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給冷水加熱》教學設計與反思

2023-01-29 06:00:04 字數 4016 閱讀 433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水加熱後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過程與方法:

(1) 從影響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因素去分析水加熱後產生的變化。

(2) 設計實驗,觀察水加熱後重量和體積是否發生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樂於發現新問題和願意積極探索的情感。

【教學重點】:關注水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

【教學難點】:設計實驗,觀察研究熱水袋受熱上浮的原因。

【教學準備】:

小組:裝好水的試管、燒杯2只、毛巾、冷水袋、水槽

教師:台秤、熱水瓶、冷水、裝好水的試管、冷水袋、水槽、毛巾、課件。

【教學過程】:

一、演示實驗,引出問題。

1、出示一杯熱水、乙個冷水袋。

師:這是乙個冷水袋,現在老師把這小袋冷水放入熱水中加熱。它可能會發什麼什麼變化?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出示課題:課件及板書)

師(演示將冷水袋放入開水中):在接下來加熱的時間裡,這袋冷水袋可能會發生什麼變化?

生:水溫會慢慢的公升高。冷水袋過一會可能會浮上來。

師:你為什麼這樣猜測?有什麼依據?

2、觀察結束,交流發現。

師:經過一分鐘的加熱,這袋冷水變熱了嗎?(老師將水袋擦乾後,請靠前的學生感覺一下)

生:水溫已經公升高變成熱水了。

師:現在我將這袋加熱過的水放到冷水中, 我們先猜猜看它是沉的還是浮的?

學生猜測後,教師演示。

師:在剛才的活動中,我們觀察到這袋冷水在熱水中的沉浮是怎樣變化的?

生:是沉的!

師:現在加熱後的冷水袋是沉的還是浮的?

生:浮起來了!

課件:我們對冷水袋加熱後會上浮怎麼解釋呢?

師:跟據我們在第一單元所學的知識,你覺得這可能跟什麼有關?

生:水的重量

生:水的體積……

課件:(記錄重量和體積)

3、實驗研討。

課件出示問題:

加熱水後重量發生變化了嗎?怎樣用實驗證明?

加熱水後體積發生變化了嗎?怎樣用實驗證明?

師生研討,交流研究方法。

預設方案:

重量研究:用稱的方法,分加熱前、加熱後、冷卻後。

細節討論:稱前都要保持袋表乾燥。

體積研究:給冷水杯做記號再加熱法、套環法等。如果學生沒有提出書本方法教師展示材料,進行引導。

師:老師這裡有這麼一些材料,你們來想想,用它們能幫我們證明水加熱後體積是否發生變化?(展示材料)

學生講述辦法,教師操作演示。並講解細節:水要裝滿,不能有空氣、氣球皮要紮緊別讓水漏出來了等。

師:為了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觀察變化, 老師提前做好了這樣的試管,我們一起來觀察吧。在開始試驗前,我們有幾個要注意的地方,我們一起來看下!

課件出示要求,學生齊讀。

生:那封口的氣球皮就會鼓起來。

師:當然,這只是我們的猜測。接下來,我們用實驗去驗證我們的猜測吧!

5、學生開始小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6、小組匯報交流實驗結果:水變熱後重量不變,體積增大。

(板書:重量不變,體積增大)

三、活動彙總

1、整理分析

(1)提問:水在變熱過程中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我們觀察到了什麼現象?

(水受熱以後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2)思考:我們對熱水在冷水中上浮又怎麼解釋呢?

2、現學現用,課後鞏固(課件出示練習題)

(1)提問:為什麼燒開水時,水壺中的水不能裝得太滿?

(2)我們來判斷:相同體積的50℃的熱水和10℃的冷水相比較,()

a.兩者一樣重b.熱水重c.冷水重

(3)同樣重的50℃的熱水和10℃的冷水相比較,()

a.熱水的體積大b.冷水的體積大c.體積一樣大

水加熱後重量是否發生變化研究記錄單

水加熱後體積是否發生變化研究記錄單

《給冷水加熱》教學後反思

在三年級下冊 「溫度和水的變化」單元,學生們通過觀察**了溫度和水的形態變化的關係,對物質由於溫度的變化而產生的顯著變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單元,將帶領學生繼續觀察**物質在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不易察覺的變化,主要是熱脹冷縮現象,以及熱量轉移(傳遞)的過程。

本課引領學生關注熱量的變化對物體的影響。冷水在逐漸變熱的過程中,會發生什麼變化?哪些方面產生了變化?通過「水受熱上浮原因」的研究,引出「熱脹冷縮」現象的觀察研究活動。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對自己的課反思如下:

一、教學教法。

本課教學內容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給塑膠袋裡的冷水加熱。通過觀察冷水袋在熱水中加熱後會產生哪些現象,而引出學生對冷水袋沉浮變化的思考,進而引出本課的實驗**重心:

水在加熱過程中,它的質量和體積是否發生了變化?

