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教學案例

2023-02-03 10:27:05 字數 1654 閱讀 4705

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一、背景分析

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學習,欣賞頤和園的美,感受頤和園的美,培養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與此同時學會默讀課文,學習遣詞造句的準確,體會語句的具體形象,領悟課文的寫作順序,學習並體會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同時我又抓住「仰望——俯視——東眺」這一寫作順序來進行複述課文,也使學生對於這一部分的寫作順序思路清晰。

當今素質教育下,那種「填鴨式」、「師傅帶徒弟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已顯得陳舊而落後。因此,當務之急是把求知的方法教給學生,使他們由裝「桃子」的「筐」,變成會辨別「桃子」好壞的「眼」,會去摘「桃子」的「手」。

於是,在教學《頤和園》一課時,我把講的權利還給了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學習,教師只起主導作用。

二、課堂實錄

師:上節課我們了解了作者的遊覽順序,誰能說一說作者的遊覽順序是什麼?

生: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

師:這節課我們也隨著作者的腳步,一起去參觀一下這個美麗的大公園。下面請大家自由讀書,喜歡哪一處就學哪一處。

(讓學生自學五分鐘後匯報)

生:我最喜歡長廊。因為它非常長,也非常美麗。

師:你從哪看出來的,給大家讀一下有關的語句。

生: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公尺長,分成273間。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

師:這麼美的長廊,同學們想不想讀出來呢?

(想。生齊讀。)

師:遊玩了長廊,又該到什麼地方了?

生:來到萬壽山腳下。在這可以仰望到高大華麗的佛香閣和金碧輝煌的排雲殿。

(請另一喜歡這一處的學生讀這一小節,讀出美。)

師:來到山腳了,想不想往上走?想,就先講一句介紹方位的話。

生:登上萬壽山。

師:誰來當小導遊,給大家介紹一下在萬壽山上都可以看到那些景物?

生:站在佛香閣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大半景色收在眼底。蔥鬱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牆。正前面,昆明湖……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裡的白塔。

師點撥:作者是抓住昆明湖的什麼特點來描寫的?

生:抓住昆明湖的靜和綠來描寫的。

(再讀描寫昆明湖的兩句話)

師:從萬壽山下來,又該到哪兒了?

生:昆明湖。

師:在昆明湖上作者欣賞了哪些景物?

生:長長的堤岸,式樣不同的石橋,倒垂的楊柳,湖中心的小島。

師:作者重點介紹了什麼?它有什麼特點呢?

生:作者重點介紹了十七孔橋。十七孔橋有三個特點:橋洞多,石柱多,石獅子多。

師:你們能把昆明湖上的景色畫下來麼?

(生在練習本上畫,挑選好的展示給同學們看。)

師:這裡的景色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生:美麗。

師總結。

三、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學習按照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的特點,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來把事物寫具體的。並自己去體會頤和園各處景物的特點。整堂課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加以適當的點撥、引導,如介紹完一處景物後引導他們用一句介紹方位的話轉到對另一處景物的介紹。

學生介紹在萬壽山上看到的景色時,重點讓他們明白作者是抓住昆明湖的靜和綠的特點來寫的等。總之,我認為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充分發揮了其主導作用,讓他們體會到自己種的果子甜。

《頤和園》教學案例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 頤和園 教學案例 感受美欣賞美描繪美 語文課程標準 中指出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薰陶,享受審美樂趣。我在教學 頤和園 一課文時,在情境表演中,以學生的自主閱讀...

頤和園教學片段賞析二教學案例反思

小黑板出示下面兩句話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 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師 剛才,通過朗讀,我們知道了這兩句話寫出了昆明湖的 靜 與 綠 這兒用了乙個 滑 字,能改用 劃 字嗎 邊說邊擦去 滑 換成 劃 課堂上出現片刻沉默,學生們在思考。生 我認為不行。如...

2019頤和園說課設計教學案例反思語文

頤和園說課設計教學案例反思 一 教材分析 頤和園 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10課,這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 準確的詞彙 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裡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