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BOK中專案管理工具與技術梳理

2021-03-04 07:38:55 字數 5032 閱讀 3924

專家判斷常用於評估制定專案章程的輸入。在本過程中,可以借助專家判斷和專業知識來處理各種技術和管理問題。專家判斷可來自具有專業知識或專業培訓經歷的任何小組或個人,並可通過許多渠道獲取,包括:

1、組織內的其他部門;2、顧問;3、干係人,包括客戶或發起人;4、專業與技術協會;5、行業協會;6、主題專家;7、專案管理辦公室(pmo)。

制定專案管理計畫

在制定專案管理計畫時,專家判斷可用於:

1、根據專案需要而「剪裁」專案管理過程

2、編制應包括在專案管理計畫中的技術與管理細節

3、確定專案所需的資源與技能水平

4、定義專案的配置管理級別

5、確定哪些專案檔案需要經過正式的變更控制過程

指導與管理專案執行

專家判斷用於評估「指導與管理專案管理計畫執行」所需的輸入專案整體管理全過程。在本過程中,可以使用專家判斷和專業知識來處理各種技術和管理問題。專家判斷由專案經理和專案管理團隊依據其專業知識或培訓經歷做出,也可從其他許多渠道獲得,包括:

1、組織內的其他部門

2、顧問

3、干係人,包括客戶或發起人

4、專業與技術協會

監控專案工作

專案管理團隊借助專家判斷,來解讀由各監控過程提供的資訊。專案經理與專案管理團隊一起制定所需措施,確保專案績效達到預期要求。

實施整體變更控制

除了專案管理團隊自己的專家判斷外,也可以邀請干係人貢獻專業知識和加入變更控制委員會。在本過程中,專家判斷和專業知識可用於處理各種技術和管理問題,並可從各種渠道獲得,例如:

1、顧問;

2、干係人,包括客戶或發起人;

3、專業與技術協會;

4、行業協會;

5、主題專家;

6、專案管理辦公室(pmo)

定義範圍

專家判斷常用來分析制定專案範圍說明書所需的資訊。專家判斷和專業知識可用來處理各種技術細節。專家判斷可來自具有專門知識或經過專門培訓的任何小組或個人,可從許多渠道獲得,包括:

1、組織內的其他部門;

2、顧問;

3、干係人,包括客戶和發起人;

4、專業與技術協會;

5、行業團體;

6、主題專家。

定義活動

富有經驗並擅長制定詳細專案範圍說明書、工作分解結構和專案進度計畫的專案團隊成員或其他專家,可以為定義活動提供專業知識。

結束專案或階段

專家判斷用於開展行政收尾活動。依靠專家來確保專案或階段收尾符合適用標準。

作為事業環境因素的一部分,專案管理資訊系統(pmis)為指導與管理專案執行提供自動化工具,如進度計畫軟體、配置管理系統、資訊收集與發布系統,或進入其他**自動化系統的網路介面。pmbok中在指導與管理專案執行過程中使用。

變更控制委員會負責接收與審查變更請求,並批准或否決這些變更請求。應該明確規定這些委員會的角色和職責,並經相關干係人一致同意。變更控制委員會的所有決策都應記錄在案,並傳遞給干係人,以便採取後續措施。

用於實施整體變更控制過程中。

訪談是一種通過與干係人直接交談,來獲得資訊的正式或非正式方法。訪談的典型做法是向被訪者提出預設和即興的問題,並記錄他們的回答。通常採取「一對一」的形式,但也可以有多個被訪者和/或多個訪問者共同參與。

訪談有經驗的專案參與者、干係人和主題專家,有助於識別和定義專案可交付成果的特徵和功能。

焦點小組會議是把預先選定的干係人和主題專家集中在一起,了解他們對所提議產品、服務或成果的期望和態度。由一位受過訓練的主持人引導大家進行互動式討論。焦點小組會議往往比「一對一」的訪談更熱烈。

通過邀請主要的跨職能干係人一起參加會議,引導式研討會對產品需求進行集中討論與定義。研討會是快速定義跨職能需求和協調干係人差異的重要技術。由於群體互動的特點,被有效引導的研討會有助於建立信任、促進關係、改善溝通,從而有利於參加者達成一致意見。

