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2023-01-28 07:00:05 字數 4766 閱讀 2159

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 教

學設計與

反思《使用工具》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槓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簡單機械又被人們習慣地稱為工具。

過程與方法:常識在實踐中解決指定的科學問題(如拔圖釘、鐵釘和木螺釘),發現做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並從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工具和機械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恰當地選用工具和機械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教學重點】選用不同工具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選擇不同工具解決問題的原因討論。

【教學準備】

記錄表(學生);常用工具,剪刀、螺絲刀、開瓶器、羊角錘、小刀、鑷子、

老虎鉗(教師);釘有三個圖釘、2個鐵釘、兩個木螺絲釘的木板一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新課

同學們,這個漂亮的窗花剪紙是用什麼工具製作出來的?(出示窗花剪紙)。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還能做些什麼事?(剪繩、剪指甲……)

那麼錘子能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出示錘子)

二、我們用過什麼工具

1、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我們常用的工具(板書課題:使用工具)

2、你還知道哪些工具?他們能幫助我們做什麼事?請大家在小組內討論一下,然後把工具名稱和能做的事情填在書本p2**內。比一比,哪些同學想地更多。

3、小組討論填表

4、小組匯報:

請乙個小組上台來介紹,並且可以使用老師講台上的工具做示範(提供工具)。

5、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對工具的使用已經比較熟悉,並且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了。那麼下面就請大家來幫我解決乙個問題。(啟後)

三、選用什麼工具好

1、老師這裡有釘有一些釘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釘子衝木板中取出來,請問我該選擇什麼樣的工具比較合適?

2)請小組內的同學先觀察一下釘在木板上的釘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說說你選擇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組長領材料,組織小組成員開展實驗

3、全班交流:說說你們剛才選擇的工具是最合適的嗎?

分組發言共同評論。

四、完成三項任務的工具選擇

1、請大家觀察p3的三幅圖,請你在右邊選擇最恰當的工具來完成這3項工作。

並且說說你選擇的理由。

2、油桶通過斜面推上車,比較省力;大石頭用撬棍當趕感去撬動比較省力;利用繩子和滑輪組成定滑輪可以很方面地將國旗掛到旗桿頂上。

3、教師小結:有一些很費力、很難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讓我們做的更好。

4、 請大家看p3工具的定義,深入理解。

五、全課總結:對於簡單機械,我們還有什麼問題想研究?

【教學反思】:

課堂活動:分兩大活動陣地進行**。其一,我們用過什麼工具。

在這活動中我安排學生回憶自己在生活中曾經使用過的工具,以調查表的形式展示出來。然後是統計自己組的同學功用過多少種工具。課堂氛圍很好!

學生統計的工具不少,應該說我們的學生還是有一定的使用工具的經驗的。例舉的工具很多,比如:剪刀、菜刀、老虎鉗、錘子、鑷子、螺絲刀等等,但有同學統計出了:

鉛筆、文具盒、電飯鍋、杯子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用品。其二,選用什麼工具好。在這一活動中,安排學生分組動手試一試用什麼哪些工具能把釘在木版裡的鐵釘、圖釘和螺絲釘起出來,並做比較:

哪種工具用著更省力且方便。目的為了讓學生在交流**中認識到:不同工具有不同用途,完成同樣的事情,使用恰當的工具能給我們帶來方便和省力。

最後對教科書上的幾項工作進行**,選擇使用滑輪、斜面、槓桿,讓學生對工具和機械進行再一次的觀察,最終讓學生明白什麼是簡單機械。

整堂課下來學生興趣高漲,熱熱鬧鬧的,可到最後總結以上活動,引出「機械」時,學生還是犯迷糊。關於機械的定義,書上的定義給我模稜兩可的感覺,書上是這樣闡述的:在工作時,能使我們省力或方便的裝置叫做機械。

我們都知道這個「省力」是針對力學上的,但是很多孩子對省力的外延無限地擴大化;還有對其另乙個中心詞「方便」,孩子對其也非常模糊;據我了解,原五上教材對「省力」也沒有明確地定義,現在突然提出,孩子自然而然對其的定義會擴大化,於是他們自然會想到「電飯鍋」、「鉛筆」。

課後想來:假如用力學去解釋那肯定能精確,但小學階段並不要求深入**力學原理。小學科學概念的廣而淺,有時候真為難到科學教師!

《槓桿的科學》

【教學內容分析】

《槓桿的科學》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中的第二課時。本課專門引導學生認識槓桿,是認識槓桿、輪軸、滑輪及斜面等幾類簡單機械中的一部分。它分為兩部分:

1、認識槓桿;2、研究槓桿的秘密。其中第二個活動是重點,活動選擇了槓桿尺作為研究材料,採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經歷運用槓桿尺開展實驗研究活動,通過觀察、實驗、記錄,以及對實驗資料的分析來認識槓桿省力與不省力的規律,並在**中認識到收集資料的重要性,發展學生利用資料來說明問題的能力。本課教材的安排正體現「科學學習要以**為核心」的科學教育理念,教科書並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槓桿的工作規律,而是要求學生觀察、實驗、記錄、分析等,這就為學生的合作**活動提供了開放的**空間,有利於學生自由地、創造性地展開活動,使學生的**能力和科學素養得以提高。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在生活中,學生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的經歷也是很多的,這很大程度上**於經驗的積累。在學習本課前,通過前一節課《使用工具》的學習,學生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已經初步認識了什麼是簡單機械,但學生可能並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課教材利用槓桿類工具在生活中運用最廣泛、最直觀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節課的研究,學生有類似的生活經歷,利於學生觀察並引發思考。

