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教學反思

2023-01-30 17:57:04 字數 1621 閱讀 8093

篇一:望洞庭教學反思這首詩中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很多的比喻句。先是把月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後是把洞庭湖比作**盤,把洞庭山比作青螺。

「未磨的鏡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所以這個比喻句要結合詩的意境來解說,並要先向學生介紹古時候,使用銅鏡,都是要先打磨一番,才能照出樣子。月光下的湖面和銅鏡都是朦朦朧朧,故這句比喻句真是妙不可言。

  教學這個比喻句,給我乙個很大的感觸: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教學,不應該僅僅為了應付考試,而讓學生牢牢記住乙個所謂的「最正確」的答案。否則,學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培養得起來,寫作時運用比喻的慾望和樂趣也將大大減少。

  篇二:望洞庭教學反思今天教了《望洞庭》這首詩,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隨即我寫下了這首詩的反思。《望洞庭》是詩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時有感而發。

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和諧、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盤。學生通過學詩看課件**,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就打破了傳統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後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充分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揮想象的空間。

因此,在上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從學生已知入手,**未知。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在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節,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建立自讀自悟的機會。

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教學效果不錯。  之後,我引導學生**書上的插圖,再結合詩句說一說詩中所描寫的景色,想象詩句中沒有提到的內容,然後讓他們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記敘文。

因為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多同學想象豐富,寫得很優美,想象豐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說得較空洞,寫得很不連貫。這是目前必須思考的乙個問題。

  篇三:望洞庭教學反思    《望洞庭》這首詩中,用了三處比喻:「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盤裡一青螺。

」其中,把無風的湖面比作未磨的銅鏡,參考資料上這麼說:「未磨的鏡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至於把君山比作青螺,原因為:

「相傳君山為72位螺娘娘忍痛脫下的螺殼所化,使來往的船隻有地方停靠,不會被惡浪吞沒。把山比作青螺,表達了詩人對這些救苦救難螺娘娘的讚美,也寄託了人民的美好願望。」  教學時,我出示精美的**,並據此講解,使學生體會到古詩中多處設喻的恰當、美妙。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是,課後的練習中,凡遇到「平靜的湖面像什麼?」這類問題,學生千篇一律都答「鏡子」。

另外在平時的習作中,樂用比喻、善用比喻的學生也是少之又少。這說明我的教學還是出了問題。  問題一,沒有向學生強調古今詞義的變遷。

想想看,現在的玻璃鏡既光且亮,用它來比喻「平而不滑、明而不亮」的水面,還是合適的嗎?  問題二,在不同的人的眼裡,因某事物引起的想象是各不相同的。就說這君山,在唐代劉禹錫的眼裡是螺娘娘的化身,顯得那麼柔美。

而到了清代,在曾、左、胡、彭四位詩人合詠的《詠凌雲塔》中,它就成了一塊「青墨」,洞庭湖則是「硯池」,好一派磅礴的大氣。那麼,我們在課上,僅僅引導學生體會詩中比喻的精妙,怎麼夠呢?  總之,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教學,不應該為了應付考試,而讓學生牢牢記住乙個所謂的「最正確」的答案。

否則,學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培養得起來,寫作時運用比喻的慾望和樂趣也將蕩然無存。

望洞庭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是描寫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詩。望洞庭 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秋天轉任和州,行經洞庭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寫洞庭湖詩大多氣勢雄偉 境界壯闊,如孟浩然的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 再如杜甫的 吳楚東南坼,乾坤...

《望洞庭》教學設計

秦川中心小學付春桃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能力目標 能憑藉課文插圖或通過理解古詩大意 課外吟誦劉禹錫的其它古詩。情感目標 感悟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教學重點 想像這首詩描繪的優美景象,感受詩人筆下的...

望洞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學習並識記生字詞。2 能有感情地朗誦 熟練地背誦詩歌。3 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並能寫出本課題 望洞庭 一詩所描繪的景色。4 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教學重 難點 領悟詩的意思,感悟詩情,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