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太極拳基礎知識

2021-03-04 02:45:22 字數 4596 閱讀 8162

初學太極拳須知

1、練拳為什麼面向南?——按現代氣功理論,面向南練功能與地球的磁力線方向一致,利於內氣的順行。

2、練拳前能吃東西嗎?——練拳前不要過飢、過飽,早起必須排清二便,憋尿不利於氣沉丹田。練完不可即坐或即臥,也不宜立即大量進食,須步行片刻,以調和氣血,天涼時及時穿上外衣。

3、練太極拳是否一定要配合呼吸?——不是的。練太極拳呼吸是有講究的。起吸落呼、蓄吸發呼,但要拳煉到純熟時,呼吸自然配合動作,初學者要以「自然」二字為最高原則。

4、每天練拳的時間多長為好?——按各人的時間和體質條件而定。老拳師有這麼一說:

「一遍不忘、二遍熟、三遍四遍長功夫」。弱者每天練三遍,能長期堅持必有效果,若練二遍或三遍最好中間不要打頓,以利於內氣的連續執行。一日功一日練、一日不練十日空、十日不練百日空、百日不練一場空。

對於以武功為目的者,要求就更嚴了,最好每天連續練三小時,堅持三至五年,便能沉住些功夫。

5、為什麼在昏暗中練拳不穩?——是因為人們在做平衡動作時,兩眼能隨時測定自身與周圍的距離,並把得到的資訊,通過神經傳送給大腦,這對前庭器官掌握好身體的平衡動作非常重要,而昏暗環境中「雙目測距」的功能難以充分發揮,就會影響身體平衡,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這種現象可以消失。就會影響身體平衡,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這種現象可以消失。

6、練拳是否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形似是練太極拳的姿勢,初學者必須要姿勢正確,若姿勢不正確、要領不掌握,神似無從說起。有人外形練得很像,但沒有追求內在的東西,仍然無異於太極操,要達到形神兼備。

總而言之,想把太極拳練好,就得要「循規蹈矩」地習練,要做到前進不凸,後退不凹,左轉不缺,右轉不陷,從而達到無內無外,無物無我,這就是太極。

董英傑老師談怎樣學太極拳?

1、 明確「太極」是什麼?

董先生說:「道經雲,一陰一陽謂之道,太極即陰陽也。」所以他認為練太極拳的人,「舉手投足,務必注意一陰一陽,一虛一實。」

2、 太極拳是什麼?

董先生說:「太極拳本系武當內功」。「太極十三勢,本為導引功夫。導引者,導引氣血也。」。「十三勢架永無已,所以因之名長拳,任君開展與收斂,千萬不要離太極。」

董英傑先生認為,太極拳是我國古代導引術之一種,在武術運動中屬武當功拳的練法。這種拳術以「十三勢」——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構成架式及套路。練時如行雲流水,粘連不斷。

所以古時候稱它為長拳。在練的風格上可以練大架子,舒展開闊些;也可以練小架子,小巧緊湊些。但無論如何,在練法上任何動作必須注意到一陰一陽,一虛一實這一特點。

這才是太極拳。

3、 太極拳的奧妙是什麼?

董先生說:「練拳與對敵,總不離一虛一實。虛能實,實又能虛,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妙在其中矣。

全部太極拳之精華奧妙,總在此虛實二字之妙用。從練拳方面,馬步之虛實,肩肘掌指之虛實,身形轉換之變化,亦含虛實,處處分清,自然運用自如。」

可見董先生牢牢抓住「太極」兩字的含意,太極即陰陽,虛實亦寓於陰陽含義之中。拳論說:「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

」,能分清虛實,虛中有實,實中寓虛,就能抓住太極拳練法的關鍵。當然,要做到虛實分清,掌握虛實的變化,不是字面上理解那麼簡單,要通過長期練習才練得出真功夫。

所以董先生又說:「字面易懂,功夫卻難。」。「練拳離不了鬆肩墜肘,氣沉丹田,尾閭中正,虛靈頂勁。」。

(1)、鬆肩墜肘:鬆肩,肩處不用力。墜肘,肘不是往下用壓力,肘尖處轉下而已。

(2)、氣沉丹田:呼氣吸氣時小腹一縮一脹地呼吸。

(3)、含胸拔背:不是作成彎腰駝背之形,故必以「尾閭中正」之原則校正之。含胸就是胸微微鬆動,後背自然有點拔起;胸中不但微鬆,更有開合寓內。

(4)、虛靈頂勁:練拳本來是緩慢勻速的,為防止因此而致無精打彩,所以又要虛靈頂勁,提起精神,以輔助之,使練太極拳者樣樣完備。

4、 太極拳怎樣練法?

