所提倡的管理觀:

1)用績效說話:管理只對績效負責。要正確對待功勞與苦勞,能力與態度,品德和才幹的關係。

能力最重要,態度要轉化為能力、品德轉化為才幹才有效。人偉大和光輝的地方,就是他能夠發揮神性的光芒,願意奉獻、承擔責任和肯於負責,然後約束自己從善。我們不能堵注那個人是壞還是不壞,好還是不好,關鍵是我們要讓人沒有機會犯錯,這是管理要作的事情。

所以,管理所要承擔的責任就是讓人沒有機會犯錯。在兩個時間點德比才重要:招聘人的時候,提拔人的時候。

從理論上說,很多人到更重要的崗位上時,其實能力都是不足的,人一定提拔到不能勝任的崗位之後才不再提拔。所以,高位的人從某種程度上說都不勝任,他要靠群體的力量,要靠德。

2)等邊分配法則。管理是一種分配,要實現權責利的對等。管理中的很多問題都是源於這三者不對等。

管理最重要的是分配責任,不是分配權力。權力分配的依據不是因為崗位,而是因為責任。我們現實中往往是依據權力作分配的,而不是依據責任進行分配的。

3)經營大於管理,管理始終為經營服務。管理作什麼,必須由經營決定;管理的水平不能超越經營的水平。經營是選擇對的事做,管理是把事做對,選擇對的事做是更重要的。

薄利多銷模式(沃爾瑪):需要規模和成本管理;一分錢一分貨模式:需要品質管理+品牌管理;服務作經營模式:

需要較強的流程管理能力;定製:需要柔性化管理。因此,管理能力超過經營時有可能出現虧損。

員工擁有的崗位你給他的管理能力過度,這個叫培訓過度,管理能力一定要與經營相匹配。面向顧客和市場,我們稱之為經營;面向內部我們稱之為管理。在內部作的任何調整都要由經營決定,而不要由管理這邊決定。

從實踐看,如果高管團隊全部開的都是內部會議,每一天見的都是他的下屬,肯定是管理大於經營;如果高管團隊開的會全部是跟客戶或者跟同行或者跟我們的投資者,肯定是管理在服務經營。

綜上,管理要對績效負責,管理只是一種分配,管理始終要為經營服務。

管理的演變

理論如果跟實踐有差距,就說明我們對理論的把握還是不夠。

管理的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泰勒的科學管理。四大原理:

科學劃分工作元素、員工選擇培訓和開發、與員工經常溝通、管理者與員工有平等的工作和責任範圍。科學管理強調勞動效率的最大化,其手段是分工。因為泰勒,我們發現管理其實是一種分工。

管理的本質問題,管理要解決的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獲取最大限度的產出,也就是如何使生產效率最大化。管理不能僅僅是個理念,必須轉化為行動或指令。管理能夠對效率產生貢獻,第乙個是源於它對分工的安排。

第二階段:韋伯的組織管理。

形式為官僚行政組織。理性設計:權力、職位、非個人性、法律。

以最理性的方式預先假定了法律和權力的概念。把權力給到了職位上,因為職位上有責任。如:

人走茶涼。組織管理的目的是使組織效率最大化,實現這一目標靠專業化和等級制度,等級制度即分權。專業化+分權=組織效率。

集權有道、分權有序、授權有章、用權有度。——何享健所以,把組織效率發揮出來,就必須通過專業化和分權制度之間的配合。

第三階段:霍桑、梅奧的人力資源管理。

六點主張:以人為本,人存在於組織環境中而不是社會中,人際關係中的關鍵活動是激勵人,激勵以團隊精神為導向,通過集體既能滿足個人需求,又能實現組織目的,個人和組織都想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

人力資源的原理:創造機會,組織環境,滿足需求,發掘潛力是創造效率的原因。

我們認為,企業發展主要牽引動力是機會、人才、技術、產品這四種力量相互作用,機會牽引人才,人才牽引技術,技術牽引產品,產品牽引更多的機會,這是乙個迴圈,員工在這個成長圈中處於主動位置,要重視對人的研究,讓他在集體奮鬥的大環境中,去充分釋放潛能,更有力、更有序地推動公司前進。——任正非

在科學管理階段,通過分工發揮效率,釋放的是勞動效率;在組織管理階段,通過專業化和分權制度結合,釋放的是組織效率;在人力資源管理階段,通過創造機會、組織環境、滿足需求、挖掘潛力,釋放個人效率。

通過回顧發展階段,我們發現:第一,對企業來講,排在第一位的是勞動效率。所以,分工一定是管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因為勞動效率是產出;第二,管理要解決三個效率,即勞動效率、組織效率和個人效率;第三,人的效率的發揮可能需要的條件更多。

