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

2022-09-13 09:51:03 字數 4872 閱讀 3789

五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全冊教材安排

本冊教材共安排11個單元。

「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是本冊教材的主要內容,共安排7個單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數的認識,有三個單元:第三單元「公倍數和公因數」,第四單元「認識分數」和第六單元「分數的基本性質」。

第二部分數的運算,是第八單元「分數加法和減法」。第三部分式與方程,是第一單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規律,是第五單元的「找規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

數的認識中,「公倍數和公因數」研究兩個自然數的倍數和因數的關係。這一單元的要求與大綱的要求比做了調整。第四單元和第六單元是有關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教學,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和(下冊)已經初步認識把乙個物體或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乙份或幾份的數是分數。

同時,學生也認識了小數。這兩個單元將揭示分數的意義,研究分數的基本性質。公倍數和公因數的知識是對分數進行通分和約分的基礎,因此教材在第三單元先教學「公倍數和公因數」。

數的運算中,學生在第一學段結合分數的初步認識,已經學習了計算分母小於10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本冊教材在揭示分數的意義後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數加減混合運算以及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學生在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計算的過程中,能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計算的過程又是分數基本性質的運用。分數加減混合運算以及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教學,能及時引導學生將整數加法的運算順序和運算律推廣到分數加法中,發展遷移能力。

由於方程的教學安排在第一單元,在分數加法和減法單元中,也相機安排一些含有分數的方程。

第五單元的「找規律」教學簡單圖形平移後覆蓋次數的規律。由於學生對圖形平移已有初步體驗,也具有一定的探索規律的能力,因此安排這一內容是恰當的,能逐步提高學生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

第九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在用列表和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教學用倒推(還原)的策略分析數量關係,解決問題。這對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是有價值的。同時,能進一步增強學生運用策略分析問題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空間與圖形」領域安排2個單元,乙個單元是圖形的認識,即第十單元的「圓」;乙個單元是圖形與位置,即第二單元的「確定位置」。對平面上常見的直線圖形的認識經驗將有助於學生對曲線圖形的認識,這也是學生對平面圖形認知結構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冊教材的確定位置主要教學在具體情境中用數對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在二年級(上冊)已經教學了用類似「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確定具體情境中的位置,這是學生學習本單元內容的基礎。本單元的教學將進一步提公升學生的已有經驗,為第三學段學習「圖形與座標」的內容打下基礎。

「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1個單元,是第七單元的「統計」。教學複式折線統計圖,進一步豐富學生對表示資料方式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根據需要,有效地表示資料的能力。

最後1個單元安排「整理與複習」。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的內容在本冊教材中同樣作了富有創意的嘗試,共安排四次。「數字與資訊」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並會運用數表示事物,進行交流;「球的**高度」結合分數的學習,讓學生通過實驗記錄資料,研究球的**高度大約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各中不同球的**高度是否相同。「奇妙的圖形密鋪」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欣賞與設計的活動,初步認識圖形能否密鋪、怎樣密鋪。

「畫出美麗的圖案」則結合圓的認識,讓學生用圓規畫圓的方法畫出美麗的圖案。這些實踐與綜合應用有助於學生進一步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絡,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各單元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方程

一、教學內容

教材分三段安排:

例1、例2教學等式的含義與方程的意義,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的等量關係;

例3~例6教學等式的性質和運用等式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例7教學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最後還安排了整理與練習。

二、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方程的意義。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這是用定義的形式來揭示概念。小學數學中揭示概念的方式有多種,這裡對方程的定義採取的是屬加種差定義方式:種差+鄰近的屬概念=被定義概念。

這裡,被定義概念鄰近的屬是「等式」,種差是「含有未知數」。

教材先教學等式,再教學方程的意義。雖然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一直接觸著等式,但學生大都關注的是通過運算把結果寫在等號後面,並沒有明確地認識等號兩邊的式子和數表示相等的量,地位是均等的。教材通過天平平衡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借助直觀,體會到50克加50克和100克質量相等,從而抽象出等式50+50=100。

這時,學生將不僅僅從運算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式子,而更多的會從兩個量的相等關係來認識這個式子。

在此基礎上,教材繼續通過天平,呈現了兩端質量相等與不等的四種情況,引導學生用等式和不等式分別表示兩端的質量,並讓學生判斷這些式子哪些是等式,加深學生對等式的印象,為學生認識方程的意義後辨析方程和等式的關係打下基礎。教學時,應注意下面幾個問題:(1)要讓學生經歷由圖過渡到式子的抽象過程。

先通過觀察天平圖,判斷物體的輕重,再用式子表示兩端物體的質量關係;(2)最後乙個圖,可以寫出x+x=200,但要引導等號左邊寫成乘法形式,得出2x=200,這有助於學生認識方程的外延;(3)在交流等式和方程有什麼關係時,應引導學生觀察例1和例2中的具體例項進行說明。教師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對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稱為方程的原因作出解釋,能加深學生對方程的認識。還可以引導學生從集合的角度體會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係。

教材「試一試」安排了看圖列方程,即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的等量關係。第一幅圖繼續呈現天平的情境,第二幅圖是學生一年級(上冊)解決過的用括線形式表示的實際問題,學生比較熟悉,但是改變列算式求答案的思維習慣為列方程表示等量關係是有難度的。這裡應該突出兩個部分相加和是總數這一數量關係。

結合簡單情境列方程,有助於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意義。

2.循序漸進地教學等式的性質和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考慮到中小學學習的銜接,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質,會利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本單元教學解一步計算的方程,由於不再像過去那樣,利用四則計算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解方程,因此,暫時只解未知數不是減數和除數的方程。

