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教科書介紹

2021-03-04 09:48:07 字數 4923 閱讀 7683

李善良一、教科書編寫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編寫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本教科書根據2023年教育部制訂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標準》)編寫。教科書充分體現《標準》的基本理念,以實現《標準》的課程目標為宗旨,使學生通過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能獲得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素養,滿足他們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

2.教科書中素材的選擇充分考慮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多樣性和可接受性。材料豐富,涵蓋生活、經驗和其他學科內容等多個方面。教學內容的呈現,注意反映數學發展的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

教科書充分創設情境,從具體例項出發,展現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加強不同數學內容之間的聯絡,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對數學本質的理解。同時注意到數學知識的循序漸進、螺旋上公升。

3.教科書編寫以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為出發點,致力於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進,為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活動提供空間和可能。教科書通過設定具有啟發性、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思考與**,促進他們主動地學習和發展。教材注意為教師的再創造留有廣闊的空間,促進教學正規化的轉變。

4.教科書採取多種形式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充分體現現代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的有機整合,使現代資訊科技的應用成為課程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

5.教科書編寫始終貫徹與教學實驗、實踐緊密相連的原則。一方面,在收集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基礎上,集中專家、優秀教師進行初稿的編寫;另一方面,對所編寫的初稿以選修課等方式進行小範圍的實驗、跟蹤,根據教師與學生的意見及時進行修改。對於新增內容(尤其是選修課程的系列3、系列4),先後在不同型別學校進行全程試教兩輪之後,再形成實驗教材。

編寫大致程式為:專家根據標準編寫初稿→學校實驗→收集資訊→專家、教師討論→編寫組整合→再一次實驗→總結修改→形成實驗教材初稿。

二、教科書編寫的體系、結構

(一)教科書的編寫體系

根據《標準》的要求,本教科書的編寫體系:按知識發展順序把整套教材分成幾條主線,組合成乙個有機整體。對於每一模組,充分進行模組整合,每個模組有整體貫通的主線。

在模組統領下,提出各章的編寫體系。在每一章的編寫中,同樣進行全章的整合。同時注意各章之間的聯絡。

必修模組1、2、3、4、5,選修1-1,1-2是乙個相對完整的系統;

必修模組1、2、3、4、5,選修2-1,2-2,2-3是乙個相對完整的系統;

選修系列3與選修系列4既保持統一的體系,又力求體現各自的特色。

本次送審的數學5、選修系列1-1、1-2、2-1、2-2、2-3與《標準》的相關內容基本一一對應。選修系列3(6個專題)、選修系列4(9個專題)的內容基本覆蓋《標準》的要求。各冊內容目錄見附錄。

(二)教科書編寫結構與體例

1.必修、選修系列1、2的編寫體例

教科書必修模組、選修系列1、選修系列2的結構主要包括:模組、章、節、單元等,具體內容如下。

(1)章、節

章:由章頭圖、引言、各節內容、本章回顧、複習題、**案例、實習作業等內容構成的整體。

引言包括:

①本章的主背景,以入口較淺的生活或學生能理解的例項,引發學生思考。這個背景又是本章核心內容的原型,在一章中將多次按不同層次或方向出現,統領全章。

②引領本章內容的問題。這是本章的生長點、核心內容或研究方法,它將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慾望。

節:包括內容組織、活動開展、拓展欄目、習題、閱讀等內容。

節為教學的基本單元,每節有自己的小系統。每節開頭在章的背景下,給出分支背景,圍繞章的問題,提出相應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本節的起點、核心內容的出發點。

