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的「遞進」抒情法

2023-02-15 08:21:02 字數 5385 閱讀 7893

宋石愗(說明:此「愗」字為暫時替代,電腦打不出,應為「矛」下乙個「心」)《絕句》雲:「我比楊花更飄盪,楊花只是一春忙。

」詩中觸物起興,借楊花隨風飄盪、不能自主,比擬自己宦遊在外,轉徙無定,漂泊羈旅,且勝過楊花,結構上遞進一層,寫出鄉思旅愁之深。明徐熥《酒店逢李大》雲:「十年別舊知多少,不道相逢淚更多。

」好友分別十年,因傷心而流淚不知多少,今天終於相聚,本來可以不流淚了,可流淚反比平時更多,深一步地寫出長久分離之苦。清馮煦《枕上作》雲:「我已思歸眠不得,亂蟲莫更作秋聲。

」思歸眠不得,本已愁苦,可不解人意的秋蟲偏偏鳴聲不斷,更增添詩人愁緒,加一倍寫出思鄉之愁。

詞中更多遞進抒情的妙句。柳永《鳳棲梧》雲:「也擬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飲還無味。

」抒情主人公本已愁極,打算藉酒澆愁,一醉方休,可對酒當歌,飲下卻覺無味。連酒也覺無味,可見心緒不佳到何種程度。又《雨霖鈴》雲: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是明顯的「遞進」句式。自古以來,多情人皆會為離別而憂傷,更令人不堪忍受的是恰逢清秋時節,冷落淒涼,時令更助人憂傷。

歐陽修詞善於遞進抒情,《踏莎行》下片寫思婦思念行人而落淚腸斷,不忍登高眺望,因「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平蕪已遠,春山更遠,行人又在春山之外,人去之遠,不能目睹,唯存想象而已。將思念之情層層深入地刻畫出來,語淡而情濃。

又《千秋歲·春恨》雲:「夜長春夢短,人遠天涯近。」天涯遠,人比天涯更遠,反覺天涯近。

以超極的遠來寫極遠,更增加了表情強度。又《蝶戀花》結句雲:「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詞寫思婦相思孤寂之情。短短兩句卻包含多層意思,清毛先舒論詞說:「詞家意欲層深,語欲渾成。

作詞者大抵意層深者語便刻畫,語渾成者意便膚淺,兩難兼也。或欲舉其似,偶拈永叔詞云:『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此可謂層深而渾成。何也?因花而有淚,此一層意也;因淚而問花,此一層意也;花竟不語,此一層意也;不但不語,且又亂落,飛過鞦韆,此一層意也。

人愈傷心,花愈惱人,語愈淺,而意愈入,又絕無刻畫費力之跡,謂非層深而渾成耶?然作者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筍未生而苞節已具,非寸寸為之也。」(王又華《古今詞論》引)夏承燾、盛弢青《唐宋詞選》分析此詞道:

「末了兩句有好幾層意思:淚眼而問花,是無人可告訴,一層;花不能語,不得花的同情,二層;亂紅飛,花自己也雕謝了,三層;花被風吹過鞦韆去,鞦韆是她和丈夫舊時嬉遊之處,觸動愁恨,不堪回首,四層。」如此「層深」抒情,窮形盡態,人眼含淚之貌、傷春問話之聲、亂紅飄散之色、花飛鞦韆之態,亦構成虛實相生、物我相融的意境。

晏幾道詞中多處用到此種手法,《南鄉子》雲:「縱得相逢留不住,何況相逢無處。」相思情切,盼相逢,可相逢無期。

於是乎,主人公產生痴想,果真相逢會如何?即使真的相逢了,人也留不住,情傷可知;若真相逢,留不住也罷,相見總勝過不見;但更有悲者,相逢無處,根本相逢不成。情傷至極,真成絕望。

又《蝶戀花》雲:「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相見無期,相思情苦,能寫書信傾訴,感情亦能得到暫時的慰藉;可雁飛高空,魚沉水底,不來傳書,書信寫了到底還是全無憑據,無從傳遞。

真是愁苦之極,無法開解。又《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中「殷勤理舊狂」一句,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評道:「五字三層意:

『狂』者,所謂一肚皮不合時宜,發見於外者也。狂已舊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其不得已者。」短短數字,層層深入,生動細膩地表現出詞人落寞窮愁之態。

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雲:「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寫詞人羈旅、思鄉念歸之情。

離鄉別親,宦遊異地,心靈漂泊無所依,住在旅舍,真覺人生如寄。可旅舍又孤零零地遠離人居熱鬧處,形單影隻,愈覺孤獨冷清;恰又逢春寒料峭,更覺冷清,這時,杜鵑偏又多事地悽叫著,更催人傷情;又是斜陽日暮時分,萬物皆有所歸,獨詞人不得歸。眾愁並集,一層深過一層,真是愁損柔腸。

