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活動

2023-01-29 11:36:02 字數 3377 閱讀 9461

從廣義上講,實踐活動包括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形成、建立數學概念過程中所親自進行的動手、動腦、動手等一切操作活動,它貫穿與數學教學的始終。數學教學中實踐活動一般分為課內實踐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兩種方式。課內實踐活動以解決單一的知識為主,活動內容一般課內完成;課外實踐活動相對範圍較寬,多用於眾多知識點的學習和綜合能力的訓練等,而且活動時間較長。

它的內容的選擇和活動方式的設計應加強思想性,提高知識性,突出活動性,增強趣味性,注意普及型,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教師設計實踐活動一般要從緊密聯絡教材和學生生活來考慮,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一、動手做的實踐活動

動手實踐是新課改所提倡的學生學習方式之一。解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其實就是讓學生感悟知識、鞏固知識、應用知識的過程。例如,在教學「截乙個幾何體」時,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從不同的角度去切割正方體、圓柱體等,從而觀察並體會到不同截法所產生的不同截面,再結合動畫演示,老師只要稍加指點,學生便可以清楚理解和掌握,使學生不再對所學的知識死記硬背;在教學「變化的魚」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將座標不斷變化過後的圖形一一繪製出來,然後對比並觀察圖形的形狀和位置有何變化,從而抽象出座標變換與圖形變化之間的關係;在學習「正方體的展開圖」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剪一剪----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解決下面的問題:沿著稜將正方體剪開,你能法得到哪些平面圖形?與同伴交流,讓學生將各自得到的圖形貼到黑板上(重複不再入選);(2)歸歸類----引導學生將十一種不同型別的展開圖進行分類;(3)再思考----為什麼同樣的正方體能展成這麼多種平面展開圖?

你是怎麼做的?剛才的分類完整嗎?你是怎麼考慮的?

讓學生在體驗探索過程的數學活動中,經歷「做好數學的過程」。

這些教學活動的設計改變了以往的簡單化的學習模式,把學生手的動作和腦的思維結合起來,以活動促思維,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遊戲競猜實踐活動

數學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遊戲競猜活動巧妙的結合起來,將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在教學「遊戲公平嗎」一課時,開展小小的課內遊戲:我宣布遊戲規則後,讓學生三人一組,一人做甲,一人做乙,另乙個人記錄和監督,體驗轉轉盤、擲立方體、摸球等遊戲過程,並要求在遊戲結束後,思考遊戲為什麼不公平或者為什麼是公平的?

怎樣才能保證獲勝?有什麼技巧?能不能用自己的話總結一下。

然後讓大家帶著這個問題與同桌一起做遊戲,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在遊戲時學生積極思考,緊張探索,接著又是熱烈的討論。

最後我請同學代表到講台上發言,這位同學的發言十分精彩,大家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十分到位,在活動中知識得到了內化,思維得到了碰撞,能力得到了提高,體會到了合作的重要性,這樣的學習活動學生才會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三、時間測量實踐活動

聽到的終會忘掉、看到的才能記住、親身體驗過的才會理解和運用。因此,要加強課外實踐活動。例如學完了「利用全等三角形測量距離」一節,可以設計這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組實踐測量一下學校內兩個花壇之間兩端的距離及兩幢教學樓兩端的距離;「垂線段最短」性質學完了,利用體育活動時間讓學生跳遠,並測出自己的跳遠成績:

四、小課題研究實踐活動

在這個資訊時代,學會收集、分析、處理資訊愈來愈顯得重要,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把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些問題抽象出來,轉換成數學問題設計實踐活動。例如在學習了一次函式知識後,讓同學們去調查、整理兩大移動電信公司資費標準情況,以及其它有關電信資費的資訊,並在課後研究:『請根據你父母使用手機的實際情況,用你學過的函式知識給你的父母設計一種合算的通訊業務,並推薦**方』;學習了「資料的收集與處理」後,可以就『吸菸的危害』進行研究,先分組通過問卷等形式展開調查,然後對所得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後,撰寫小報告,並對調查結果提出自己的看法跟合理性的建議。

《標準》指出課題學習要「更多的把數學與社會生活和其他學科知識聯絡起來,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不同數學知識以及數學與外界之間的聯絡,初步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課題的確定還可以從與數學相關聯的學科問題中選取,比如,學習「**分割」之後,展開**分割與**、美術關係的研究。

