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概論》第九章課堂筆記

2021-03-04 09:54:51 字數 5054 閱讀 9600

福師《管理學概論》第九章控制課堂筆記

◆主要知識點掌握程度

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分為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了解要求學生知道;理解要求學生在識記的基礎上明白其中主要的觀點和聯絡;掌握要求學生在記憶、理解的基礎上轉化為自身知識,並能用於考核及平時的實際問題分析。掌握屬於本課程教學要求的最高層次。

理解和掌握層次的內容為本課程主要考核的內容。

本章內容同學們要重點掌握控制的含義、分類、基本技術和方法。

◆知識點解析

一、 控制概述

(一)控制職能的必要性

控制通過監視組織各方面的活動和組織環境的變化,保證組織計畫與實際執行狀況保持動態適應。控制是管理過程中一項不可或缺的職能。要全面理解控制職能的含義與作用,需要把控制與計畫職能聯絡起來。

控制與計畫是既互相區別,又緊密相連的。計畫為控制工作提供標準,沒有計畫,控制也就沒有依據。但如果只編制計畫,不對其執**況進行控制,計畫目標就很難得到圓滿實現。

因此,計畫和控制是同乙個事物的兩面。有目標和計畫而沒有控制,人們可能知道自己幹了什麼,但無法知道自己幹得怎樣,存在哪些問題,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反之,有控制而沒有目標和計畫,人們將不會知道要控制什麼,也不會知道怎麼控制。

計畫和控制二者密不可分。事實上,計畫越是明確、全面和完整,控制的效果也就越好;控制工作越是科學、有效,計畫也就越容易得到實施。

(二)控制的含義

維持朝向目的地的航向,或者說維持達成目標的正確行動路線,是控制概念最核心的含義。所謂控制,從其最傳統的意義方面來說,就是「糾偏」,也即按照計畫標準衡量所取得的成果,並糾正所發生的偏差,以確保計畫目標的實現。但從廣義的角度來理解,控制工作實際上應包括糾正偏差和修改標準這兩方面內容。

(三)控制的內容

控制作為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是由管理者來承擔的,或者說,管理者的日常管理活動的主要內容就是從事控制工作。然而,管理者控制什麼?管理者從事控制工作的主要參考點包括人員、財務、作業、資訊、組織績效。

(四)管理控制的目標和作用

在現代管理活動中,管理控制工作的目標主要有兩個:

1.限制偏差的累積。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統應當能夠及時地獲取偏差資訊,及時地採取矯正偏差措施,以防止偏差的累積而影響到組織目標的順利實現。

2.適應環境的變化。任何組織都需要構建有效的控制系統,幫助管理人員**和把握內外環境的變化,並對這些變化帶來的機會和威脅作出正確、有力的反應。

管理控制上述兩個目標的實現,實際上是與管理控制的兩大功能聯絡在一起的。管理控制通過其「糾偏」功能使計畫執行中的偏差得以防止或縮小,從而確保組織的穩定執行;同時通過其「調適」功能,積極調整原定標準或重新制定新的標準,以確保組織對內外執行環境的適應性。

二、控制系統

控制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典型的分類有以下兩種。

(一)控制型別

1.按時間分類,控制可分為事前控制、實時控制和事後控制

事前控制:也稱前饋控制,是指在執行計畫之前預先規定計畫執行過程中應遵守的規則和規範等,規定每一項工作的標準,並建立偏差顯示系統,使人們在工作之前就已經知道如何做。

實時控制:也稱現時控制,是指計畫執行過程中所實施的控制,即通過對計畫執行過程的直接檢查和監督,並隨時檢查和糾正實際與計畫的偏差。這

事後控制:也稱反饋控制,是指從已經執行的計畫或已經發生的事件獲得資訊,運用這種資訊來評價、指導和糾正今後的活動,如對生產出的產品在數量和質量上進行檢驗,進行各種資訊統計和會計報告工作等。

2.按控制的主體分類,控制可以分為直接控制和間接控制

直接控制:直接控制就是用來改進管理者未來行動的一種方法,它著眼於培養更好的主管人員,使他們能熟練地應用管理的概念、技術和原理,能以系統的觀點來改進和完善他們的管理工作,從而防止出現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不良後果。直接控制的優點在於:

