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美學教育的思考

2023-02-03 20:09:02 字數 1071 閱讀 3453

作者:陶齊兵

**:《中學課程輔導高考版·教師版》2023年第05期

摘要:語文是一門充滿美的魅力學科,所選課文大多數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這些語言藝術的瑰寶,是從長期文化發展史中篩選出來的精神財富。它們文質兼美、文情並茂,為歷代人們所傳誦,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而且語文教學活動富有美的形象性、感染性、社會性和創造性,極有利於美育的施行。

關鍵詞:語文教學;美學教育;有效思考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05-070-1

眾所周知,通過語文教學進行審美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陣地。在語文的園林中漫步,我們隨處可以觀賞到「美」的鮮花。如果我們能從美學的角度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美」,欣賞這些「美」,創造這些「美」,對開拓學生的視野,陶冶他們的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有很大的幫助。

因此,筆者就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學教育談幾點認識。

一、在對比中觀察 「美」

「對比」是一種常見的美學技法,在藝術創作中,作者常常憑藉黑白、明暗、深淺、高低、悲喜、美醜、善惡、動靜以及貧富的對比來表現藝術的美。

例如,在《岳陽樓記》中,有兩段景物的描寫,就是採用了對比的手法:「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行;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

」這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極有利地表現了「遷客騷人」或悲或喜、因己而悲、因物而喜的心境。而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己悲的心境,與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對比,古仁人的形象更加高大,更加完美,學生從中理解了古仁人的寬闊胸懷和高尚的思想境界。

學習這篇文章,學生最早記住的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的對比句子。這不能不說是對比美的功勞。因為兩種形象,一高一低,一明一暗,一強一弱,給學生的震動太大了,印象太深了。

學生不僅理解了他們,更重要的是學習了他們的精神。另外,范仲淹筆下的洞庭湖景色之所以受到那麼多人的讚賞,原因就在於他用對比的手法把洞庭湖的秋天之色與洞庭湖的春天之景對比起來寫,陰與晴,晝與夜,動與靜,使人產生美的感受。這就是對比美的藝術效果。

關於初中語文教學的思考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 灌輸式 滿堂講 和機械訓練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經成為影響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推進的一大障礙。要想提高語文教學,就必須注意教師 學生 課堂這些與教學密切相關的環節,用新的觀念 方式方法 態度去重新審視我們的教學。語感培養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葉聖陶先生說 文字語言的訓...

關於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思考

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進行交流思想和社會交際的重要手段。學生作文能力的高低體現著他們語文能力的高低,作文教學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是,現階段,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卻不容樂觀,學生的寫作態度不積極,有著不良的寫作心理等。怎麼去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效率呢?這是乙個值...

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現狀的思考

摘要 本文就農村教學中存在的重讀寫 輕聽說,重課內 輕課外的現象進行了分析,結合教學實際闡述自己的觀點和一些做法。便於我們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克服這種重讀寫 輕聽說,重課內 輕課外現象,從而讓學生主動自覺的把語文學習變為內在需要,這樣學生既可以輕鬆的獲得豐富的知識,也可以獲得情感的陶冶,更能促進學生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