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教師的談話》讀後感

2021-03-03 20:27:29 字數 1609 閱讀 6607

看完推薦的蘇霍姆林斯基的《和教師的談話》,受益非淺。感到自己應該看的書太多。就先選擇這本贊科夫的《和教師的談話》吧。

我打算看後,按章節寫出不能稱為讀後感的讀書筆記,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分享。

「課堂上的生活」這節和教師談到學生課堂上的生活,就是我們所說的課堂吧。首先是對提出的「學習要聯絡生活」的看法。學習怎麼聯絡生活?

就是把自己的生活用作文寫出來嗎?不是的,太狹義了。聯絡生活,就是要把時事搬上課堂。

對身邊發生的事情,在課堂上談論。如果身邊發生了大的事情,而課堂卻對這些事情隻字不提或者只言片語,那課堂學習的知識又有什麼用呢?要拿出課堂上的時間,讓同學來談論身邊的事情。

「課堂要學習課文,沒有時間。」有的老師這麼說。是的,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但很多時間都被浪費掉了。

在班級裡創設一種能夠推心置腹的交談思想的氣氛,讓孩子們把自己的各種印象、感受和懷疑帶到課堂上來,展開無拘無束的談話,而教師就要以高度的機智引導並且參加到談話裡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就可以受到預期的教育效果。我們的課堂有這樣的內容嗎?應該有,學校不應該和社會隔離,這樣學知識就是死學。

接著談到了教師該如何去上課。當時,他們的教師上課舊的模式。首先是讀書,接著是分段分析,再感情朗讀,再列提綱,談中心思想。

他提出疑問:為什麼一定要先經過這幾個階段才能開始闡明作品的中心思想呢?為什麼加深對課文的完整感知一定要跟闡明它的中心思想分開進行呢?

為什麼整篇課文的表情朗讀要放在末尾呢?表情朗讀是跟闡明課文內容和它的語言表達手段無法分割的!這樣的模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課堂上學生沒有活力。這種模式我們太熟悉了,這是我們沿用的熱衷的課堂教學模式。贊科夫提倡新的方法,就是老師聲情並茂讀課文,學生靜聽感受,之後,提出問題,大家一起來討論。

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談了出來,他們積極參與到對作品的理解之中。感悟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對於詞語的理解,他是主張學生在文中見了幾次就可以聯絡語言環境來理解,而不是單獨的詞語解釋,單獨的詞語解釋會把文學作品弄得支離破碎。

他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夠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應當讓他們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想想他的主張,感到很熟悉。這不是我們的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在語文課上學生的感悟嗎?

在讀文章的時候,不必面面俱到去分析,可以選讀自己認為有價值的部分。這是當時贊科夫的主張。我深深感到,我們的步伐晚了太多。

緊接著,又談了這樣的課堂是不是老師輕鬆了?不是的,對教師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師對教材有著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引導,才能在學生的談話偏離主題而進入細節處進行引導。

這正是我們課改中對教師的要求!

作者還談了如何上數學課。他主張數學課上的發現。比如乘法口訣的學習,在頭天學習的基礎上,第二天學下一組乘法口訣的時候,讓學生去列,讓學生去發現規律。

作者主張學生在課堂上要時刻處於對知識渴求的狀態。看了第一章,使我感到震驚。為什麼沒有早看到它!

新課程標準頒布了,大力提倡學生的主體性和個人感悟。而當時贊科夫提倡的正是這樣的課堂。我們的步伐太慢,我們的起步太晚。

現在課程標準出來了,可是有好多老師,仍舊沿用就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落後了多少?作為教育,怎麼能適應社會?又怎麼能促進社會發展?

第一章,就深深吸引了我。讓我看到了自己的落後,讓我深思自己的課堂,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究竟學到了什麼?是利用了時間還是浪費了時間?

是不是讓學生自己在感受作品?雖是舊作,卻可以指導新時代的步伐!

《和教師的談話》讀後感

和教師的談話 一書,比較全面地論述了新教學論同傳統教學論的基本分歧,尤其是針對小學低年級的許多教學問題提出了新觀點新方法。書中採取對比方式大量論述了新舊教學方法的長短得失,但又不是空泛議論,不是就方法 論方法,而是從長年的實驗效果出發來分析新教學方法所依據的心理學和教學論的科學規律。行文上舉例生動,...

《教師的情感和智慧型》讀後感

教師的生活原來可以如此美麗。讀 教師博覽 有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如果有智慧型作引導,那才是一種偉大的情感。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智慧型,如果以情感作依託,那必然會是一種美麗的智慧型。讀了 教師博覽 編輯部編寫的 教師的情感與智慧型 一書後,給了我這樣的感受。母愛是世界上最聖潔最偉大的愛,古往今...

教師讀後感

篇一 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讀後感作為一名教師我時常思考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好教師,既能讓家長孩子滿意,又能讓自己工作的順心愉快。今日有幸拜讀肖川老師的文章 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 使我受益匪淺。文章主要談了兩個方面,第一,如何教育好犯錯誤的學生 第二,如何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小孩子都會犯錯誤,作為教師我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