要練說,得練聽。聽是說的前提,聽得準確,才有條件正確模仿,才能不斷地掌握高一級水平的語言。我在教學中,注意聽說結合,訓練幼兒聽的能力,課堂上,我特別重視教師的語言,我對幼兒說話,注意聲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揚有致,富有吸引力,這樣能引起幼兒的注意。

當我發現有的幼兒不專心聽別人發言時,就隨時表揚那些靜聽的幼兒,或是讓他重複別人說過的內容,抓住教育時機,要求他們專心聽,用心記。平時我還通過各種趣味活動,培養幼兒邊聽邊記,邊聽邊想,邊聽邊說的能力,如聽詞對詞,聽詞句說意思,聽句子辯正誤,聽故事講述故事,聽謎語猜謎底,聽智力故事,動腦筋,出主意,聽兒歌上句,接兒歌下句等,這樣幼兒學得生動活潑,輕鬆愉快,既訓練了聽的能力,強化了記憶,又發展了思維,為說打下了基礎。五、數學主題閱讀實踐活動

數學主題閱讀是就乙個確定的數學主題或內容,由教師或學生自己選擇一些相關的文獻,由學生自主地進行閱讀學習;或者指導學生有效的利用網路收集資料、選取資料、合作學習等。例如,學習了勾股定理之後,給予學生與此有關的文獻、以及相關的**,要求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了解勾股定理的歷史,以及勾股定理的不同證法,最後通過撰寫閱讀報告或小**或製作ppt等形式,進行交流。這樣的教學活動,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同時,還能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教書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為熟悉的一種稱呼,從最初的門館、私塾到晚清的學堂,「教書先生」那一行當怎麼說也算是讓國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種社會職業。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並非源於教書,最初出現的「先生」一詞也並非有傳授知識那般的含義。《孟子》中的「先生何為出此言也?

」;《論語》中的「有酒食,先生饌」;《國策》中的「先生坐,何至於此?」等等,均指「先生」為父兄或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其實《國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長者,有德之稱」的說法。

可見「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師」之意,倒是與當今「先生」的稱呼更接近。看來,「先生」之本源含義在於禮貌和尊稱,並非具學問者的專稱。稱「老師」為「先生」的記載,首見於《禮記?

曲禮》,有「從於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其中之「先生」意為「年長、資深之傳授知識者」,與教師、老師之意基本一致。

課本、報刊雜誌中的成語、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學生寫作文運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運用也很難做到恰如其分。為什麼?還是沒有徹底「記死」的緣故。

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每天花3-5分鐘左右的時間記一條成語、一則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寫在後黑板的「積累專欄」上每日一換,可以在每天課前的3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解,也可讓學生個人蒐集,每天往筆記本上抄寫,教師定期檢查等等。這樣,一年就可記300多條成語、300多則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終究會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

這些成語典故「貯藏」在學生腦中,自然會出口成章,寫作時便會隨心所欲地「提取」出來,使文章增色添輝。

可以說實踐活動是課本知識的延續,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走向社會,通過查閱資料、參觀、調查,在參與生活中體驗生活,增加許多課本學不到的知識,這些知識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判斷能力,推理能力,擴大學生自由探索的空間,學生視野開闊了,思考的空間增大了。總之,實踐活動能把課堂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在活動中增長知識。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

課題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反思 1 本教案是從乙個實際問題 正方形面積的兩種形式引入乙個陌生的一元二次方程,從而進入本節課的重點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但是在這個引入問題的時候,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如果在這部分用時間過長,後面內容 核心 沒有時間講解清楚,如果在這部分用時間過短,...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

一 教學設計 1 學習方式 對於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實際是平面幾何中對封閉的兩個圖形關係研究的第一步。它是兩個三角形間最簡單,最常見的關係。它不僅是學習後面知識的基礎,並且是證明線段相等 角相等以及兩線互相垂直 平行的重要依據。因此必須熟練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並且靈活的應用。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

臨河二中楊憲成 教材分析 1 本節內容是七年級下第九章 軸對稱 中的重點部分,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節課,由於小學已經有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故此節課應該是在加深對等腰三角形從軸對稱角度的直觀認識的基礎上,著重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定理及其應用,如何從對稱角度理解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和舊教材完全不同的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