董先生說:「太極練法,以心行氣,不用濁力,純任自然;筋骨鮮折曲之苦,**無磋磨之勞。不用力何能有力?

蓋太極練功,沉肩墜肘,氣沉丹田。氣能入丹田,丹田為氣總機關,由此分運四肢百骸,以氣周流全身,意到氣至,練到此地位,其不可限量矣。先師雲,極柔軟然後極堅剛,即此之謂也。

」5、 練太極拳應如何呼吸?

董先生說:「練習時呼吸,要自然呼吸;不要勉強行深呼吸 。功夫純熟,自然呼吸調勻。否則有害無利。」

這裡提到「不要勉強行深呼吸」是指不要作不適當的強迫性腹式呼吸,更不要遷就動作而打亂自然呼吸的生理規律。當然由於練太極拳速度均勻而緩慢,作相應的深長細勻的呼吸,還是需要的。當練到一定程度以後,練拳的人就會自然掌握「拳勢呼吸」規律。

初學太極拳者不要操之過急,否則常會產生頭暈、心悸、胸悶等等弊病。所以董先生又說:「功夫純熟,氣血調勻,百病消除。

千萬不可自作聰明,如舌頂上顎,氣沉丹田等。功夫到後,自然氣沉丹田而行百脈,此乃自然之理,不可以人力強求。」

6、太極拳功夫是否今不如昔,有失傳的危險?

董先生說:「有云,太極拳功夫,有一部分失傳。此乃欺人之談。倘盡心研究,必可得全體大用之步,惟須有恆勤兩字。」

又說:「第一須勤,第二須悟。功夫如何,視智慧型如何,但勤能補拙,須自勉之。」

又說:「功夫昔人好,理論今人好,實在理論一多,功夫不專,進境反少矣。」

又說:「學者當以尊師重道,厚敬師傅,感動師傅必盡心教導你,中國人情如此,不可不注意。雖世俗之理,愛學真功夫者,更當注意也。

」。董先生又進一步說明:「太極對敵法甚妙,非不能用,蓋今同志,只練皮毛,不肯再學,不能求高師訪明友,但說太極不能用,亦勿怪授者不授耳。

」董先生以上四段話,實事求是,說明了很多大道理,從中我們體會到:

(1)、要多求教於良師益友,只要方法正確,有恆心堅持,刻苦努力,勤學勤練,多動腦筋研究,腳踏實地去反覆實踐,太極拳一定會練出功夫來的。太極拳的真功夫失傳之說是把問題誇大了。當然要大力發掘人才,尊師重道,誠懇地請老一輩拳家把技藝傳給後人,這也是極重要的環節。

(2)、練太極拳要出成績只有在實踐上多下功夫。「拳打千遍身法自然」,「拳打千遍其義自見」。功夫是從苦練得來的,所以不要空談理論。

要立足實踐。然而理論是**於實踐的,沒有真實的實踐體會不可能提煉成理論。理論形成以後反過來又會指導實踐。

因而董先生所謂「功夫昔人好,理論今人好」的觀點也有值得研究之處。筆者認為,由於社會條件的不同,或你有一些傳統功夫還未發展和繼承下來,應繼續努力。但從太極拳的推廣,套路的綜合、整理、創新、理論的深化和系統化、科學方法的提高等方面來看,公諸於眾是超過古人的。

(3)、要繼承和發展太極拳這一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首先要提倡尊師重道和虛心學習、埋頭苦幹的精神。只有這樣才可能把老一輩的好拳藝繼承下來。

繼承下來以後,還得再加工苦練。如果沒有勤、恒二字,即使陳長興再生,楊祿禪轉世來指導,也是學不到真功夫的。

7、楊氏太極拳是否有多種套路,不同練法?

董先生說:「外界有云,楊氏太極拳,有大中小三套架子,實則僅此一套。練熟之後,由熟而化,或高或矮,或快或慢,隨心所欲。

曾見鳳候先生之子兆林先生之拳,系楊班候先生親授,乃係緊湊之架子,打來不快不慢。澄甫先生(楊健候之子,兆林先生的堂兄弟)柔綿而慢。少候先生(澄甫先生之兄)則緊湊而速。

餘乃集三位先生之意,收斂而不速不遲,此乃成功之後,隨心所變者也。倘初者勿疑架子為三套也。」

這一親歷其境的解說,對研究太極拳學極有價值,也說明同一流派的拳術,可以有不同的演練風格來。然而對初學的人來說,練開展大方、柔綿而緩的架式是最適宜的。

8、拳論說的「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是什麼意思?怎樣理解?