該技術的另一好處是,能夠比單項會議更快地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軟體開發行業,就有一種被稱為「聯合應用開發(或設計)(join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jad)」的引導式研討會。這種研討會注重把使用者和開發團隊集中在一起,來改進軟體開發過程。

在製造行業,則使用「質量功能展開(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這種引導式研討會,來幫助確定新產品的關鍵特徵。qfd 從收集客戶需求(又稱「顧客聲音」)開始,然後客觀地對這些需求進行分類和排序,並為實現這些需求而設定目標。

可以組織一些群體活動來識別專案和產品需求。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群體創新技術:

1、頭腦風暴法。用來產生和收集對專案需求與產品需求的多種

創意的一種技術。

2、名義小組技術。通過投票來排列最有用的創意,以便進行進

一步的頭腦風暴或優先排序。名義小組技術是頭腦風暴法的深化

應用。3、德爾菲技術。由一組選定的專家回答問卷,並對每一輪需求

收集的結果再給出反饋。專家的答覆只能交給主持人,以保持匿

名狀態。

4、概念/思維導圖。把從頭腦風暴中獲得的創意,用一張簡單的

圖聯絡起來,以反映這些創意之間的共性與差異,從而引導出新

的創意。

5、親和圖。這種技術可以將大量創意分類,以便審查和分析。

群體決策就是為達成某種期望結果而對多個未來行動方案進行評估。群體決策技術可用來開發產品需求,以及對產品需求進行歸類和優先排序。達成群體決策的方法很多,

例如:1、一致同意。每個人都同意某個行動方案。

2、大多數原則。獲得群體中50%以上的人的支援。

3、相對多數原則。根據群體中相對多數者的意見做出決定,即

便未能獲得一部分人的支援。

4、**。某乙個人為群體做出決策。

在需求收集過程中,幾乎可採用上述任何一種決策方法進行群體決策。

問卷調查是指通過設計書面問題,向為數眾多的受訪者快速收集資訊。如果受眾眾多、需要快速完成調查,並想要使用統計分析法,就適宜採用問卷和/或調查方法。

觀察是指直接觀察個人在各自的環境中如何開展工作和實施流程。當產品使用者難以或不願說明他們的需求時,就特別需要通過觀察來了解細節。觀察,也稱為「工作跟蹤」,通常由觀察者從外部來觀察使用者的工作。

觀察也可以由「參與觀察者(participant observer)」進行。「參與觀察者」需要實際執行乙個流程或程式,體驗該流程或程式是如何實施的,以便挖掘出隱藏的要求。

原型法是指在實際製造產品之前,先造出該產品的實用模型,並據此徵求對需求的反饋意見。原型是有形的實物,它使干係人有機會體驗最終產品的模型,而不是只討論抽象的需求陳述。原型法符合漸進明細的理念,因為原型需要重複經過製作、試用、反饋、修改等過程。

在經過足夠的重複之後,就可以從原型中獲得足夠完整的需求,並進而進入設計或製造階段。

對於那些以產品為可交付成果的專案(區別於提供服務或成果的專案),產品分析是一種有效的工具。每個應用領域都有一種或幾種普遍公認的、把概括性的產品描述轉變為有形的可交付成果的方法。產品分析技術包括產品分解、系統分析、需求分析、系統工程、價值工程和價值分析等。

備選方案識別是用來為專案工作提出不同執行方法的一種技術。許多通用管理技術都可用於備選方案識別,如頭腦風暴、橫向思維和配對比較等。

分解就是把專案可交付成果劃分為更小的、更便於管理的組成部分,直到工作和可交付成果被定義到工作包的層次。工作包是工作分解結構的底層,是能夠可靠地估算和管理工作成本和活動持續時間的位置。工作包的詳細程度因專案大小與複雜程度而異。

要把整個專案工作分解成工作包,一般需開展下列活動:

1、識別和分析可交付成果及相關工作;

2、確定工作分解結構的結構與編排方法;

3、自上而下逐層細化分解;

4、為工作分解結構組成部分制定和分配標誌編碼;

5、核實工作分解的程度是必要且充分的。

工作分解結構可以採用多種形式,例如:

1、把專案生命週期的各階段作為分解的第一層,把產品和專案

可交付成果放在第二層;