有效的管理

彼得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指出,管理者就是貢獻價值。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績效依賴於許多人,而他必須對這些人的工作績效負責。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幫助同事(包括上司和下屬)發揮長處並避免用到他們的短處。

作管理最重要是就是讓你的下屬作出的成效比你親自做還要好,這時管理才在發揮作用,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幫助別人,你本身並沒有績效。

管理者主要作如下承諾:承諾目標,解決為什麼做的問題;承諾措施,解決如何做的問題;承諾合作,解決與誰做的問題。基層員工貢獻成本品質、成本、指標實現。

管理必須有效,如果績效不存在,管理就無從談起;人是資源,不是成本;效率是做好事情,效果則是做對事情,務必要把對的事情作好,這就是管理必須有效。管理必須同時對效率和效果負責。效率+效果=績效。

如何讓管理有效

傳統管理者:時間屬於別人,身在組織中(屁股決定腦袋),沒有**人;

有效的管理者:時間管理(把事情分層:重要緊迫、重要不緊迫、緊迫不重要、不重要不緊迫),系統思考(整體最大),培養**人。

管理者最主要的技能是:理論、工具和方法、技能。

技能:時間管理技能、溝通技能(達成共識並產生行動)、會議主持的技能和概念性能力。總裁必須面對複雜問題簡單處理,這個稱之為概念化能力。

讓事情放在時間上,整體最大是關鍵,不僅僅針對單個部門。用人--做好的--授權;用人——做不好的(不會做的,培訓;不願意做的,激勵)所以,沒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將軍。

讓做得好的人得到授權,讓不會做的人得到培訓,讓不願意做的人得到激勵,這就是領導力。

實踐中:越能幹的人,培訓機會越多,但缺乏授權。

有效的管理就是提高組織整體的力量。管理是面對解決問題,不是糾正不足,因此要突出問題導向;管理最重要的是產生績效即效率和結果;管理讓管理者成為有效的。

組織的認知

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進行合作,即系統地協調彼此間的行為時,在我看來就形成了組織。——切斯特巴納德

為了完成具體目標而從事於系統化的努力的人的組合,稱之為組織。——陳春花

乙個實體即乙個包含權力、責任、目標的正式組織。非正式組織包含情感、興趣和愛好。家庭是乙個正式組織是由法律規定的,最應該表現出現的是非正式組織的特徵。

大家活得累的原因:到家要權力,到單位要情感。正式組織是用來承擔責任的,非正式組織是用來安撫情感的。承受壓力+快樂=自我管理

乙個重點即人員。我們企業,我們組織來看人的時候,說他的重點是人的時候其實並沒有講這個人,是在講他的角色。

正確理解組織:

組織的存在是為了實現目標,組織管理的存在是為了提公升效率。

首先,管理是面對正式組織的,所以更多的是權力、責任和目標而非情感、愛好和興趣;

其次,組織裡的人是公平而不是平等的。人——角色——責任。我們在講組織的人的時候,講的其實是他的身份,是他的角色,即正式身份。

在組織裡,它不是以人為本,其實是以責任為本。以人為本的本質:企業以領導為根本,領導以員工為根本,員工以顧客為根本。

現實中的情況是,員工以領導為根本,領導以顧客為根本。在組織中,人不是最重要的,責任是最重要的。

10 25公開課 如何有效制定績效計畫 公開課

績效管理系列課程 如何有效制定績效計畫 10月25日 星期二 14 00 16 00 績效計畫是被評估者和評估者雙方對員工應該實現的工作績效進行溝通的過程,並將溝通的結果落實為訂立正式書面協議即績效計畫和評估表,是雙方在明晰責 權 利的基礎上簽訂的乙個內部協議。為幫助企業中高層有效制定績效計畫,最終...

如何成為有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華南理工大學公開課 如何成為有效的管理者 讀書筆記 很有幸能夠接觸到陳春花老師的這個課程 如何成為有效的管理者 多虧了學校的這一次機會,才讓我沒有錯失這一門好課程,更讓我發現了網易公開課這個十分好用的軟體。接下來我想應該先介紹下陳春花老師。陳春花老師,中國著名企業文化與戰略專家,先後任華南理工大學工...

如何成為成功的管理者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人們工作不再是單純的為了生存或尋找更高的薪資報酬。在工作崗位競爭激烈的現代,企業與企業之間也在進行著一種人力資源爭奪之賽。馬斯洛的五大層次需求告訴我們,每個人工作在某種意義上都有不同的追求層次。有些人迫於生存的壓力 有些人希望在工作中獲得更高的勞動報酬 有些人則為了得到大家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