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校道德教育的再反思 2023年

2023-01-31 13:57:05 字數 4070 閱讀 2592

道德教育的本質在於鍛造人格、美化生命、提公升生活質量,招引人走向希望和幸福。所以,道德教育的過程首先應該是乙個思想和精神在成長中不斷豐盈的過程。這個過程應融合於學校的整個教育活動中,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廣泛而深遠地聯絡在一起。

關於學校道德教育的再反思

道德教育的本質在於鍛造人格、美化生命、提公升生活質量,招引人走向希望和幸福。所以,道德教育的過程首先應該是乙個思想和精神在成長中不斷豐盈的過程。這個過程應融合於學校的整個教育活動中,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廣泛而深遠地聯絡在一起。

讀完北京師範大學博士高德勝的教育隨筆集《道德教育的20個細節》,筆者進一步意識到我們學校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其實掩藏著許多有關道德教育的大問題。

《道德教育的20個細節》並非教育大家的專著,嚴格地講,它只是用隨筆的方式記錄並思考了學校教育生活中諸多教育行為,從社會學視角,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對其做了深入的剖析和道德審視,並為改善這些教育行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綜觀全書,《道德教育的20個細節》絕非是教授學校和老師如何進行道德教育,它的本質用意是在向我們傳遞一種道德教育的理念,即「通過『有道德的生活』來學習道德,是一種新的道德正規化,代表著一種新的道德世界觀」[1]199。書中所涉內容幾乎涵蓋了學校生活的全部,具體的細節和相關的道德問題雖各有不同,但筆者認為,在整本著作中始終貫穿著這樣的道德教育原則主線,那就是道德教育必須真正以和學生成長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校園生活為切入點,關涉和深入到學生的學校生活點滴細節中,使學生處於一種有道德的學校生活之中,從細節上關照學生精神世界,改善學校生活的道德質量,進而提高學校道德教育的實效。

唯如此,道德才能不僅僅停留於「道德認知」層面而真正在潛移默化中內化到學生的心靈,學生才能真正成為乙個心理健康、道德高尚、精神豐滿的「人」。但是,反思當前的學校道德教育,我們會發現道德教育疏離學校生活,忽視了學生在生活中的道德體驗和對學生精神世界的關照,在實施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上呈現出附屬化、簡單化和專門化傾向。

一、道德教育的附屬化

中國自古即是乙個注重道德倫理的國家,道德修養的內省和養成也是中國古代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近代以來,因適應工業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智育在學校中的地位日益攀公升,道德教育的地位越發尷尬。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學校要「以質量求生存」,一切必須讓位於學校的教學質量。

而所謂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優劣又僅僅是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在這樣的現實中,道德教育成為一塊雞肋,成為許多學校的點綴和附屬,甚至連旨在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和思想修養的政治課,也深深地陷入到考試評比的漩渦之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又滑回找知識點、講解知識點的舊軌道上。

學生的學習也開始蛻化為背誦、死記教材中的知識和材料。」[1]160在這樣的理念下,中小學德育空間被擠壓得所剩無幾,德育的價值幾乎蕩然無存。正如一位校長所說:

「德育是很重要,可是看不見,摸不著,又不能量化,比得上學生成績重要嗎?所以『千教萬教教人考試,千學萬學學得高分』才是硬道理。」[2]其實,現實中認同這種觀點的人可能不在少數,筆者在此也無意批判,因為它確實說出了我們當前的道德教育在形式上強勢,在效果上卻令人失望的現實境況和地位。

但我們又不得不反思,在這種理解下的道德教育,又如何能夠細緻入微地關注學生的生活,又如何能夠深入學生的內心,又如何能夠對學生的精神和靈魂產生積極的影響。教育應該以人的精神和意義世界的建構為己任,如果只把授人以生存的手段與技能當作唯一的目的和內容,必將使人淪為「物質的巨人,精神的侏儒」。特別是在各種價值觀多元存在的今天,如果道德教育失去了對學生價值導引和精神建構的功能,那麼這將是中國教育的最大隱患。

如今,文化越發普及,擁有高學歷的人越來越多,但是我們國人的道德水準卻令人堪憂,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們教育中存在的道德教育軟弱的問題。

二、道德教育的簡單化

教育要真正地「**」和「樹人」,那麼就必須解決道德認知和道德實踐相適應的問題,而不能僅僅停留於學生的道德認知階段,必須使學生的道德從認知,深化到「情」和「意」層面,並最終落實於道德行動上。真正的道德教育應該是對學生心靈予以喚醒和觸動的,讓學生在自我選擇中實現道德自律、內心淨化和思想的昇華。但長期以來,我們的道德教育忽略了學生的內心世界,被簡單地等同於對行為規範的訓練和學校規章制度的遵守。

固然,規範和紀律對學生道德習慣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對學生德性的養成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如果只限於此,道德教育的結果就只能停留於他律的層次。況且,這些學校的規範和紀律往往是按照教師這些**的標準而制定的,帶有濃厚的**化色彩。

它「是以成年人的價值偏好為標準,在教育目標、組織管理、課程與教學等學校執行的關鍵環節體現成年人的意志,公開或隱蔽性地不承認兒童的獨立人格,不承認兒童當下的價值和享受當下的生活的權力」[1]58。在此,**的思想和要求凌駕於學生的生活之上,**用自己的偏好和標準代替了道德,學生的學校生活被嚴格控制著。這樣的規範和制度實際上不屬於道德的範疇,相反,是對道德的僭越。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獨立性、主體性要求會更加強烈,價值觀的選擇會更加的多元。犧牲學生獨立性和主體性的道德要求,很難得到學生的認同,他們或者會以一種「冷漠的態度」予以牴觸,或者會以一種「反道德」的姿態進行反抗。而且在這種靠規範控制的環境下,學生面對的不是具體的人,師生關係被異化為學生與規範的關係,學生對道德價值的精神追求也便蛻變為在行為上對規範制度的不予違反。

