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結題報告

2021-03-04 06:39:46 字數 5187 閱讀 9190

江蘇省教育學會「十一五」課題:

結題報告

宜興市官林第二中學課題研究小組

2023年6月

我校省教育學會「十一五」課題《初中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於2023年4月10日申報,經市、省教育學會課題專家組評審後,於2023年5月審核通過立項並順利開題,現歷時四年。在省、市教育學會的指導下,課題組圍繞課題研究目標,依據課題實施方案,開展了紮實有效的實踐研究,較好地完成了預期研究任務。現將課題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課題的提出: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西方比較有影響的教學理論與模式,如杜威的兒童中心論,布魯納的結構主義教學,克拉夫基的「範例教學」,維果茨基的兒童最近發展區和最佳教學階段學說,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理論,巴班斯基的最優化教學和布魯姆的目標分類說等等,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對教學有效性的探尋。

國內有效教學的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寫的《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崔教授對「有效教學」的內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學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三是「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四是「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五是「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

在有效教學的行動研究中,我們認為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實驗獨樹一幟,經過長達10年研究形成的報告及葉瀾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學價值觀》《重建教學過程觀》《重建教學評價觀》,對有效教學的研究提供了極為有價值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講效益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徵,教學的優劣也應從效益角度來衡量。實施新課程以來,基礎教育領域又一次開始關注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實現有效教學的研究。在課程改革轟轟烈烈展開的時候,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學範例。

但為何教師學來學去學不像?為何浮華落盡,濤聲依舊?個中原因有很多,但關鍵是:

如何應對各種新課改理念做到融會貫通,逐步形成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如何針對本校的實際情況來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我們不禁自問:

我們的教學有效嗎?我們的教學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進而追問:

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教學?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我們官林二中是一所鄉鎮農村中學,隨著凌霞實驗中學的創辦和外來民工子女的逐年增加,官林二中學生整體素質有所下降,三個年級中有一半多的學生跟不上教師進度,有的學生根本不願意聽教師講課,課堂上不是「開小差」,就是趴在桌子上睡覺,厭學思想嚴重,輟學現象時有發生,課堂氣氛極其沉悶;教師情緒浮動,師生關係緊張,造成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下降。進一步深入課堂研究發現:課堂上大多是教師在唱獨角戲,教師口講、手板書,學生耳聽、手錄,被動地學習,這是導致學生厭學、甚至輟學的重要原因。

顯而易見,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看成是接受知識的罐裝桶,而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這已經成為農村中學推進新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大障礙。

據此,我們提出了《初中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這一課題方案。我們將著眼於促進學生健康、長遠的發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生長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分析和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為為抓手,通過研究建構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有效課堂教學理論與方法體系,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優化課堂教學的技術策略,給處在迷茫中的新課程教師提供一種有效課堂教學的行動方案和有效指導,探索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有效教學方法,從而大面積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課題理念的界定

1.概念界定:

「有效」:是指教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獲得的具體進步和發展。關注的是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者學得好不好。

「教學」:是指由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關注的是「教」學生如何「學」。

新課程明確要求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尋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於合作的能力。

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幫助學生以自己的學習努力達到每個教目標而採取的一系列相對系統的行為。它既包含解決某一實際問題的教學理論,又包含解決某一實際問題帶有規律性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策略依據教學的一般規律和學生年齡特徵,對課堂教學程式以及方法進行指向性調節和控制操作,以逐步實現創新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方式,其落腳點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它包含以下幾層含義:第一,教學策略包括教學活動的元認知過程、教學活動的調節過程和教學方法的執行過程。

第二,教學策略不同於教學設計,也不同於教學方法,它是教師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活動的整體性把握和推進的措施。第三,教師在教學策略的制定、選擇與運用中要從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入手和著眼,要兼顧教學的目的、任務、內容、學生的狀況和現有的教學資源,靈活機動地採取措施,保證教學的有效有序進行。第四,教學策略是一系列有計畫的動態過程,具有不同的層次和水平。

2.有效教學的含義:

①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明確「教學」是「教」學生如何「學」,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

②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正確理解時間和效益的關係,教學效益並非教師在規定時間內教多少內容,而在於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學到多少內容。

③有效教學要有明確的測量性,即評價目標。每一時段的學習都要建立評價的目標,要讓學生明確我學懂了什麼,學會了什麼。

④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有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為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是否還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⑤有效教學更是一種策略。要求教師對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提出系統具體的問題行為解決方式即教學策略。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理論學習和總結反思,尋求符合本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支撐,使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發生本質改變。

2.改變教師偏重於知識傳授、技能訓練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師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努力實踐「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模式操作策略。

3.改變學生偏重於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學習方式、學習能力有實質性變化促進學生主體意識和能力的發展。並通過嘗試合作學習,促進「自主、合作、**」等學習方式的形成,從「學生」角色向「社會人」角色的銜接與過渡。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增強教師的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影響課堂教學學生有效學習行為的因素分析。

通過觀察、調查和個案分析法,了解初中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學習的表現、學習的興趣和態度、學習的主要方式等。分析教師無效或低效教學行為的表現及原因。