董先生說:「開展,大也;松其筋肉。初學練拳先求姿勢開大,所謂舒筋活血,容易轉柔弱為強。

強而後研究外能筋骨肉合一,內有精神相聚,謂之緊湊。內外兼修,加以動靜變化,自開展而及緊湊,身體強而使用全,可至臻密境矣。如說拳大練小練則誤矣。

」有些人對「開展」與「緊湊」有曲解之處,認為習拳要先開展,將圈子越練越小,直至有圈之意無圈之形。董先生正為此而指出它的繆誤。並明確認為,「開展」指外,「緊湊」言內,「開展」是架子問題,「緊湊」是精神問題。

開展而至緊湊是學習的程序,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分階段學習。開展是第一階段,搭架子,務求架勢正穩連貫,舒展鬆柔。緊湊是第二階段,以意導動,動作、呼吸、意識三者緊密結合,動靜相兼。

假如說「緊湊」是架子越練越小,直至「有圈之意無圈之形」,這是不實際的。走架子怎麼會無圈之形呢?「無形」如何成架子呢?

光是意念練拳,肢體無形與靜坐或靜站氣功練法何異之有?若果無形還存在只是無圈,那就是直線、折線運動而不是走弧線了,這也不可以稱為太極拳。所以董先生對「開展」與「緊湊」的解釋,大大有益於太極拳愛好者。

9、 何謂「先在心,後在身」?

「先在心,後在身」是《行功論》的一句。董先生對這句有獨特的見解。他說:

「初學對敵用心之專,恐不能勝,練成之後,無須有心之變化,身受擊自能應敵,心中不知敵已跌出矣,即為不知手之舞之。初學在心,成功後在身,猶如初學珠算,心先唸歌,手操之,熟後心不念歌,手能如意。是先在心後在手,拳理亦然。

」對這句拳論中的名言,我們一般練太極拳的人只會理解為走架子時,凡做乙個架式,先有意念(心也)思維,繼而才做成動作的形態。即所謂以意念引導動作。然而董先生把它作為習練技擊的經驗總結。

就是說在訓練對敵搏擊時,初學要用心習練攻防的一定招數,銘之於心,在訓練中把招式的攻防的一定招數,銘之於心,在訓練中把招式的攻防運用練得嫻熟,形成條件反射,那麼臨陣時不論對方怎樣攻擊,自己都可以不思索,得心應手,隨機應變。也可以說,這指明了武術搏擊運動有別於套路練習,一定要從實戰出發,經過特殊訓練。這對於現代武術重新走進技擊搏鬥的新里程,無疑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指導思想和訓練法則。

董先生這些觀點恐怕不單對太極拳愛好者而且對所有參加武術搏擊的人都有助益。

楊氏太極拳知識

名詞解釋 一 楊式太極拳27式精編拳譜口訣 1.起勢 2.攬雀尾 掤捋擠按 3.單鞭 4.提手上勢 5.白鶴亮翅 6.左右摟膝拗步 7.手揮琵琶 8.左右倒攆猴 9.斜飛式 10.海底針 11.扇通背 12.翻身白蛇吐信 13.右蹬腳 14.左打虎式 15.轉身雙峰貫耳 16.左分腳 17.左右野馬...

太極拳學習感想

38152111 張艾 古語有云 太極生兩儀,兩儀分四像,四相演八卦。有這樣一種拳術,它是依據 易經 陰陽之理創的並且符合自然運轉規律,這就是太極拳。關於太極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最廣為流傳的就是武當太極起源的說。事實上我們沒有的充分史料可以證明太極拳是張三丰所創,它是是前人不斷開發 總結 整理 創新...

太極拳學習心得

姓名 鄭曉珊學號 1434214 上課時間 星期一第三大節任課教師 傅海金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二十四式楊式太極拳,與上學期所學的五步拳及女子初級長拳相比,一剛一柔,這又加深我對武術的理解。太極拳,返璞歸真,能使人身心進入最原始的狀態,無須憋氣僵力,神去自然身到,意走即可身隨,與長拳相比,太極拳實現了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