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自然》教學設計和反思

2023-01-29 10:57:05 字數 4556 閱讀 2756

《親近自然—寫景要抓住特徵》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認真觀察景物;

2.學習寫景狀物的技巧,學會用多種手法寫景;

3.學習融情於景和借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1.明確話題,寫景抓住特徵,注重感情。

2.學習寫景狀物的技巧,訓練語言表達,學會用多種手法寫景;學習融情於景和借景抒情。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語:

自然是人類生活的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類不僅在物質上需要大地母親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尋求依託。當知時節的春雨飄落大地時,當秋風吹來誘人的果香時,感到喜悅、幸福的決不僅是農民;過去的政治家、文學家,每當失意的時候,就會寄情山林;就是我們中學生,當不堪學習重負,感到身心疲憊的時候,去野外踏青,不也能愉悅身心嗎?

可以說人對自然的情懷是與生俱來的。但不同的人,對自然的感悟有深淺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煙直」的審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我們閱讀過許多寫景的名篇,讀過之後,那令人心馳神往的景色彷彿歷歷在目,這其中有乙個重要的原因,也是需要我們來認真學習和借鑑的方面,就是能夠抓住景物的特徵。

二、請閱讀課本51頁「話題**」的內容,準備交流閱讀後的體會。

(交流時注意能有自己的體會,還要能舉出其他例子。)

三、在我們對大自然有自己獨特的體會的時候,如何用文本來把它表達出來呢?請閱讀52頁的「寫法借鑑」,這裡告訴我們那些重要資訊。

(景物描寫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點、還要突出感情特點。)

四、什麼是景物特徵呢?

景物的特徵就是某處景物在形態、布局、格調、氛圍等方面區別於他處景物的地方;換言之,它是一處景物所獨有的,它處景物不會有或者不會跟它全然相似的。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的景物不同,風、雨、雪的景物不同,高山、平野、沙漠的景物也不同。同一類景物由於時間、地點、時代的不同,也賦予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徵。

寫作時就要考慮時間的特點、地點的特點、時代的特點。就是說,在你的筆下的景物,要能夠留給別人鮮明的不同於一般景物的印象。

五、如何抓住景物特徵,抓住景物特徵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呢?請看下列例子:

例1:「……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乙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他的胯下逃走了。」

例2:「月亮公升起來。院子裡涼爽得很,乾淨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潮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軟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他懷裡跳躍著。

要問白洋淀有多少葦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葦子,不知道;只曉得每年蘆花飄飛蘆葉黃的時候,全澱的蘆葦收割了,垛起來,在白洋淀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

這女人編著席。不多一會,在她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澱裡,澱裡也是一片銀白的世界。

水面隆起一層薄薄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例3:「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

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班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是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小提琴)上奏著的名曲。

」對上面的三段文字的描寫有自己理解的請談談看法。提示:可以從描寫物件、時代、時間、地理、各自的特徵等方面去思考,也可以比較著去思考。

第二課時

在上節的基礎上分析解決如何寫景的問題及情景交融的寫法。

一、景物的特徵要通過描寫來體現,如何描寫才能體現景物特徵?

請同學們先看幾個例子,賞析一下,分析這些景物描寫美在何處?寫的好,好在**?

[例1]「秋天的陰山,像一座青銅的屏風安放在它們(指包頭和呼和浩特) 的北邊,從陰山高處拖下來的深綠色的山坡,安閒地躺在黃河岸上,沐著陽光。」 (翦伯贊《內蒙訪古》)

[例2]「桃林前面,有老百姓種的蕎麥,也有**和玉公尺這一類高稈植物。蕎麥正當開花,遠望去就像一張粉紅色的地毯,**和玉公尺就像是屏風,靠著地毯的邊緣。太陽光從樹葉的空隙落下來,在泥地上,石家具上,一抹一抹的金黃色。

偶爾也聽得有草蟲在叫,帶住在林邊樹上的馬兒伸長了脖子就樹幹搔癢,也許是樂了,便長嘶起來。」 (茅盾《風景談》)

[例3]「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鈴上奏著的名曲。」二、如何做到融情於景?

