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對策

2021-03-04 04:26:12 字數 3536 閱讀 4587

李春琦李麗萍 (河北外國語職業學院)

一、高校教師職業倦怠現狀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為教師職責所作的這一解說,成為教師們時刻銘記的一句至理名言,一直為後人稱道,並傳誦至今。然而,一些資料表明,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師正遭受著職業壓力的困擾。

在職業壓力面前,越來越多的教師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出以下症狀:

1. 生理——心理症狀。表現為抑鬱、精神不振,對學生漠然冷淡;焦慮,對外界擔心和過分憂慮;有說不出原因的不安全感,無法入睡等。

2. 人際關係症狀。教師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沉溺於傾訴自己的不滿,沒有耐心聽取他人勸告和建議,拒絕從另乙個角度看問題;有的教師則表現出攻擊性行為,如沖家人發脾氣、體罰學生等。

3. 職業行為症狀。教師逐漸對學生失去愛心和耐心,並開始疏遠學生;備課不認真甚至不備課,教學中缺乏新意,講課乏味;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小題大做,出現過激反應,處理方法簡單粗暴,甚至體罰打罵學生。

4. 對教師職業的倦怠。開始厭惡本職工作,用消極態度從事教育事業,這種情況一旦普遍存在,將對學校教師群體的整個士氣產生極大不良影響。

在上述四種症狀中,教師的職業倦怠是出現最多的問題。教師在教學生涯中,面對的常常是同樣年齡的孩子,做著帶有一定重複性的工作,如何克服自己的倦怠,保持對學生的熱情和愛心,是每乙個老師必須面對的挑戰。教師職業倦怠可能給教師自身帶來消極影響,如身心健康出現問題,嚴重的甚至影響到他們的學生。

對不堪重壓的教師而言,其教學質量、義務承擔方面會相對受到削弱,可能出現給學生提供的資訊較少、對學生的進步視而不見、對學生的思想觀點不認同、甚至對學生不感興趣的情況。

2023年8月27日,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頻道聯合啟動了「2023年中國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8699名填寫了調查問卷的教師中,近30%的被調查教師存在嚴重的職業倦怠;近86%的被調查教師存在一定的職業倦怠。因此,教師的職業倦怠已經成為我國教育改革必須關注的問題之一。

二、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

1. 社會因素。社會公眾對教師的角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認為教師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引路人,是科學研究的生力軍。

教師為了成功扮演這些社會角色,常常告誡自己必須將「甘願吃苦、無私奉獻」「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等作為個人的精神支柱和理想信念,成為他們職業道德的自覺意識和行為。他們為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一旦發現「完美」的目標不能如願時,心理上就會產生極大的挫敗感。此外,學校教育一旦出現失誤或偏差,教師很可能首當其衝,成為被指責和怪罪的物件,強大的社會**導致教師承擔了巨大的壓力。

2. 專業能力因素。隨著新教學觀念的引入,教師面臨著教學方式的變革,必然要求使用新材料、應用新方法、講授新內容,這要求教師的知識、觀念、方法、手段都要充實和更新。

事實證明,教學方式的變革造成教師心理壓力的進一步積累,使教師身心處於高負荷運轉中,這極易讓他們產生壓力,導致教師的職業倦怠心理。

3. 學生因素。據美國教育協會(nea)民意測驗發現,接受調查教師中有3/4的認為,學生的紀律對他們的教學效率有很大的影響,管教學生困難已成為教師職業倦怠的主要因素。

在公共課、基礎課、選修課等與專業學習關係不大的課程學習中,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紀律性差,同時也表現出對教師的不夠尊重。面對這種現象,教師如果不能對學生有效地進行控制,教師就無法實現自己的課堂計畫,教學成了一種讓人難以忍受的工作。這種身心投入使教師感到疲憊,有一種極大的挫敗感,並且還會剝奪對教師而言最重要的工作成就感。

4. 學校管理評價系統、科研、崗位工作量因素。隨著高校擴招,許多學校的師生比例加大,教師的上課任務越來越重。

由於精力有限,疲於上課,備課時間越來越少,講課質量越來越差,創造性的講課活動幾乎沒有。教師的絕大部分時間用在了應付上課上,科研活動等流於形式,不得已寫出濫竽充數的**,少有自己的創新點。而學校的管理評價系統,不僅領導評老師,而且還要讓教師接受學生的評判。