這種簡單化、規則化的道德教育,很難說其本身具有道德性。它忽視了對學生深層次思想情感的滋潤和培養,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內心體驗和差異性。因此,道德教育的內容便很難內化為學生的德性品質。

另外,學校進行的是一種「純」道德教育,而學生作為一名社會成員,他們的內心必然會產生思想困擾、價值疑惑和人生目標的迷茫。這些問題因為學校道德教育的簡單化和粗糙化而不能得以疏導和引領,由此,造成了學生對學校道德教育的信任感降低,對道德教育行為的逆反。在此過程中,他們的思想在慢慢變質,心理在慢慢變形。

面對學生自殺或傷人的新聞報道,我們往往把更多的責任歸於當事人的心理脆弱和扭曲,但我們該不該為我們道德教育的「失職」而捫心自問呢?

三、道德教育的專門化

高德勝在《道德教育的20個細節》這本書的結論部分指出:「現代道德囿於『教育是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的活動』這樣的結論,偏執於教育者的主觀意志,將德育僅限於有目的的影響和活動。」[1]196的確如此,現在我們的中小學校道德教育呈現出很強的程式化、專門化傾向,有規定的時間(班會或報告會),規定的人(政教處老師、班主任)以及規定的內容(更多的是對校規的學習和重溫)。

不可否認,這些活動也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道德教育――這種涉及人的精神與靈魂的活動,更多地需要依靠「非德育活動」①來完成。前蘇聯道德哲學家德洛布尼斯基認為:「道德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侵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道德的表達方式也是多樣的。

因此,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於各種複雜的滲透的方式完成,而細節教育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正好較完美執行著豐富的優秀道德意識的滲透。」[3]在此,我們可以認為,有效的道德教育源自於對學生日常生活的滲透,道德習慣應該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存在於現實的生活中。從學校教育角度理解,道德教育應該內在於學校的整個教育活動本身。

只要教育活動展開,道德教育和道德影響就會發生作用,它不是超越於學校教學之外的一項工作。只有讓道德教育走出「專門化」,全面融合於學校生活和學生生活中,從生活的細節開始,去關注不同學生的道德困惑和精神現狀,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交往,學會尊重,學會承擔責任,不斷修正和提公升自身的道德,最終他們才能夠學會如何更好地生活。這就要求我們的學校和教師,不但是道德精神的傳授方,更應該成為道德精神的體現者,他們應該凝聚為一股教育的合力,營造一種利於形成積極的道德認知和情感的氛圍,同時不能忽視自己在道德教育過程中的情感和信念本身就是一種無形但又強大的道德教育力量。

這樣,道德影響就會存在於學校教育的所有方面,學校整體生活對學生都會產生道德影響。學校和教師讓學生置身於一種有道德的生活情境中,在這裡,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道德的暗示,增強道德行為的抉擇智慧型,形成道德能力並最終走向道德自覺。這樣的道德教育才會有生命力,因為這種學生身處其間的日常道德生活對學生的影響更廣闊,也更深遠。

教育的本質是引領人走向精神的至善和生活的幸福。德育本應該貫徹在德、智、體、美等教育實踐的各個方面,成為人們至善精神和幸福生活世界的奠基。今天,功利化思想在我們的教育中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以何為生」的知識傳授成為教育的最大追求,道德教育成為知識教育的陪襯。

人大附中校長劉彭芝在《中國教育報》上撰文:「如果說目前的中學教育存在隱患的話,最大的隱患是德育;如果說中學教育有可能出現問題的話,最可能出在德育上。」[4]筆者認為,這句話絕非危言聳聽。

道德教育的本質在於鍛造人格、美化生命、提公升生活質量,招引人走向希望和幸福。所以,道德教育的過程首先應該是乙個思想和精神在成長中不斷豐盈的過程。這個過程應融合於學校的整個教育活動中,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廣泛而深遠地聯絡在一起。

道德教育反思

中國素稱 禮儀之邦 歷來有重視道德教育的傳統。孔子視 禮 為最完美的倫理規範和制度,把守禮和越禮分別視為道德上的大是大非。而禮儀本身並不是道德,卻被認為是一切道德之源。學校和家庭中的禮儀訓練,如果被賦予道德內容,它就是道德教育一種有效的手段或途徑。任何目的的實現,有賴於一定的手段。德育 道德教育不純...

中日道德教育的異同

日本的教育素有 戰略教育 之稱,既重視科學技術教育,也注重對道德教育的強化和充實。中日是兩個意識形態與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在道德教育方面有著各自不同的特徵,同時也有共同的地方。研究其異同,對我們的道德教育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不同點1 道德教育表現的顯性化與隱性化不同 日本的道德教育是 看不見的道德教...

關於中職生禮儀和道德教育的思考

作者 唐甦合 廣西教育 c版 2013年第09期 摘要 闡述禮儀規則和道德規則,分析中職生禮儀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加強禮儀和道德教育,促使中職生自覺遵守禮儀規則和道德規則的方法。關鍵詞 中職生禮儀教育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450 9889 2013 09c 0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