內容組織主要形式為:

t': 'span', 'c': '問題情境', 'r': 'r_15'}]→→→→→

問題情境:包括例項、情景、問題、敘述等。

意圖:提出問題。

學生活動:包括觀察、操作、歸納、猜想、驗證、推理、建立模型、提出方法等個體活動,也包括討論、合作、交流、互動等小組活動。

意圖:體驗數學。

意義建構:包括經歷過程、感受意義、形成表象、自我表徵等。

意圖:感知數學。

數學理論:包括概念定義、定理敘述、模型描述、演算法程式等。

意圖:建立數學。

數**用:包括辨別、解釋、解決簡單問題、解決複雜問題等。

意圖:運用數學。

回顧反思:包括回顧、總結、聯絡、整合、拓廣、創新、凝縮(由過程到物件)等。

意圖:理解數學。

(2)拓展欄目:主要方式有思考、實驗、**、閱讀、鏈結等,穿插在各個環節中。

(3)習題、複習題:分為緊密聯絡的三個層次:「感受·理解」,「思考·運用」,「**·拓展」。

2.選修系列3、4的編寫體例

為適應學生個性選擇需要,選修系列3、4的編寫結構與體例為:專題-節-單元。具體內容如下(其中選修系列3不設總複習題):

三、教科書的特色

教科書的編寫在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思想指導下,認真研究國內外高中階段數學教材的編寫特點,借鑑其成功經驗,努力探索,大膽嘗試,力求形成自己的風格與特色。

(一)必修系列、選修系列1、2的編寫特色

為保證教科書的整體協調,與數學1—數學4編寫一樣,數學5、選修系列1-1、1-2、2-1、2-2、2-3的編寫主要有以下特色。

1.在內容處理上,力圖做到「入口淺,寓意深」

「入口淺,寓意深」是一種指導思想,目的是讓學生在豐富的、現實的、與他們經驗緊密聯絡的背景中建立數學理論,獲得數學理論後又能及時返回運用到他們的生活中。這種思想體現在教科書每乙個環節的編寫上,而不僅僅是引入部分。

章頭圖給出本章核心概念或原理的直觀形象。引言說明數學的來歷,提出本章的核心問題或研究方法。正文建立數學理論、給出運用、研究方法。

本章回顧是由厚到薄的反思過程,對全章作概括、整理、提公升。

每乙個環節「入口」緊密相連,循序漸進,「寓意」不斷加深。

例如,基本初等函式ⅰ的處理:開始給出三個背景例子(人口統計表,自由落體運動公式,溫度曲線圖)。通過對這三個例子的共同特徵的分析,引出函式概念。

進而利用這三個例子,研究函式的三種表示法,函式的性質。此後,給出函式的應用,指數函式、對數函式等。在學生獲得函式的一般研究方法後,又回到開頭所提出的問題中,建立模型解決問題,整個內容一氣呵成。

其主線是函式概念與性質,而入口是學生非常熟悉的情景。簡單的情景蘊涵建立模型解決問題的一般思想方法,它們引出了函式的整個內容與研究方法。學生在這三個例子的反覆學習中,不僅對函式概念與性質的理解不斷加深,而且獲得數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背景數學應用。

例如,「導數的概念」的引入。首先通過引言:世界充滿著變化,有些變化幾乎不被人們所感覺,而有些變化卻讓人們發出感嘆與驚呼。下面是乙個案例:

某市2023年4月20日最高氣溫為33.4℃,而此前的兩天,4月19日和4月18日最高氣溫分別為24.4℃和18.

6℃,短短兩天時間,氣溫「陡增」14.8℃,悶熱中的人們無不感嘆:「天氣熱得太快了!

」但是,如果我們將該市2023年3月18日最高氣溫3.5℃與4月18日最高氣溫18.6℃進行比較,我們發現兩者溫差為 15.

1℃,甚至超過了14.8℃.而人們卻不會發出上述感嘆。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前者變化得「太快」,而後者變化得「緩慢」。

進而提出問題:用怎樣的數學模型刻畫變數變化的快與慢?這樣的數學模型有哪些應用?

在此基礎上提出平均變化率的概念:

在前面的案例中,「氣溫陡增」的數學意義是什麼呢?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觀察下面的氣溫曲線圖(以3月18日作為第一天)。

容易看出b,c之間的曲線較a,b之間的曲線更加「陡峭」。陡峭的程度反映了氣溫變化的快與慢。如何量化陡峭程度呢?

