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望廬山瀑布》反思

2021-07-09 22:16:57 字數 1150 閱讀 2875

引領學生鑑賞古詩的魅力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對廬山學生尤為熟悉,為此我設計的匯入是「故地重遊」,重訪廬山,遊覽西林寺,從而引出蘇軾的《題西林壁》。在了解作者方面,課前我已布置學生蒐集了作者的相關資料,但是由於學生匯報時總會犯照本宣科的毛病,大段大段的資料文字很生硬地讀下來,最後還是不知所云。所以在匯報的時候,我讓學生通過自己蒐集的資料,用一兩句話介紹你了解的蘇軾。

這樣請兩三個學生,蘇軾的身份也就明朗了。然後,我打出ppt,顯示蘇軾的生平,學生邊看我邊解釋「蘇軾作為一代文學家,為後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今天我們所讀到的《題西林壁》正是其中之一。」自然而然地進行過渡。

而在理解「嶺峰」的區別時,課前先讓學生查字典,上課時通過**幫助學生區別,在這裡,我還設計了請學生用一兩個四字詞語形容嶺峰的特點,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連綿起伏、高聳入雲」之類的詞語,再把詞語套入到解釋中,解釋就更加完整了。 然後,在理解「遠近高低各不同」時我花費了大力氣,設計了乙個小練筆,假如你到了廬山,從不同角度你會看到怎樣不同的景色,怕學生一時思路打不開,我還找了不同角度能看到的各種**供學生參考。這個環節,學生寫得都挺不錯,部分學生還用上了剛學過的《雅魯藏布大峽谷》中的一些詞語和表達方法。

一開始我的想法是,通過這樣的練筆,學生就更理解了不同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然而這並不是重點,重難點都落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作者雖然已經從不同角度觀賞了廬山,但還是沒看清他的真面目,因為他身在廬山中,看不到全景。由於在前面小練筆的時候過多,所以在理解難句時時間反而壓縮了,感覺學生的理解還不夠深刻。

而且為了幫助理解,我所舉的《畫楊桃》的例子也不夠恰當,經紀老師點撥,我才明白,《畫楊桃》更傾向於「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麼就畫成什麼」,與本文主題並不一致,可比性不強。相反用「盲人摸象」或觀察學校的方式可能更為妥帖。

關於遊山西村引導學生說出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情感。而結束了詩句理解和體會感情後,又把重點轉移到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千古傳唱的名句上,在這裡我設計了乙個拓展題,即舉出實際例子運用這個名句,使學生加深對這一名句的理解和運用。到這裡,整首詩的教學算圓滿完成。

通過這一首古詩的教學,讓我切實體會到:古詩的理解和意境對中年級學生來說是相對較抽象的,確實得充分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及時引導學生找到突破口,並多給學生交流和說的機會;還不能丟了「讀」這一環節,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多角度地讀,在讀中感悟,層層深入體會詩的意境。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

望廬山瀑布 這首詩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首句 日照香爐生紫煙 香爐 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於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彷彿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公升起了...

古詩《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

在這堂課裡我設定的目標有兩個 1 詩配樂的形式,增強古詩的感染力,提高幼兒誦讀古詩的興趣。2 理解詩句,能完整朗誦古詩。我先讓幼兒 了瀑布 帶給幼兒充分的直觀感,感受又高又大,氣勢巨集大,景色非常美麗壯觀的瀑布,讓幼兒對瀑布有乙個較為深刻的印象,然後再告訴幼兒 古代有位偉大的詩人叫做李白嗎?有一次他...

《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及反思

教學目標 1 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活動 1 學生自讀 初讀課文 要求正確 流利。學生自讀後質疑不懂的讀音,老師帶領學習 疑 字。2 同桌自讀古詩。學生給古詩找停頓處 重音處 老師範讀,通過範讀,幫助學生確定停頓處及重音處。3 同桌互讀,老師巡視指導,給有困難的學生予幫助。4 指名讀古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