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實施的策略 途徑與方法的研究

2023-02-03 12:09:05 字數 5004 閱讀 6195

●肖秉林

一、選題背景和所要解決的問題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後,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20世紀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論中佔主導地位的教學觀是「教學是藝術」。但隨著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展,人們意識到,教學也是科學。

即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於是,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以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有效教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

20世紀末被學者介紹到我國,我國教育工作者逐步認識了有效教學,並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課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

1.構建全新的有效課堂教學系統。對涉及教學的各個主要環節進行全面的優化設計,打造全新的課堂,著力煥發課堂的活力,體現學生的生命價值,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探索作為普通高階中學實施有效教學所採取的各種行之有效的途徑、措施、方法與手段,並且為全市全面推進有效教學提供典型經驗,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3.促進教師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的提公升和專業成長。實施有效教學,人的因素至關重要。有效教學理念的貫徹,措施的落實,關鍵在於教師。

4.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有效教學的終極目標體現在學生的有效學習上。因此,必須摸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有效培養途徑,促進學習有效、高效的學習。

二、國內外同一領域研究現狀

西方較有影響的教學理論與模式,如杜威以兒童為中心、以經驗的重組為教學本質、以活動和練習為基本教學組織方式等實用的教學觀,布魯納的結構主義教學,克拉夫基的「範例教學」,維果茨基的兒童最近發展區和最佳教學階段的學說,贊剋夫的教學與發展理論,巴班斯基的最優化教學最優化和布魯姆的目標分類等等,我們均可從中對有效教學進行探尋。

赫斯特等人對有效教學的研究。赫斯特(hisrst認為教學的目的是發展和擴大概念圖式和心理技能,從而引起行為變化。因此,教師應該經常考慮怎樣使得教學內容被學生接受,使得學生真正學到知識。

合理地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可以使得學生學到更深、更多和更廣泛的知識。如果教師沒有考慮學生的個人需求和自主權,學生在課堂裡的行為問題就會屢屢發生,導致其成績一再滑坡。他認為有效的教學應該保證學生有興趣,能自我激發動機,有自主權。

這樣,學生大腦完全投入到處理教材和學習任務之中,他們就會一直學習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因此,下列三種情況可以稱得上是有效教學:學生不僅學到了教師傳授的大部分學科知識,而且學到許多其他知識;上課結束很久以後,學生還在繼續研究和**上課內容;不是強迫學生學習,而是學生渴望學習。

黛安.蒙哥馬利對有效教學的研究。一是課堂教學三原則。

黛安.蒙哥馬利(diane montgomery詳盡分析了學生、教師與教學任務之間的關係,提出了簡稱為cbg原則、pci 原則和3ms原則。cbg是英語「catch them being good」的首字母縮寫,大意是「保持學生的良好狀態」或「捕捉學生的良好狀態」。

促使學生產生良好反應和保持學習動機的最好策略,就是採取積極的態度肯定學生,注意教師與學生之前的交流,提高學生的自尊心,以便消除消極的影響,改善學生的課堂行為。pci原則是一種建立在認知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意思是「積極的認知干預」。它要求教師理解和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也就是說,理解和關注學生是如何學習時,以及他們學到了什麼。

當學生完成某一任務時,教師應該從質量的角度予以評價,對完

成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點,肯定學生的想法和觀點,以便學生取得進步;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教師應該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概念形成的過程中,應該要求學生用有意義的方式來思考和運用學習材料;除了簡答題以外,教師應該多多提出一些值得爭論的問題。這更加容易激發學生的思維。「3ms原則」包括一套相互關聯的策略,它們是英語「management、monitoring and maintenance」的首字母縮寫,意思是「管理、監控和維持」。

優秀教師經常運用這條原則控制課堂秩序。二是策略的上課計畫。黛安.

蒙哥馬利還倡導了一種不同的上課計畫,即「策略的上課計畫」。「策略的上課計畫」注重教學方法的優化,包括各種教學活動的轉換,還可以開展小組問答活動、小組研究等活動。活動轉換次數和時機取決於學生的注意力的保持程度。

採用「策略的上課計畫」,可以改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興趣水平,消除或減少因缺乏注意力和興趣而產生的學生行為問題。

約從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起,隨著國內改革發展的需要,我國國內課程與教學理論界引入了建構主義心理學和後現代主義課程論,提煉出了有效教學的新的標準,如「師生共同參與創造性活動」、「師生平等式的對話」、「學習背景化,把教學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聯絡起來,以此創造學習的意義」、「挑戰性的活動」等。為了實證這些標準,國外還提出「認知指導教學」、「認知複雜性教學」、「真實性教學」、「互動教學模式」等幾種著名模式。近年來國內出版了很多有效教學的譯著,如2023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奧斯汀德克薩斯大學的教育心理學教授鮑里奇(gary borich博士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有效教學的新技巧》、《課堂信度評估》等,對課堂教室的安排、教師的清晰的講解、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任務的定位、學生的主動參與,以及較高階的教學目標等作了清晰、翔實的講解。