(1)寫景、狀物和抒情在一篇具體的文章中常常是結合在一起的。

因為寫景、狀物離不開抒情,而抒情又往往需要借助景和物。這就是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借景抒情」。如《詩經》中以乙個戍邊徵人的口吻吟唱: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乙個徵人在連綿的陰雨中回到家鄉,這場景或許是寫實的,但這兒的「雨雪」明顯投影上了徵人垂暮之年才返回家鄉,一切都「物是人非」的陰霾心境。

當然寫景、狀物和抒情在具體的一篇文章中,視其傾向性不同有時可以有所側重:或以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抒情只是投影在具體景物上的某種感受,即作者既尊重所寫景物的特徵,抓住特徵進行描寫,又在景物描寫的同時帶上「我」此時此地的主觀感受。如:

朱自清《春》中描繪的春雨圖。既寫出了江南春雨連綿不斷的特徵,同時江南雨景中田園牧歌般情味又是作者滲透在字裡行間的主觀感受。或以抒發某種感情為主線,景物只是藉以寄託的一種比擬和象徵。

也有許多文章將這兩者很好地揉合在一起。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在「借景抒情」前,用大量飽含感情的筆觸去寫景狀物,景物的描寫細緻生動,最後的抒情議論成為畫龍點睛之筆。

(2)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說的是古典詩歌的創作過程中,常採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那麼我們平時在寫作過程中又該如何做到融情於景,借景抒情呢?請同學們賞析下列例文:

例文1、

雨絲、綠海

下雨天,我的窗外真美!那一片綠綠的稻田,好大的一片,像一片海。而我這小樓就像乙隻船。

遠遠那兩叢樹林掩映的村舍,和稍近一點的那長著芒蒿的小丘,是這綠海上的島嶼;那環抱著我們的群山,在有霧的時候,就不是山,而是雲,是灰色、紫色、深藍、淡青的雲;而那些挺秀的電桿呢?那是帆檣,悠然地點綴在這綠綠的海上。

雨,靜靜地落著,落在稻浪上,深深密密地溶入那無邊的綠海浬。於是,你禁不住要俯在視窗,向那如絲的雨凝望。你是多麼想,想自己變成那只在綠海上翩躚著的白鷺,撲在那柔細清涼的雨絲裡,讓它沖刷撫慰著你的頭頸,和你赤裸的背。

你是多麼想,想投身到那被雨水濡濕的稻浪裡,泳著,拍打著雨水的花朵,和稻浪的波痕。讓你瑩潔纖細的身體,沒入那深深沉沉的綠海,去捕捉那柔柔細細的雨絲。

而當有風的時候,雨絲如珠簾般的,在淡灰的天幕前,暢快地斜斜地掃過去,掃過那波濤洶湧的稻浪,在那波峰上激起一片白濛濛的霧,給稻浪塗染上一抹夢痕。

你更會愛那不知什麼時候出現的兩朵深紅的傘花,持傘的人沒在深深的稻浪裡,只有那兩朵圓圓的深紅,在淺綠的海面上飄著、飄著,慢慢地,不像是要到**去,而只是無目的地那麼飄著,在斜風細雨裡。

你能不想到「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詩句嗎?

愛雨的人是不想躲開雨的。讓那雨絲的清涼,洗去你心靈上的塵;讓那雨絲的安閒,抹去你思想上的俗;讓那無聲的雨絲告訴你,那些躲在房中,關緊了門窗的人們,所永遠不會了解的,雨絲和綠海那心底的愛,和永恆的詩。

多希望你來!來看看我未關的窗,來看看我被雨絲沾濕了的窗簾,來看看為愛那如絲的雨而不肯關窗的我。

(選自《羅蘭散文)

例文2.