等式的性質是指等式兩邊都加上、減去、乘或除以同乙個數(除以乙個數時0除外),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教材「循序漸進」的安排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乙個方面,將等式的性質分別安排在兩個例題中進行教學,例3教學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乙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質,例4教學用相應的性質解方程;例5教學等式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乙個數(除以乙個數時0除外),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質,例6教學用相應的性質解方程。

中間安排了練習一,讓學生在內化對等式部分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新的性質。這樣的安排,分散了學習的難點。

第二個方面,在引導學生發現等式性質的過程中,逐步推進:一是從不是方程的等式過渡到方程,二是由加同乙個數過渡到減同乙個數。例3結合天平平衡的情境呈現了四幅圖,第一幅圖在20=20的基礎上,得到20+10=20+10,學生很容易理解;第二幅圖在x=50的基礎上,得到x+20=50+20;通過這兩個情境,學生發現「同時加乙個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第三幅和第四幅圖都是同時減去乙個數,結果仍然是等式的情況。教學時,應引導學生結合每一幅圖的結果,用自己的語言交流發現了什麼,從而不完全歸納出等式的乙個性質。

為了讓學生聯絡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教材在例4中用天平呈現了數量關係,讓學生列方程並學習解方程。教學時,應讓學生自己說說怎樣求出x的值。學生可能有兩種想法:

一是從天平兩端可同時去掉10克的砝碼想到在方程兩邊都減去10,二是直接根據等式的性質,在方程兩邊都減去10,結果仍然是等式。要引導學生理解第二種想法。教材編寫時注意了三點:

一是示範了解方程的書寫格式,等式變換時,每個等式的等號要上下對齊;二是利用等式的意義對方程進行檢驗,只要看左右兩邊是不是相等;三是聯絡上面的過程,講了什麼是「解方程」。

為了幫助學生逐漸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教材在第4頁「練一練」第1題對學生解方程的思考過程作了引導。到了第6頁的第7題,則引導學生逐步簡化解方程的過程,省去了等式兩邊同時加或減去乙個數的書寫步驟,這樣能提公升學生解方程的能力。

例5的教學中,教材在呈現天平情境的基礎上,讓學生利用已有的學習經驗,自己寫一些等式,發現等式的新的性質。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例6則呈現了實際問題的情境,並引導學生自己考慮怎樣根據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給學生留出了思考的空間。這裡的問題涉及的數量關係是學生相對熟悉的,容易想到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而且未知數已明確地用x表示出來,所以這一問題為學生學習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作了重要的過渡。

3.體會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

方程就是一種數學模型,是刻畫現實世界中數量相等關係的數學模型。可以幫助人們更準確清晰地認識、描述和把握現實世界。本單元安排的都是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問題。

列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到問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列方程解決問題與列算式解決問題相比,是思維方式的飛躍。列算式解決問題,是通過已知求出未知,已知條件作為一方,問題作為一方;列方程解決問題則是把已知和未知更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看成地位相同的量共同參與運算。

教學方程的意義時,教材用天平圖、帶括線的圖畫、線段圖等方式對怎樣列方程,列出的方程表示什麼意思加以體會。要注意引導學生聯絡生活經驗,根據事情發展的線索理順數量關係。

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教材主要安排的是求和、相差關係和倍數關係的問題。這些是最基本的數量關係。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解決問題的活動,具體分以下幾步:

(1)明確條件和問題;(2)分析問題中已知量和未知量的相等關係;(3)把數量間的相等關係「翻譯」成未知數x和已知數之間相等關係的方程。這樣的過程就是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其中第(2)步是關鍵。

當然,對於某乙個問題,由於數量間相等關係的表達方式會不同,因此有時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但教學時不宜過多的發散,應幫助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數量關係列出的方程。在「試一試」中,教材為學生提示了數量間的等量關係式,引導學生逐步學會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係。

教材在整理與練習中,還安排探索與實踐的問題,提高學生探索規律的能力,體會初步的數學模型思想。像13頁的第8題,分四步引導學生探索並運用規律:第一步,先寫出3組連續的自然數,分別求和;第二步,引導學生說說發現了什麼規律,用語言表達這一數學模型;第三步,直接運用發現的規律列方程解決問題;第四步,拓展規律,運用連續5個奇數的和與中間數的關係,列方程解決問題。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三年級 下冊 教材分析 全冊教材安排 蘇教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 三年級 下冊 仍然分四個領域編排教學內容。在 數與代數 領域,繼續教學整數的除法和乘法,包括三位數除以一位數 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應用這些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繼續教學分數,把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乙份或...

國家課程標準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 蘇教版 科

國家課程標準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 蘇教版 科 教 研重點課題 開放閱讀時空,培養學生讀寫能力的研究 研究報告 山東省膠南市實驗小學課題組丁建波肖煥盛張賢華張秀華 一 問題的提出 近些年來,語文教學的改革雖然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果,但從總體上來看,小學語文費時低效 學生讀寫能力差的現象仍然存在,我們認...

國家課程標準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 蘇教版 科

國家課程標準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 蘇教版 科教研課題 第六期 2009年 立項課題資訊一覽表 編號課題名稱 負責人所在單位 識字 寫字教學研究 2009001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寫字教學研 俞群雲南省昆明市教科院 究2009002關於加強小學生寫字與習慣養李先龍 教學做合一 在識字教學中運 李閩生山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