景中見情,情調淒厲,讓人不忍卒讀。朱淑真《減字木蘭花·春怨》結句雲:「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相思孤獨,流淚傷神,愁緒難平,況是病中,又是連著生病。輾轉難眠,無聊之極,剔盡寒燈,欲夢中忘卻孤獨也好,可連夢也做不成,真是愁苦萬狀。

陸游《鵲橋仙·夜聞杜鵑》當作於入蜀期間,結句雲:「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詞人春天常聽到杜鵑聲,感懷身世遭遇,不禁清淚湧出,想到就是身在故鄉,聽到杜鵑的悲啼也會傷情,而自己半世羈旅漂泊,長時間地遠離家鄉,這時候聽到杜鵑聲,又是怎樣的一種滋味呀。

寫到此,詞人去國懷鄉之愁情已達高潮,詞作便戛然而止。又《南鄉子》為淳熙五年(1178)詞人東歸途中重遊武昌時所作,詞寫舟行中愁思,結尾寫道:「重到故鄉交舊少,淒涼,卻恐他鄉勝故鄉。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分析說:「滿擬以還鄉之樂,償戀闕之懷,而門巷依然,故交零落,轉不若寂寞他鄉,尚無睹物懷人之感,乃透進一層寫法。」辛棄疾《鷓鴣天》雲: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內心愁緒凝結,無法排解,想到高樓上極目遠眺,或許能開闊心胸,結果所見所思還都是愁。愁好似故意與詞人作對,緊跟詞人,卻之不去。

趙善括《鷓鴣天》雲:「我是行人更送行,瀟瀟風雨倍傷情。」本是行人,客居漂泊,已覺傷情,況又客中送客,愈加傷情,更何況風雨瀟瀟,助人愁思,愈是加倍傷情。

沈祥龍《論詞隨筆》雲:「詞貴愈轉愈深。稼軒雲:

『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玉田雲:『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

』下句即從上句轉出,而意更深遠。」是一意轉出另一意,愈轉愈深。辛詞是《祝英台近·晚春》,將春景擬人化,春天來了,也帶來了愁,春天走了,卻不將愁帶走,詞人怨春也太不善解人意了。

張炎詞是《高陽台·西湖春感》,寫春末景象,要東風伴著薔薇住下來,意思是希望春光能留下來,但到薔薇花開時,春光已快要消逝,因而更深一層地轉出「到薔薇,春已可憐」,委婉深沉地表達出惜春之情。

句子遞進抒情多用於篇末,將感情推向高潮,如戲劇中的壓軸戲,最精采叫座,最值得品味。

所謂片斷遞進抒情,是指詩詞中的一部分(多是半首詩或詞的一片)遞進抒情,數句成一相對完整的意群,這種寫法也不少。如杜甫的《無家別》敘述主人公前線潰敗逃回家後,家中親人已死盡。其中寫道:

「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鼙。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

」縣吏知他逃回來,又召他去服兵役,他還是逃脫不了服役的命運,這已悲慘之極。雖在本州服役,可內顧一無所有,愈覺傷悲。孑然一身,本已悲傷,想到又要去遠征,生死難料,更加悲傷。

可轉而一想,「近行」與「遠去」,又有什麼差別呢?反正家鄉已經蕩盡,到哪兒去都是一樣。故作曠達,愈見內心沉痛。

劉辰翁評曰:「寫至此,可以泣鬼神矣。」(楊倫《杜詩鏡銓》引)沈德潛總結說此詩「獨開生麵」,是「透過一層法」。

(說詩晬語》卷上)此段刻畫主人公心理,入木三分,層層轉折,愈轉愈深,直把悲慘寫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此詩為敘事體,但我們完全可以當作抒情詩欣賞。

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下片雲:「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詞寫秋思離情,以景寫情。愁思凝結,難以入眠,直到三更;這時偏偏又下起雨,雨無情,不理會人心此時正苦,雨打梧桐葉上,正似敲打在思婦心上;且雨一直下個不停,一直到天明,主人公也徹夜未眠。以無情之雨襯托有情之思,離愁別恨加倍寫出。

溫詞這一特色,歷來鑑賞文字皆未道出。

周邦彥《風流子》(新綠小池塘)下片雲:「遙知新妝了,開朱戶、應自待月西廂。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

問甚時說與,佳音密耗,寄將秦鏡,偷挽韓香。天便教人,霎時廝見何妨。」寫欲見不得見,舊情難續的悵恨,情致纏綿。

懸想伊人晚妝停當,待月西廂,也在思念、盼望詞人。「遙知」,似乎實有其事。相聚無期,連夢魂也到不了伊人身邊,苦中更苦。

結句寫思極恨極,故不禁呼天而問之,不尤人而怨天,是加倍寫法。

宋徽宗趙佶被金兵俘虜北上,一日見杏花,作《燕山亭》,借景抒情。其中寫道:「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

愁苦。閒院落淒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杏花香豔嬌麗,羞煞美女,令人愛憐;可花再美豔,也只是短暫,容易凋零,令人惋惜;況且又遭受多少無情風雨的摧殘。這裡,杏花是象徵,詞人憐花即是憐己。對此,詞人已愁苦至極。