第一,由於直接控制注重對管理人員的遴選、培訓和考核,使委派任務時有較大的準確性,並使管理者具有較高的素質,較少犯錯誤,具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從而提高控制的效率;第二,充分發揮管理者的主觀能動性,使管理者主動確定他們應負的職責,自覺糾正錯誤,並有效地培養自我管理能力和主人翁精神;第三,由於提高了管理者的質量,減少了偏差的發生,並強調自我控制,因此能減少控制系統所需的人力和物力;第四,能夠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

間接控制:是通過建立控制系統對被控制物件進行控制。這種控制方法往往是預先制定計畫和標準,通過對比和考核實際結果,追查造成偏差的原因和責任,並進行糾正。

這時的控制主體是直接責任者的監督人。間接控制對比較規範、程式化的工作較為有效。但也存在著許多缺點。

這些缺點主要有:第一,對複雜多變的環境反應較慢,所制定的標準實際執行時可能較為困難;第二,只考核工作業績,忽視了其他因素,如外部環境因素等;第三,在改正錯誤和糾正偏差之前可能已發生了時間和金錢的損失,因為間接控制是在出現了偏差造成損失之後才採取措施,所以,它的費用支出是比較大的;第四,可能導致管理者對控制的消極情緒。如大家互相推卸責任或當事者固執己見,不願糾正錯誤等。

可見,間接控制並不是普遍有效的控制方法,應與直接控制結合運用。

(二)控制的程式

控制的基本程式包括三個步驟:擬訂標準,根據標準評定工作績效.鑑別偏差並改進工作。

1.擬定標準

要進行控制,首先要制定衡量各種工作的標準。這裡所說的標準,是指評定成效的尺度,它是從整個計畫方案中選出的對工作成效進行評價的關鍵指標。乙個較好的控制標準體系通常包括數量標準、質量標準、綜合標準和時間標準。

常用的擬訂標準的方法有三種:統計方法、經驗估計法、工程方法。

2.根據標準評定工作績效

3.糾正偏差

(三)有效控制的原則

控制的目的是為了使組織的一切活動都按計畫進行,有效地實現組織的目標,雖然不同的組織其目標和計畫各不相同,所採用的控制系統也不一樣,但是一般認為有效的控制應有下列特徵。

1.及時性

乙個完善的控制系統實施有效的控制,必須在一旦發生偏差時能夠迅速發現,及時糾正,甚至在末出現偏差之前,即能**偏差產生的原因,防患於未然。控制的及時性可以使管理人員盡早發現**誤差的產生,及時糾正,從而使各方面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2.控制要同計畫和職位相適應

控制是要跟蹤計畫的執**況,及時發現並糾正偏差,以實現組織目標。所以,控制系統的設定應依據計畫而定,反映計畫的要求,並和不同的業務活動相互適應,使不同的管理者知道有關他們所負責的計畫的進展情況。

3.控制應與管理者的性格相適應

控制系統的設計要因人而異,要適合於各個管理人員。設計的控制系統應易於理解。

4.控制應能指出關鍵點上的例外情況

有兩層意思:一是要選擇重點進行控制即選擇關鍵的控制點;二是要針對關鍵控制點的例外情況著重控制。

5.控制工作應確立客觀標準

管理難免有許多主觀因素在內,但對於下屬工作的評價,不應不切實際地加以主觀評定.因為若在控制中摻雜了太多的個性和個人偏好等主觀因素,必然會影響到對業績的準確判斷。

6.控制應是靈活的、經濟的

控制具有靈活性是指控制系統具有適應變化的能力,也就是說控制工作即使面臨著計畫的變動,出現了末預見到的情況或計畫全盤錯誤的情況,也應當能發揮它的作用。

控制必須是經濟的,即控制所支出的費用與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相比應是合理的。

7.控制應有糾正措施

乙個正確的有效的控制系統除了應能揭示出哪些環節出了差錯,誰應對此負責外,還應確保能採取適當的糾正措施,否則這個系統就名存實亡。只有通過適當的計畫、組織、人員配備、指導與領導等工作,來糾正那些已顯示出的或所發生的偏差計畫的情況,才能證明該控制系統是有效的。

8.控制要能迅速反饋,便於溝通

反饋是用已發生的資訊來調整未發生的行為。控制應能迅速反饋績效,以便及時發現偏差,及時處理。同時,及時肯定員工的績效,也有利於提高士氣,便於溝通,可提高資訊傳遞的速度,提供及時資訊。