為了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進行**,第一部分的實驗,我採用了演示的方法,引導學生結合已學的知識,如: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物體的溫度變化等。

對冷水袋在加熱過程中會發生哪些變化進行猜測,並討論原因,引出**主題。所以,實驗演示過程中我引導學生不僅要觀察冷水是否變熱了,更要關注冷水的其他變化。同時,我又讓學生進一步觀察:

「把這一小袋加熱了的水放在冷水裡,它是沉的還是浮的?」這是引發**問題的重要現象。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做出解釋(或推測)——設計實驗研究是接下來的關鍵。

我通過課件提出了兩個問題:

我們對冷水袋加熱後會上浮怎麼解釋呢?

可能是:1、水在加熱的過程中,________發生了變化。

2、水在加熱的過程中,________發生了變化。

通過討論啟發學生從影響物體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體積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這部分,我充分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面對問題會怎樣進行思考;另一方面可讓學生對他們自己提出的解釋(或推測)有乙個辨析的過程。

最後把問題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變的情況下,體積的變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而水的體積變化是由於水的溫度變化決定的。

第二部分:研究水受熱上浮的原因

通過上部分的交流和討論,明確了需要**的問題,接下來是怎樣實施**。我提出怎樣用實驗的方法來證明自己的想法。在本環節,我首先讓學生自由開動腦筋,設想各種方法,並予以肯定。

1、 重量變化研究。為了讓實驗更具說服力,我在本課教學中準備了乙隻精度較高的電子秤,讓學生能更通過實驗掌握更加精確的資料。但精確的資料出帶來了一些問題:

許多的小組在稱重量時,因為各種因素導致冷水袋在加熱前,加熱後,冷卻後的重量會出現增多或減少的現象。因此,我設計了一張統計表,統計全班的資料, 通過學生對資料的分析,認識到冷水袋在加熱過程中,重量基本沒變,而資料上的細微差異是因為其他的一些因素造成的誤差。

2、 體積變化的研究,我先鼓勵學生思考各種不同的研究方法,然後通過展示材料,逐漸引導到教材提供的**方法。通過研討,統一了實驗方法後。學生通過自主實驗:

把乙個裝冷水的試管放進熱水杯中,觀察到橡皮膜,從而推導出冷水受熱體積會膨脹。再把這個熱水試管放進冷水杯中,觀察到橡皮膜凹下,從而推導出冷水受熱體積會縮小。在這環節學生的印象應該是最深刻的,因為不但看了,還動手觸控過。

這一熱一冷下的橡皮膜變化,給學生留下了乙個直觀的實驗現象。

通過兩次對比研究,學生很自然得出:水受熱後體積會增大,水受冷後體積會縮小,而重量不變。

二、教學準備。

水在受熱過程中發生的變化有很多,主要包括:溫度的變化、體積的變化、形態的變化、溶解中水中的一些氣體會分離出來等。而這些變化往往會對學生思考冷水袋沉浮變化的原因帶來一定的影響。

因此,課前的準備就顯得猶為重要了。

為了本課實驗**的順利進行和科學規範。我在課前對實驗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改變:

1、 冷水袋的改變。在教材料是用乙個小塑膠袋裝冷水。採用這種方法,在冷水袋中容易留下少量的氣泡,而且塑膠袋本身在水中是浮的。

而這些現象是學生容易觀察到或早有認識的。所以冷水袋我採用了氣球。首先氣球皮本身比重比水重在水中是沉的,其次它的內壁平整,在裝水時能先好的排空空氣。

2、冷水的改變。為了最大程度的減少水中溶解的空氣在受熱後分離出現氣泡的現象。我在課前事先裝水燒開,減少水中溶解的空氣,降低了這方面對實驗的影響。

3、記錄單設計的改變。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描述和記錄實驗現象。我對體積變化的研究記錄方法採用了繪圖的方法:

讓學生在一支試管上補畫他們觀察到的氣球膜的狀態變化。使他們匯報交流中提供的資料記錄更具有了說服力。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評價

評價專案一級目標教學目標10分重點難點10分 難點確定目標設定重點確定二級目標 評價內容 得分目標確定 能從科學概念 過程與方法 情感 態度 價值觀三個維度制訂教學目標,並注重情感的體驗。5分目標設定準確 合理,具有層次性和可操作性。5分在學情分析基礎上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把握準確,切合學生實際。5分...

小學科學《做框架》教學設計與反思

做框架 是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形狀與結構 的第五課。本課主要通過動手製作 實驗活動,使學生認識和發現三角形框架是最穩定的結構,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可以加固正方體框架。教學思路如下 1 初步認識框架。通過三角形板與三角形框架的比較及四邊形框架的認識,讓學生知道什麼是框架。2 製作簡單框架。通過製...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教案細胞

細胞目的要求 1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知道什麼是細胞,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2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 洋蔥表皮細胞 其他植物的細胞 動物的細胞 人的細胞。2 洋蔥 鑷子。3 顯微鏡 滴管 吸水紙 小刀等。教學重點 認識各種各樣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形狀,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