更何況,院落閒寂,孤獨淒涼,無人傾訴,且一年年過去了,又是一番春暮,景色依然,人事已改,愁加上愁。離恨重重,無法與親人和國人訴說,能通個音信也好,詞人痴想,身邊只有雙燕,請它捎個信吧,可無情的燕子根本領會不了詞人的感情。想重回故宮,可路途遙遠阻隔,亦不知故宮究竟怎麼樣了。

不禁悲從中來,想不思量,又怎能做得到。除非夢裡有時回去,也可稍加慰藉。但夢也不是輕意可做的,近來連歸夢也沒有做到。

現實中無法得到的,退而求其次,追求心理上的滿足,可就連這虛幻的滿足也得不到,連夢都沒有了,其情更慘。詞人且問且嘆,如泣如訴,字字血,聲聲淚,催人腸斷。此詞層層深入,直把悲情推到極致,詞人高超的抒情藝術,令人拍案叫絕。

范成大《南柯子》(悵望梅花驛)上片寫離別後在外的男子思念閨中人的愁苦情懷,相思無處寄,徒然凝思而望。下片從對面寫起:「緘素雙魚遠,題紅片葉秋。

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居家的女子懷念遠行之人,欲雙魚緘素、紅葉題詩,都不可能。

又想靠江水寄離愁,可江水東逝而不肯西流,更不可能,真讓她陷入絕望的境地。如此抒寫相思離情,真是淋漓盡致。

所謂整首遞進抒情,是指整首詩詞在意思上就是遞進的,一層深過一層。如王勃《山中》雲: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詩寫作者遠遊思歸,愁思凝結,見長江水緩緩東流,似乎悲咽凝滯,助人愁思。天色已晚,萬物皆有所歸,詩人亦思歸,更何況是大風吹起的晚上,山山黃葉飄飛,觸目皆見,亂人情緒,詩人愈加思歸,傷情不已。整首詩抒發思鄉之情,借景言情,思歸愁情似江水東去、黃葉飄飛,無窮無盡,無邊無際,不可收拾,寓情於景,感情抒發達到高潮,且語盡意不盡,高潮仍延續不已。

詩人的藝術匠心,真令人嘆為觀止。

杜甫《月夜》雲: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詩從對面寫來,妻子只獨看,一層;小兒女不懂思念父親,又一層;妻子望月時間長久,又一層;設想團聚,默然無語,淚眼相對,直到淚下,又一層。層層推進,直把思念之情推向極致。

中唐劉皂《旅次朔方》(一作《渡桑幹》)雲:

客舍幷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幷州是故鄉。

詩人在幷州作客十年,無時無刻不想回到故鄉咸陽。現在不僅回不了故鄉,還要再渡桑幹,到離故鄉更遠的地方去,還望幷州,倒像故鄉了。幷州且不得住,何況得歸咸陽?

如此遞進,更深入地表達出思鄉深情。

宋李覯《鄉思》雲: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詩人遠離故鄉,漂泊在外,思鄉心切。見天涯落日,遙遠不可到達,可感覺家鄉比天涯還遠。此處,以超極的遠來表現故鄉的遙遠,以心理感覺上的距離代替實際存在的距離,將思鄉愁情深一層摹出。

接下進一步寫道,故鄉遙遠也罷了,能極目遠望亦聊以慰藉,可重重山巒卻無情地阻隔了視線。山阻隔視線也罷了,可山偏偏又被不解人意的暮雲遮蔽,什麼也看不到。如此層層遞進,以誇張之辭表達強烈的思鄉之情,孤寂,怨恨,無奈,愁苦,傷感,所有感情皆一股腦兒倒出。

李煜《清平樂》雲: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詩詞中的地理現象

古詩詞中的地理知識 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詩詞,是中華文明的絢麗瑰寶。從文學角度來看,它們字字珠璣 句句傳情,表現了人生的悲歡離合 喜怒哀樂。從地理學的角度,這些詩詞中,描述了地理現象 揭示了地理規律,現將有關詩詞摘錄如下 一 詩詞與天氣 1 唐 王之渙 涼州詞 中的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描...

古詩詞中蘊含的哲理

諺語 俗語 詩句中的哲理歸類總結 董金峰一 哲學基礎部分 1 陰陽二氣充滿太慮,此外便無他物,亦無間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範圍也 王夫之 氣者,理之依也 氣 是變化日新的物質實體 理 精神 不能脫離 氣 而存在。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肯定了世界的物質統一性。2 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說明人的肉體與精...

古典詩詞中的幾種寫景方法

如王維的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詩人王維不愧描寫山水的高手,動靜結合是其主要寫景手法之一。詩人在描繪的景物中,靜中有動,以動襯靜,動靜結合,構成動人的意境。第二聯寫物,明月松間照,是靜景,是所見,寫的是月光透過松枝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