國內的有效教學研究也很活躍。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寫的《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崔教授對「有效教學」的內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學的理念:

一是「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其次,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的發展是全人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學科(如英語、數學等的發展。

教師千萬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學科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乙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二是「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三是「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以便於檢驗教師的工作效益。

有效教學既要反對拒絕量化,又要反對過於量化。應該科學地對待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的結合,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業成就與教師的工作表現。四是「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乙個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

」「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五是「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他提出教學的準備、教學的實施與評價三個階段的具體教學策略,還提出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的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

新課程改革重點之一,就是要讓學生學習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合作、**的新型學習方式。建構這樣的學習方式對教師教學行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該背景下,不少學校和教師在改進教學方式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總結出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如討論式、**式等。

在有效教學的行動研究中,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實驗獨樹一幟。在「促進學生主動健康發展地發展」這一核心價值觀下,「新基礎教育」從對教學設計的要求開始,經實施教學過程,到反思和重建,向教師提出一整套教學行為的新要求,並通過這些行為推動教師回到「研究」之中,從而促進教師發展。經過長達10年研究形成的報告及葉瀾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學價值觀》、《重建教學過程觀》、《重建教學評價觀》,對有效教學的研究提供極為有價值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三、概念界定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高效、低效還是無效?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

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即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二是明確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

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什麼」和「學到什麼程度」。學生只有知道自己要「學什麼」和「學到什麼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是採用學生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方式。

教學語言要純淨,能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教學手段要先進,能讓學生易理解、易接受;教學方法要靈活,能讓學生學得深、學得透。教師的教學如果不能做到這些,即使教得再辛苦,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

策略:是一種行動的方針,或者是可以實現目標的方案集合。本課題研究實現有效教學,包括有效備課、有效課堂、有效訓練、有效輔導、有效評價等各個環節。

其中,有效備課是根本基礎,有效課堂是教學核心,有效訓練是重要依託,有效輔導是有益補充,有效評價是持續推進。課堂是有效教學的主陣地。其它教學環節都是圍繞有效課堂建設進行系統而周密的教學設計。

途徑: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效教學中,教師居於主導地位。

廣大教師應當逐步樹立「導學」的理念,著眼於有效性的提高,積極投身有效教學的實踐與研究中,持續促進有效教學理論的學習與內化,實現有效教學能力的提公升。

方法: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採取的途徑、步驟、手段。探索在一所學校的層面實施有效教學的各種步驟和手段,並對全市推進有效教學提出建議。

四、研究目標、內容

目標:1.探索普通中學全面實施有效教學的一系列策略、途徑與方法,形成一整套從教學管理到學生發展的切實可行的執行機制以及各種保障措施。

2.著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全體師生樹立有效教學的意識,使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高。

3.總結學校實施有效教學的做法與經驗,形成典型,對全市推廣有效教學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內容:1.教師實施有效教學能力提公升的研究。

2.學校實施有效教學管理機制與方法創新的研究。

3.學生進行有效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

4.學校有效教學的整體評價與教師有效教學個體評價研究。

5.構建以「中學導學制」為主體的有效教學新教學模式研究。

有效教學包括有效備課、有效課堂、有效訓練、有效輔導、有效評價等。有效備課要做到:熟悉學生,吃透教材,把握課堂教學的知識和能力的起點;合理預設,動態生成,揣摩課堂教學的流程和細部的情境,帶領學生走進教材。

有效課堂,注重渲染情境的匯入,通過主問題設計帶領學生將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面對課堂突發情況的機制處理,合理控制教學節奏的鬆緊與快慢。有效訓練突出訓練的及時性和分層性。有效輔導則是增強輔導的針對性和靈活性。

有效評價側重過程性評價和激勵性評價,特別是激勵性評價。

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方法與策略

現如今都在提倡有效教學,而有效教學卻是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從人類開始從事教學活動起,教育事業的研究者就一直在探索著實施有效教學的方法與策略。而所謂的 有效教學 是指教師引起 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有效行為。要想實現有效課堂教學,就要採取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第一,正確把握課堂的主體是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的...

有效閱讀教學的策略與方法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培養和發展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最終使學生形成語文素養。教師 文字 學生是乙個互動 不斷生成 拓展 螺旋上公升的過程。一發揮文字效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最重要的載體是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最重要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途徑與方法

專題報告 松柏小學吳凌 一 專題名稱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有效途徑與方法 二 專題的提出 一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實驗稿 的頒布和教材的變化。由於從今年開始,我區小學起始年級使用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是根據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實驗稿 以下簡稱為 課標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