書中示意圖對槓桿的用力點、支點、阻力點很較直觀,很清晰。兩個活動安排有梯度。一是認識槓桿,先由撬棍引入槓桿的概念,然後分析槓桿的三個重要位置,接著引導學生分析了壓水井的壓桿、蹺蹺板工作時發揮作用的位置,並標出它們作為槓桿的三個點的位置,而後利用書中的圖,對於身邊的常用工具進行觀察、分析,使學生對槓桿類工具有初步的認識能力。

二是研究槓桿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礎後,利用槓桿尺研究槓桿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學生通過實驗,對實驗資料的統計分析,得出槓桿工作的規律也就水到渠成。

【設計思想】

《科學課程標準》提出了「科學學習要以**為核心」的科學教育理念。因此,小學科學課堂應以**為基礎,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不斷激發學生的活力,引導他們理解、認識、探索、發現,促進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本課的教學設計由生活入手,巧設疑問,激發興趣,引導學生盡早進入學習狀態。

接著由學生的發言自然地引出撬棍和槓桿的概念,通過觀察、尋找槓桿的三要素,從而初步認識了槓桿,通過辨別變形槓桿和尋找生活中的槓桿,加深對槓桿的認識。然後通過認識槓桿尺、除錯槓桿尺、分組實驗、統計資料、分析資料等系列活動,得出槓桿省力與費力的規律。最後通過「長短不同的兩根槓桿撬石頭」的討論,進一步加深對槓桿省力與費力原理的理解,提高學生應用科學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水平。

【教學目標】

1、從知識與技能:(1)槓桿有三個點: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2)有的槓桿能省力,有的槓桿不省力,有的槓桿不省力也不費力。(3)利用槓桿解決身邊的事情。

2、過程與方法:用槓桿做實驗、收集並整理資料,分析認識槓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到收集資料的重要意義,並且意識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整理資料,發現槓桿省力的原理。

教學難點:(1)槓桿在生活中的變形應用;(2)能從眾多看似雜亂的資料中,通過分析整理,發現槓桿省力的原理。

【教學具準備】

給每組學生準備:槓桿尺、鉤碼一盒、實驗記錄表

給全班學生準備:撬棍撬石頭的**、槓桿類和非槓桿類工具3—5種。

給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小結與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是做到科學與生活緊密結合。「從生活走向科學,讓科學回歸生活」,生活是科學教學取之不竭的資源庫,也是一本學生具有親身經歷的活生生的教科書。在本教學設計中,教師由生活中常見問題「如果碰到大石頭擋在路**你有什麼辦法把它移開嗎」入手,巧設疑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再從學生的討論發言中順勢引出槓桿的科學概念;在認識了槓桿的三要素之後,讓學生認識生活用具中的變形槓桿,出示部分生活工具讓學生辨別是否屬於槓桿,再到生活中找槓桿;在認識了槓桿的省力與費力的原理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這些活動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資源,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學習。

二是重視在實驗中學科學。槓桿現象對六年級學生來說是屢見不鮮的,但孩子很少對其中進行過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生活對槓桿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這種理解並不清晰,他們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經驗而不是科學知識。

本教學設計讓學生通過槓桿尺開展實驗研究,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槓桿是省力還是不省力與它的三個點之間的距離有關,並在**中認識到收集資料的重要性,發展學生利用資料來說明問題的能力。

《槓桿類工具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槓桿可以分為省力槓桿、費力槓桿、不省力也不費力槓桿。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認識到槓桿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個點的位置決定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不同種類的槓桿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條件下需要使用不同型別的槓桿。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不同槓桿的比較和分析

難點:找出不同槓桿的三個點和是否省力情況。

【教具準備】:長竹筷、棉線、紙盤、桿秤、螺絲刀、開瓶器、鑷子、油漆桶、啤酒、油漆桶、剝線鉗、核桃夾、長夾、小撬棍。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引入

遊戲:出示油漆桶乙個、啤酒一瓶、隔著講台的文具袋;長夾子、小撬棍、開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開,然後在裡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開啟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長夾子取隔著講台的文具袋。

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計畫

六年級科學 上冊 教學計畫 一 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 本單元介紹了常用工具槓桿 輪軸 滑輪 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尤其是結合常用工具和實驗器材設定了許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 活動,在 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第二單元形狀和結構 本...

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計畫

一 學情分析 六年級共有學生38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23人。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 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 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二 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共四個單元,每個單元8課,共32課。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 本單元介紹了...

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期末測試

姓名 班別 分數 一 想一想,填一填 每空2分,共20分。1 像小汽車方向盤那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 輪軸 我們生活當中很多地方都應用了輪軸的原理,如 螺絲刀 等。2 能量有很多種形式,而且能量可以互相轉化,例如太陽能熱水器是把太陽能轉化為熱能,你能再例舉出兩個 電熱水壺是把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