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說課稿

2023-02-01 14:45:06 字數 3357 閱讀 1139

一、關於教材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出自高中語文課本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單元《短新聞兩篇》。作為新聞稿件,它迅即報道了發生在歷經百年滄桑的香港回歸祖國的懷抱之時的重大意義。作為乙個訊息,它具備典型的訊息特點,適合作為對中學生進行這方面知識傳授的藍本。

根據單元教學要求,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情感性新聞的特點及寫法。

2、學習本文在客觀描述事實的同時,又運用多種手法將自己的心理感受細緻的表現出來的方法。

3、認清法西斯的罪惡,宣傳世界和平。

(二)教學的重點、難點:

1、重點:羅森塔爾通過參觀者的行動、神態來傳達他們的內心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鮮明感情。

2、難點:品味新聞中富有意蘊的句子的含義。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匯入

從南京大**的**匯入新課:(另附後面)

大家看到的就是68年前日本法西斯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當時的南京真是屍骨遍地、血流成河!在二戰期間,不僅是日本法西斯心狠手辣,在歐洲,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裡,德國法西斯對歐洲人民犯下的罪行更令人髮指!

(另附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文字介紹和**)

(二)寫作背景

(投影顯示,補充;可讓學生提前上網查詢)

奧斯維辛集中營,壁壘森嚴,四周電網密布,內設哨所看台、絞形架、毒氣殺人浴室和焚屍爐,由第一集中營和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組成,用於消滅歐洲的猶太人,是希特拉種族滅絕政策的執行地,是第三帝國---納粹德國最大的滅絕營。約有400萬人,其中絕大部分是猶太人在此經受嚴刑拷打,慘遭殺戳。奧斯維辛是納粹德國犯下逃天大罪的歷史見證。

2023年1月27日,蘇軍解放了奧斯威辛集中營,當時裡面只剩下7000名活著的囚徒,其中包括200多名兒童。2023年7月,波蘭**把奧斯威辛集中營改為殉難者紀念館,展出揭露希特拉黨衛軍在集中營犯下的種種罪行的實證和**,包括他們從囚徒身上掠奪的財物,以及囚徒在集中營進行地下鬥爭的各種實物和資料。為了使這罪惡的行徑不再重演,讓後人記住這段歷史。

(三)作家作品

羅森塔爾:全名為埃姆羅森塔爾,美國記者,本篇新聞獲當年普立策新聞獎。美國普利茲獎主席、新聞學教授霍恩伯格說,這是國際報道獎得主羅森塔爾「寫得最好的作品」

(四)結構內容

本文的題目非常醒目,「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沒有新聞還寫什麼?這不能不讓讀者產生疑問,懷著好奇心讀下去。本文不是屬於寫事態類的新聞,而是屬於寫情感類的新聞,本文主要想通過寫奧斯維辛,表現人們對法西斯罪行的仇恨,對死難者的悼念,表達希望世界和平的主題。

全文可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新聞的導語部分。

這個導語比較長,寫的內容很多。第1段是寫布熱金卡的環境,有自然環境「陽光明媚溫暖」「白楊樹婆娑起舞」,也有社會環境「兒童在追逐遊戲」。

第2段照應第1段,說明布熱金卡應該是乙個「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的地方」,因為「這裡曾經是人間地獄」。

第3段是寫遊人來到這裡的不同目的。

第4、5段是介紹集中營的情況及其一定的歷史背景。

總之,導語部分,一方面寫出了奧斯維辛的現狀,一方面又寫出了作者的情感色彩,這裡過去的人間地獄,現在已成為人們悼念死者的地方。新聞一開始,就把這種情感定格在了對死者的悼念,對法西斯的痛恨上。

第二部分(第6~16段),新聞的主體部分。

這一部分的安排,整體上按照參觀的順序去寫。

第6段寫作者自己寫這篇新聞的目的:是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也就是一種責任感。

第7段,寫參觀者的感受,是從總體描述的,「默默地」「慢了下來」,表現參觀者的複雜心情。

第8、9段,寫到人們參觀毒氣室和焚屍爐。這裡採用的是特寫的方式,重點是寫人們的感受:用雛菊花在怒放反襯在集中營人們所受的苦難,用「他們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抖」的表情動作表現參觀者的苦痛與憤恨。

第10段是寫女牢房的小盒子,實際上寫集中營中住處的擁擠:「6英呎寬,3英呎高」的長條盒子,「每夜要塞進去五到十人睡覺」。在這一段中重點還是寫參觀者的感受:

有特寫「乙個參觀者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有一般性敘述「解說員快步從這裡走開,因為這裡沒有什麼值得看的」,這句話意味深長,不是沒有值得看的,而是不忍看。