三、控制的技術與方法

(一)預算控制

預算是一種計畫技術,是未來某乙個時期具體的、數位化的計畫,它把計畫分解成以貨幣或其他數量單位的預算指標,要求各個部門的運作和開支在預算範圍內。預算也是一種控制技術,它把預算指標作為控制標準,用來衡量其計畫的執**況。

1.一般預算可分為五類:收支預算、實物預算、投資預算、現金預算、綜合預算。

2.預算的可能危害

預算使管理控制目標明確,讓人們清楚地了解所擁有的資源和開支範圍,使工作更加有效,但過分依賴預算,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危害,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讓預算目標取代組織目標;

第二,預算過於詳細。

第三,預算導致心理低下。

第四,預算缺乏靈活性。

3.預算的方法

彈性預算,又稱可變預算。其基本思想是按固定費用(在一定範圍內不隨產量變化的費用)和變動費用(隨產量大小變化而變化的費用)分別編制固定預算和可變預算,以確保預算的靈活性。

零基預算:零基預算要求每個專案的預算費用以零為基數,通過仔細分析各項費用開支的合理性,並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礎上確定預算。它避免了固定預算中只重視前段時期變化的傾向,迫使管理者重新審視每個計畫專案及其費用開支,能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掙脫某些慣例的束縛,並促使人們精打細算,量力而行。

但需注意的是零基預算工作量很大,成本比較高,而且在費用估計時有一定的主觀性。

(二)成本全面控制

成本全面控制是在對系統的所有工作做全面詳細的分析後,層層分解成本指標,以其作為衡量控制標準。也就是說,以成本為控制主線,確保在預定成本下獲得預期目標利潤。

(三)作業控制

作業管理是任何組織將輸入轉化成輸出的過程中的管理。作業控制是為了保證各項作業計畫的順利進行而做的一系列工作。作業工作一般包括生產計畫及生產作業計畫。

企業根據顧客需求,在一定的生產技術條件下,亦即在一定的生產能力、工藝流程、平面布置等條件下,安排生產作業活動。作業控制一般包括成本控制、質量控制、採購庫存控制等。由於前面已有成本全面控制的介紹,我們只簡單介紹後面幾種。

(四)質量控制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控制歷來是各個企業管理控制的重點,質量控制經歷了事後檢驗、統計抽樣檢驗、全面質量管理等階段。全面質量管理(tqc)是由美國管理專家戴明首先提出,卻在日本開花結果,從而風靡全世界。

全面質量管理有四大特徵:

全過程的質量管理;

全企業的質量管理;

全員的質量管理;

全面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

從質量管理的發展程序可以看出,質量控制從事後檢查產品或服務,轉變為控制工作質量,即從間接控制發展為直接控制,變事後控制為事先控制及現場控制,控制重點越來越靠前,控制方法越來越科學,控制範圍越來越全面,而且形成了完整系統的質量保證體系,即包括實施質量管理所需的組織結構、程式、過程和資源。

概論第九章簡本

第九章專案管理服務 第一節專案管理知識體系 pm bok 二 建設工程風險管理 一 建設工程風險及其管理過程 建設工程風險是指在決策和實施過程中,造成實際結果與預期目的差異性及其發生的概率。專案風險的差異性包括損失的不確定性和收益的不確定性。這裡的工程風險是指損失的不確定性。1 建設工程風險的分類 ...

00107現代管理學第九章控制

第九章控制 1.識記 控制的含義是什麼?控制是指由管理人員對當前的實際工作是否符合計畫進行測定,並促使組織目標實現的過程。2.領會 控制與創新的關係是什麼?控制與創新的關係表現在 控制概念中包含著創新的內涵。控制的目的不僅是要使乙個組織按照原定計畫,維持其正常活動以實現既定目標,而且還要力求使組織的...

第九章採購管理

採購管理是財務及企管軟體購銷存系統的乙個子系統,它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採購訂單管理 採購訂單管理包括採購訂單的編制 採購訂單的審核,動態掌握採購訂單的執 況,並向拖期交貨的 商發出催貨函。採購業務處理 採購業務處理主要包括採購入庫 受託代銷入庫 採購退貨 採購結算等內容。採購管理系統處理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