教師既要有學識,又要風趣,還要關心時事、與時共進,才能得到學生的肯定。使老師感到壓力很大、困難重重。

此外,工作環境不盡如人意也影響著教師的心理。缺乏社會支援、淡漠的人際關係、組織公平性差、決策參與度低等因素,也與職業倦怠有著密切關係,與校領導或同事之間缺少溝通等因素,很容易使教師產生壓抑感,無歸宿感,這樣也會導致倦怠的產生。

三、高校教師克服職業倦怠的策略

可想而知,當教書育人者倦怠於備課、授課的時候,學生的成長和國家的教育事業將受到巨大影響。人們也必然求索我們該如何避免或緩解教師的職業倦怠這個問題。根據內外因的辯證關係,我們可以從教師自身和外部環境兩個方面來解決教師職業倦怠問題。

1. 正視心理壓力,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心理學家薛利曾指出:

「完全脫離壓力等於死亡。」人應該在一定壓力的情況下生存,適應壓力對於我們發揮工作學習中的潛能是有幫助的。只有壓力超越了一定的限度,才是有害身心健康的。

所以,教師面對壓力應該多運用積極認知方法,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時,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這樣可以增強信心、保持情緒飽滿。

2. 運用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心理防禦機制作為人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機制,可以有效地減輕人的壓力,從而有利於人的心理健康。

主要的心理防禦機制有:理喻、投射、合理化、反向作用、抵消、退縮、轉化、補償、生化等。這些防禦機制有積極的、有消極的,有成熟的、有不成熟的。

因此,當教師在面臨心理壓力時,要學會選擇運用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如:理喻、昇華、轉化、合理化等,這樣在面臨外界困境時,及時啟動積極自我防禦機制,保持心理平衡,免於自我崩潰。

3. 建立科學的人性化管理機制。人的生存和發展同樣需要內在基礎和外在條件之間的和諧,科學的人性化管理機制,是高校教師發展和發揮才能的外在條件。

高等學校目前建立的各項考核制度,在規範教學秩序和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避免「物極必反」,防止極端化傾向。我國著名管理心理學家蘇東水先生曾經指出:

管理的特性是「以人為本,以德為先」。建立「以人為本」的科學化、人性化管理機制,是提高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外在控制手段及人性化的調適方法。

4. 切實落實職業培訓。教師工作積極性低,情緒不穩定,責任心差,不僅是工作態度問題,也是由於他們的工作壓力太大造成的,即工作不能讓他得心應手,從而導致職業倦怠。

高校應該構建寬鬆的環境以促進教師發展,讓教師充分了解學校對教師的期望和要求,並根據教師的工作表現和意願,確定教師個人發展需求和發展目標,為其提供培訓和自我發展機會。培訓工作要落到實處,以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履行工作職責的能力。只有教師自身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教師的自信心、責任感和職業榮譽感才能得到增強,職業倦怠才能得到較好的改善,才能提高對改革的適應能力和個人發展能力。

5. 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梅約認為:

生產效率與勞動態度和工作心情有很大關係,而工作心情直接受人際關係的影響。沒有好的人際關係,整天工作在沉悶的環境裡,心情鬱悶,會導致生產效率低。作為管理者,要努力創造乙個良好的人際關係環境,重視職工心情、態度這類精神上的因素。

綜上所述,無論是教師還是學校的管理者,都應該重視教師心理壓力過大的現實情況,並且尋找策略逐步解決此問題,使教師能更好地「傳道、授業、解惑」。

參考文獻:

[1]樊偉娜,丁軍. 教師職業壓力及其應對策略[j].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7(5).

[2]梁穎,蔡承智. 減輕高校教師壓力的策略[j]. 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5).

[3]李瑞. 教師職業倦怠分析[j]. 文化教育, 2007(3).

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對策

想起學生就覺得頭疼!這句在坐班室不經意的一句話,立馬就引起了廣大教師的共鳴。青年教師訴說工作壓力大,老教師也感慨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好教了。不少人有意無意把教師看成是無所不能的 超人 學生成績不好,要找老師 學生品德出了問題,是老師沒教育好 學生磕著碰著,也是老師的責任。這些當然是教師的職業要求,但也...

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對策

摘要 過重的工作負擔和精神壓力,以及環境的艱苦等眾多原因共同導致了教師的職業倦怠感。如何解決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關鍵詞 教師 成因 對策 職業倦怠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誌碼 a 文章編號 1674 9324 2013 18 0045 02 職業倦怠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

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及應對策略

一 我認為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主要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對於外界環境因素,我認為對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社會 及賦予的期望值過高 社會一面讚譽教師,比如 紅燭精神 春蠶精神 而另一面又要求教師 恪守師道 若有半點閃失,便受到社會 的譴責。教師的職業確實是神聖和偉大的,然而在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