第11段很短,只點出了這是「在婦女身上搞不育試驗的地方」,但在最末又加了一句「否則他會羞紅了臉的」,這是為什麼?那肯定是乙個極為骯髒,極為殘酷的地方。據資料記載:

當時的希特拉制定一項令所有被征服或占領國家的民族充當奴隸並且逐漸消亡的隱密性種族滅絕計畫——高效率、大規模的強制絕育。為此,數以百計的納粹醫生、教授、專家甚至**,在行政管理專家的通力合作下,相繼提出了幾十種絕育方法,十餘種實施方案,並且在奧斯維辛、拉芬斯布呂克、布亨瓦爾特、達豪等十多個大型集中營內對數以萬計的猶太、吉普賽囚犯、因從事抵抗運動而**的政治犯和男女戰俘進行了殘酷的手術試驗,造成他們大量死亡或者終身殘疾、終身不育。這樣殘酷的毫無人性的手段,任誰也不願看到。

第12、13段寫長廊裡的囚徒**。

先是總寫,「成排的人在注視著參觀著」,「他們都死了――這些面對著照相機鏡頭的男人和婦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著他們」。多麼殘酷的畫面!多麼讓人同情的人們!

後是特寫,寫許多囚徒中有乙個二十多歲的漂亮姑娘,「溫和地微笑著」,面對著死亡,作者不由得要問:「她在想什麼呢?」是啊,同學們想一想,她沒有痛苦的表情,沒有悽慘的淚水和害怕的面容,卻在「溫和的微笑著」,是想到了慈祥的父母,還是想到了死去的奶奶?

是想到了可愛的家鄉,還是青梅竹馬的戀人?是想到了美好的未來,還是想到了萬能的上帝?接著作者又有一問:

「現在她在這堵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紀念牆上,又在想什麼呢?」我們可以再想像一下,她是在想父母已經安康?她的戀人終於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法西斯終於滅亡了?或是面對著眾多的善良的參觀者表示感謝,或是羨慕?這一特寫,引發我們多少思考!

乙個美麗善良的姑娘,卻在法西斯的集中營裡殘酷的被殺害,這不由得激起讀者對法西斯的痛恨。

第14、15段,參觀到了執行絞刑的地下室。這是讓人窒息的環境。作者又寫了兩個細節:

一是一位女參觀者跪下來,在自己的胸前祈禱;一是參觀者們用目光彼此交流,然後告訴解說員,「夠了」。這兩段文字很短,但表達的感情卻是很深的。一句「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說明這裡純粹是乙個人間地獄。

憤恨之情流露於字裡行間。

最後一段,描寫周圍的環境,與開頭照應,再一次表達出:雖然它已經告別了災難的過去,重新展現美麗的景貌,它在人們的記憶中卻永遠和最可怕的災難聯絡在一起,每乙個到這裡參觀的人都不會忘記這一點。

本文把參觀者的感受融入到參觀的過程,表達的情感非常強烈,雖無新聞,卻收到了比新聞事實更好的效果。

(五)研討問題:

1、本新聞的主要事件是什麼?

2、為什麼要多次說「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

3、既如此,為什麼還要寫下這樣的新聞呢?

4、為什麼這篇並沒有寫下什麼新聞的報道會獲得美國普利茲新聞獎,成為新聞史上的佳作呢?

5、《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這篇訊息與我們常見的訊息有什麼不同?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滲透德育教案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 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新聞的內容要素和結構特點 理解作者獨特的寫作視角,把握作者的情感。培養學生準確 快速捕捉資訊的能力及新聞寫作的能力。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文章重點句式的分析,體會文章中對比反襯的寫作手法,感受新聞中記者的感受情傾向.3 情感與價值...

語文版一第3課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學案

美 羅森塔爾 一 學習指導語 那個地方是一座平靜的小鎮,也曾經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廠 那個地方見證著人性的墮落,也凝聚著乙個民族的苦難 那個地方是人類歷史無法跳過的一頁,那個地方確實是奧斯維辛。二 課前熱身 讀準以下字音 戊戌 主角 箜篌 激亢 迥乎不同 薊北 叱吒風雲 三 自主學習,篩選資訊 1 參觀...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使學生理解新聞寫作中記者的感情蘊含其中的寫法.過程與方法目標 蒐集奧斯維辛的相關資料 學會分析新聞中的記者的感受情傾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領會作者在平靜的敘述中所蘊含著的對納粹的強烈憤恨,使學生能記住歷史慘痛的教訓,珍惜和平,抵制暴力與罪惡.設計思想 實現新課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