聽雨 今天又是乙個雨天,春雨綿綿地下著。昨天的考試又考砸了,我的心情也如這雨天一般陰冷。百無聊賴中我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場雨。

窗外的雨如煙似霧,密密地斜織著,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無聲無息中,滋潤了大地,滋潤了萬物。雖然,她少了夏雨的熱烈與狂暴,也不及秋雨的冷峻和肅殺,可是她卻有著夏雨和秋雨所沒有的優點那就是她雖然柔弱,卻有著「潤物細無聲」的強大生命韌勁。

淅淅瀝瀝的春雨,穿越我的靈魂,點點滴滴地落在了我的心上。

我被深深**撼了:是的,每乙個春天都會有連綿的春雨,所以每乙個春天才會有草木的勃發,百花的爭艷。這堅韌的春雨讓我們在歲月的流轉中,不論處於烈日酷暑,還是寒冬臘月,總有了希望,總有了等待。

這便讓我想到,在許多時候,我們的力量是微弱的,我們的處境也是困難的,但我們不能輕言放棄。因為只要不放棄,哪怕是最微弱的力量,微弱如柔美的春雨;哪怕是最平凡的努力,平凡如每年的春雨,我們也總會有希望,也總會有等待。

窗外的雨依舊下著,可我的心情分明已經晴朗了起來:不再哀嘆自身的渺小,不再懼怕學習的困境,相信付出總會有回報,亦如,雨後會有更綠的草,更紅的花。

例文3.

喜雨和苦雨

我的第一篇雜文,投給《自由談》的,叫做《故鄉的雨》。寫這篇文章,距今已經兩年多了,但我的情緒,彷彿還和兩年前一樣,一提起雨,總覺得它宜於鄉村,不宜於都市,宜於春秋二季,不宜於冬夏,宜於黃昏,不宜於白天,不過這只就一般而論,倘在海濱,我倒是喜歡夏天的暴雨的。

因為愛憎也得隨環境而變易的緣故。

其實我的喜歡春雨、秋雨、黃昏以及鄉村的雨,也正和我的環境有關係。我常喜歡翻翻書籍,尤其是詩人們的詠雨詩,看得多了,因此轉移了愛好。「黃昏卻下瀟瀟雨」,固然已膾炙人口,「隔個窗兒聽不得,淒涼又是點燈時」,也很能寫出這時候的心情。

元朝蕭漢傑《浪淘沙》詞云:「溼逗晚香殘,春雨春寒,灑窗填戶著幽蘭。慘慘淒淒仍滴滴,做出多般。

和霰撒珠盤,棲上更闌,芭蕉怨曲帶愁彈。綠遍堵前苔一片,曉起誰看。」

大自然的色彩教學設計和反思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式如下 1 運用季節進行匯入 用多 引導學生借助自然風景與攝影 繪畫作品,觀察一年四個季節的色彩變化關係。引導學生進行色彩感受並運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在描述過程中,啟發學生討論每一副 的色彩感受。如 秋天樹葉的暖色 湖水的藍色,樹木的綠色等。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景物色彩產生變化因。2 ...

教學設計和反思

0的認識 教學設計 李豔一 教學背景 1 面對學生 小學 2 學科 數學 3 課時 1課時 二 教學課題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9頁 0的認識 三 教材分析 0的認識 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數學第一冊第三單元 1 5的認識和加減法 中的內容。教材先通過三幅畫展示乙隻可愛的小猴逐次把2只桃吃光的...

教學設計和反思

我最好的老師 教學設計和反思 執教 張小芳 教學目標 1 正確讀記 出人意料 目瞪口呆 饒有趣味 等詞語。2 讀懂文字,體會本文體現的科學精神的內涵。3 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明確目標 1 學生快讀課文前 閱讀提示 勾畫學習目標。2 分解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