2、把主要可交付成果作為分解的第一層;

3、按子專案進行第一層分解。子專案(如外包工作)可能由項

目團隊之外的組織實施。然後,作為外包工作的一部分,賣方需編制相應的合同對工作分解結構上層的組成部分進行分解,就是要把每個可交付成果或子專案都分解為基本的組成部分,即可核實的產品、服務或成果。工作分解結構可以採用列表式、組織結構圖式、魚骨圖式或其他方式。

通過確認工作分解結構下層的組成部分是完成上層相應可交付成果的必要且充分的工作,來核實分解的正確性。不同的可交付成果可以分解到不同的層次。

某些可交付成果只需分解一層,即可到達工作包的層次,而另一些則需分解更多層。工作分解得越細緻,對工作的規劃、管理和控制就越有力。但是,過細的分解會造成管理努力的無效耗費、資源使用效率低下

以及工作實施效率降低。要在未來遠期才完成的可交付成果或子專案,當前可能無法分解。專案管理團隊通常要等到這些可交付成果或子專案的資訊足夠明確後,才能制定出工作分解結構中的相應細節。

這種技術有時

稱做滾動式規劃。

工作分解結構包含了全部的產品和專案工作,包括專案管理工作。通過把工作分解結構底層的所有工作逐層向上彙總,來確保沒有遺漏工作,也沒有增加多餘的工作。這有時被稱為100%規則。

檢查是指開展測量、審查與核實等活動,來判斷工作和可交付成果是否符合要求及產品驗收標準。檢查有時也被稱為審查、產品審查、審計和巡檢等。在某些應用領域,這些術語的含義比較狹隘和具體。

可利用專案績效測量結果,來評估偏離範圍基準的程度。確定偏離範圍基準(見pmbok5.3.

3.3 節)的原因和程度,並決定是否需要採取糾正或預防措施,是專案範圍控制的重要工作。

滾動式規劃是一種漸進明細的規劃方式,即對近期要完成的工作進行詳細規劃,而對遠期工作則暫時只在wbs 的較高層次上進行粗略規劃。因此,在專案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工作分解的詳細程度會有所不同。例如,在早期的戰略規劃階段,資訊尚不夠明確,工作包也許只能分解到里程碑的水平;而後,隨著了解到更多的資訊,近期即將實施的工作包就可以分解成具體的活動。

標準活動清單或以往專案的部分活動清單,經常可用做新專案的模板。模板中的活動屬性資訊,也有助於定義活動。模板還可用來識別典型的進度里程碑。

pdm 用於關鍵路徑法(cpm),是一種用方框或矩形(稱為節點)表示活動,用箭線(表示活動之間的邏輯關係)連線活動的專案進度網路圖繪製法。圖這種技術又稱為節點法(activity-on-node,aon),是大多數專案管理軟體所使用的方法。

pdm 包括4 種依賴關係或邏輯關係:

完成到開始(fs)。緊後活動的開始依賴於緊前活動的完成;

專案管理工具

專案預評估的目的就是通過對下述事項的研究,決定是否承接該專案。1 客戶專案可行性和必要性的研究 分析該專案對客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來判斷客戶對專案的重視程度,投入資源的意願,以及遇到困難時,是否有強烈意願保證資源的 分析客戶的資源是否足以承擔專案的需要。並通過上述分析,判斷本專案來自客戶方的風險。2...

專案管理工具

3.8.3 任務分工表實務分析 熟悉 某大型公共建築屬國家重點工程,在專案實施的初期,專案管理諮詢公司建議把工作任務劃分成26個大塊,針對這26個大塊任務編制了任務分工表 如表3 9所示 隨著工程的進展,任務分工表還將不斷深化和細化,該錶有如下特點 1 任務分工表主要明確哪項任務由哪個工作部門 機構...

專案管理工具培訓

講師 譚小芳 培訓時間 2天 培訓地點 客戶自定 培訓物件 企業中高層管理者 培訓背景 歡迎進入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的 專案管理工具培訓 課程,此培訓使學員們領悟到 在專案管理各階段推廣使用工作分解技術可以避免很多因範圍不清而導致的混亂和失敗 但同時也應注意工作分解技術要符合專案管理過程管理,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