簡單的情景蘊涵建立模型解決問題的一般思想方法,它們引出了導數的整個內容與研究方法。學生在導數的概念建立過程中,不僅對導數概念的理解不斷加深,而且獲得數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背景數學應用。

每一章都有這樣的「入口」素材。集合中「介紹自己」,立體幾何中「長方體」、解析幾何中「路面坡度」、統計中的「最高氣溫估計」、概率中「拋硬幣」、三角中的「摩天輪」等都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連的,但其中都蘊涵著深刻的數學知識與思想方法。

解三角形中的「測量」,數列中的「儲蓄問題」,常用邏輯用語中「常見命題」,圓錐曲線中「用平面切圓錐」、推理與證明中「摸球問題」、計數原理中的「走路方法」、概率中「拋擲骰子」、統計中的「新藥有效嗎」等問題都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連的,但其中都蘊涵著深刻的數學知識與思想方法。

2.在結構設計上,注重整體貫通、互相聯絡

教科書編寫注重整體貫通、互相聯絡。

(1)整體貫通

教科書在編寫時從整體出發,按知識發展、背景問題、思想方法三個緯度,將全書—模組—章—節做整體設計(這裡全書指系列1或系列2),實現整體貫通。

思想方法

背景問題

知識發展

全書模組章節單元

① 教科書從知識發展、背景問題、思想方法角度進行整合,使學生獲得整體認識與理解。

從知識發展角度,教科書分幾條主線實現全書貫通:集合、函式、數列、不等式,導數及其應用;直線、圓、圓錐曲線;平面向量、立體幾何初步、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三角函式、平面向量、三角恒等變換,解三角形;演算法初步、計數原理、統計、概率;等。

教科書通過問題將整個內容貫通,將知識串聯成乙個整體。從章引言中的大問題—節背景中的中問題—知識單元中的小問題,讓學生經歷數學產生、建立、應用的全過程。整個內容呈現給學生以「樹」的形象:

「根」是實際背景,「幹」是數學理論,「枝葉」就是數**用。它們相互作用共同成為乙個整體,在「本章回顧」中就給出整體「樹」的形象。

教科書編寫時注意按相近的思想方法或研究方法進行貫通。三角函式、平面向量、空間向量、解析幾何等內容中始終貫穿「形—數」轉化與統一的思想方法;函式、三角函式、數列、不等式、導數等內容始終貫穿「數學建模」思想;演算法、計數原理、統計、概率等內容始終貫穿著演算法的思想。

② 教科書編寫注意模組、章、節、單元之間的貫通。

每個模組有自己的教育目標,有貫通整個模組的研究方法。既注重知識的理解,更注重學生對一般研究方法與思想方法的掌握。編寫時始終堅持:

知識是為解決問題自然建立的,而不是簡單被動提出的。

數學1中,注意以集合與對應為主線,使集合與函式概念聯絡;使學生獲得對函式的整個清晰的認識。

情景情景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情景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 實驗

第一部分前言 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是刻畫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科學語言和有效工具。數學科學是自然科學 技術科學等科學的基礎,並在經濟科學 社會科學 人文科學的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數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正在不斷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在許多方面直接為社會創造...

2019版新課標高中數學數學課程標準

一 課程的基本理念 二 課程目標 新舊課程的目標沒有較大的差異,新的課程著重提出了數學核心素養的概念。對比如下 三 數學核心素養及與課程目標的關係 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課程目標的集中體現,是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四 課程的結構 新舊課程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課程結構圖對比如下 1.必修課程包...

2019西南大學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導讀試卷

西南大學網路與繼續教育學院課程考試答題卷 學號 1421340663001 姓名 閔家勇 2016年 6 月 課程名稱 編號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導讀 0773 橫線以下為答題區 答題不需複製題目,寫明題目編號,按題目順序答題 1 簡述高中數學課程的基本教學目標。20分 答 高中數學課程的基本目標是 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