2.開展教師教的策略研究。

(1)開展有效教學設計策略研究。通過對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材料的處理、教學行為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編制及教學方案的形成等策略的研究,探索可採用的一系列具體學科有效的教學方式。

(2)開展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通過**各學科有效教學方式,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重建課堂教學中教學互動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參與課堂,進行課堂有效學習活動組織行為、輔助管理行為的等方面的研究,構建官林二中教師有效教學的課堂教學策略的操作體系。

(3)開展有效教學的評價研究。通過對教學過程中,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組際間集體評價、教師綜合評價及教師教學行為綜合評價等評價策略研究,**評價的內容、方法和評價結果的運用,構建各學科有效教學評價指標和評價體系。為改進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式提供全面而具體的依據。

3.開展學生學的策略研究。

(1)深入開展「自主、合作、**式學習」的研究,促進自主、合作、**與接受式學習方式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形成**、合作、傾聽等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提高學習效率。

(2)**學生課堂學習及課外學習中適用的途徑、方法、技巧、調控方式等學習策略,使學生認識學習的規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輕鬆愉快地進行學習。

五、研究過程與措施

(一)研究的過程

第一、課題界定、開題論證階段(2023年3月—2023年6月):採用文獻研究法,通過多種渠道了解「有效教學」的教育理念,收集各類期刊、出版物中有關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認真研讀,制定方案,提煉昇華,撰寫課題研究方案。會同市教育學會進行課題論證,設計課題研究方案,完成申報工作,舉行開題論證會。

第二、前期實施階段(2023年9月—2023年6月): 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分解子課題研究任務。採用調查法,對全校師生進行教學活動有效性調查問卷,分析影響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因素和行為表徵,展開第一階段的實驗研究工作。

第三、中期實踐階段(2023年9月—2023年6月):定期進行課題研究課,立足課堂進行草根化實踐研究。要求課題組成員每月撰寫一篇教學反思或教學隨筆、每學期寫一篇課題教學**;每學年組織兩次課題研究經驗交流。

課題組成員每月進行一次課題理論學習與研究,努力探索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教學策略,鼓勵教師在有效性教學指導下大膽創新,提出案例。對各子課題組進行檢查驗收,進行回顧總結,完成中期報告。及時調整改進後期研究思路,進行驗證性研究。

第四、策略形成階段(2023年9月—2023年3月):根據課題研究中期評估意見,制定第三階段課題研究計畫,及時調整改進後期研究思路,通過建立課題研究攻關骨幹教師隊伍,出台教學研究課方案,開設課題研究課、骨幹示範課、行政督查聽課、實驗教師會課及對外教學研討交流等活動進行強勢推進,開展「問題---困惑---小課題」的校本化問題即課題研究,解決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瓶頸,構建官林二中「自學,展示,反饋」有效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體系。

近年來,學校認真學習有效教學理論,大力推進有效課堂教學,以課題《初中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的研究為契機, 根據校情及時調整課題研究重點和方向,自2023年上半年中期課題評估後,從下半年起著手進行「先學後教、以學定教」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校本化專題研究和實踐,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重樹教學制度,構建新的教學文化,認真制定對教師上課、備課、業務學習等方面的績效考核規章制度。隨著有效教學課題研究的深入,我們深感到一所學校要得到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在教學上有所創新。於是我們從2023年上半年起積極探索個性化的辦學之路,在課堂有效教學策略上初步形成了以導學案為載體、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抓手的「小組合作學習」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策略,收到了顯著的課堂教學效果。

明確提出了「10+25+10」的課堂模式,即一堂45分鐘的課,自主學習10分鐘,合作**展示25分鐘,檢測反饋10分鐘,教師點拔引導不超過10分鐘。這一課堂模式的提出在全校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教師懷疑、不解。學校課題組對這種改革做了充分的準備:

首先,在全校營造科研的氛圍,通過一輪輪的課題理念培訓對師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薰陶;其次,帶領參與實驗的教師外出考察、學習,參與省級影子培訓,借鑑省內外其他先進學校的課改經驗;第三針對不同專業發展水平的教師提出不同的要求,骨幹教師帶頭上研討課,分管校長、教務處、年級組等班子成員定點科組督查指導強勢推進,使全體參與課題實驗的教師形成共識,大膽進行課題實踐,最後由全體參與實驗的教師上過關課進行業務考核。經過一年半的課改實踐,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在學校扎下了根。

計算與應用相融合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結題報告

結題報告 計算與應用相融合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課題組 內容摘要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項重要任務!怎樣加強計算教學,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我們認為,關鍵在於計算教學中的算理 演算法的有效結合,在於計算與應用的融合,找準算理和演算法的平衡點,以提高教學效率。因此,課題組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

初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實踐研究

摘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人心,有效教學 已經成為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思考的課題。本文擬從 有效教學 概念的理解入手,在初中地理教學實踐中挖掘研究,探尋實現有效教學的部分規律,以期為增強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借鑑。關鍵詞 初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 伴隨新課改的推進,有效教學 的理念受到了人們的普...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與有效教學模式研究結題報告

一 課題的提出 本課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有 一是有利於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轉變育人觀念,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創新型 複合型人才 二是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調動學習主動性 互動性 創造性,面向全體學生。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實現人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性發展 三是有利於以研促教,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