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科學素材教學反思教科版

2023-01-28 07:03:02 字數 4839 閱讀 9557

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調皮蘿蔔的啟示

在始業教育課布置了材料準備,這次不少學生都帶了,看來學生對科學課學習已經產生了一定的興趣,這是好現象。

當我說把帶的材料放到桌子上時,教室頓時有一陣哄笑聲——原來,有個同學帶了蘿蔔,個頭有手臂那樣粗,難怪有人叫「超大型蘿蔔」。

因為學校條件的限制,我們的科學課只能在教室上,而且往往都是演示實驗,今天就是這樣。我把學生的材料收集了一些放在講台上,包括橡皮、胡蘿蔔、原子筆、剪刀等物品。

在做同種物體體積輕重和沉浮關係的實驗時,我讓大家盼望已久的蘿蔔出場了。為了區別,我們統一把胡蘿蔔叫紅蘿蔔,把另外那個「超大型蘿蔔」叫白蘿蔔。

紅蘿蔔在水中是沉的,這跟書上的結論不一致,不過這沒有什麼關係,一切以實驗觀察結論為準,我分析是因為胡蘿蔔內部水分多少所致。

我把白蘿蔔放入水中,當然在這之前要學生先進行猜測,這樣大而重的蘿蔔居然是浮的,讓許多學生大跌眼鏡。當我拿起白蘿蔔,要對它進行切割時,學生乙個笑嘻嘻的,看來坐享其成的感覺也不錯。

因為白蘿蔔個頭大,我先橫切一刀,把上面那截放入水中,浮。

再順手把拿在手上的下截蘿蔔橫切,把中間段放入水中,浮。

這時,手中的那截的體積已經不是那樣大了,我水平切,放入水中,沉。

學生本來覺得這個實驗很簡單,所以到這裡已沒有太多的興趣,而這時候突然出現的現象馬上吸引了他們的眼球——這是怎麼回事,剛才都是浮的蘿蔔怎麼沉了呢?教室再次沸騰起來。

重新放入一次,還是沉。

「再切,老師」,有學生建議。

再切,另外的更小塊的蘿蔔又恢復到浮的狀態。

到底怎麼回事啊?學生乙個個疑惑了,大塊的蘿蔔是浮的,小塊的蘿蔔也是浮的,為什麼偏偏會出現那一塊沉的呢?學生紛紛發言猜測,但都沒有什麼依據。

我呢,運用我擅長的抖包袱功夫,就是不鬆口,已經有學生叫:「陳老師,告訴我們,這是為什麼?」

下課的鈴聲不客氣的響了,我故作遺憾的對學生說:「對不起,已經下課了,這個問題大家課外仔細思考一下,下節課我們公布正確答案。」

事後我分析,主要是因為這部分的蘿蔔處於下端,所以富含豐富的水分,也就是說,雖然都是白蘿蔔的一部分,但是它跟其他部位的蘿蔔的密度是不一樣的,這從剛開始放入水中整個蘿蔔的狀態也可以看出,那時候它是浮的,但是是頭部上浮的比較多,尾部下沉的比較多。

啟示:1、課堂意外是生成教學的契機,比如本課這個調皮的蘿蔔讓課堂充滿趣味,教師要善於隨機利用。

2、材料往往對實驗結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許多實驗中教師一定要慎重選擇材料,避免無意義的干擾,以免為難自己。

2、《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巧婦難為無公尺之炊

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這一課的主要教學活動是在兩組實驗上:1、同樣體積不同重量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2、同樣重量不同體積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前年上這個內容我用的是以前常識課的配套材料,學生在實踐觀察中獲得知識,明白:相同體積的物體重的容易沉,相同重量的物體小的容易沉。

在上課前一天,我專門到學校儀器室去找實驗材料。沒料到,儀器室根本就沒有什麼可用材料,有的只是一套以前自然課用的沉浮材料。很無奈,我們的課程從自然到常識再到科學,而我們的實驗器材還停留在自然教學的階段,這除了表揚我們中國人的勤儉節約之外,還能說什麼呢?

科學實驗是需要材料的。材料是學生解決科學問題,獲得科學知識、提高**能力的基本載體,是學生感受科學與生活的聯絡,體驗科學價值的重要資源。在**學習中,教師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有結構的材料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基礎和關鍵。

而現在,儀器室沒有配套的材料,如果都靠老師自行去解決,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自不要說,問題的關鍵是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材料,這勢必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後來這節課的教學我只能是用講授的方法完成,在我滿懷歉意對學生說因為缺少材料而無法做實驗的時候,我明顯看到學生眼中的失望。當時我還找了乙個教學錄象片斷,本想放給學生看的,後來因為教學中電腦沒有開也就是沒有**。

這幾天聽說《門衛、燒飯的都去教科學》的報道,心中很不是滋味,科學素質是如此的重要,而如此重要的一門學科卻處於尷尬的地位,無法保障具備一定教學能力的老師,沒有實驗必須的配套器材,沒有專門的實驗室……不知道上級主管部門在檢查的時候為什麼不多辦點實事?

還好,在開學的時候,我專門跟學校校長反映,說科學課的教學必須要有材料,特別是學生的學具。校長聽了建議之後立即同意,並督促總導處落實,終於在訂單上把3-6年級的學生學具給補上了,相信過一段時間學生可以告別無學具時代。

說實話,我的校長還是比較民主的。在群中,有的老師在抱怨沒有學具,在此我想作為科學教師,應該主動和領導反映,這是年應有的權力和責任,當然在跟領導說話的時候要注意語氣和方式,至於領導是否同意那不是我們能確定的。

思考:1、以比較優秀的成績來增加自己學科的分量,爭取學校的支援,做好科學課教學的硬體配置。

2、無論客觀條件如何,我們都要好好的重視自己,如果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學科,誰還會看重你?願有志向的科學同仁共同努力!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我給自己絆一跤

有這樣一句俏皮話:飯可以隨便吃,但話不可隨便說。在第三節課的學習中,我真的發現了乙個問題,那就是因為前面說話的不慎重,給自己設定了乙個圈套,雖然學生沒有留意——當然還有可能是限於我的淫威不敢提出。

西西,還是我自己坦白吧。

在第一課討論「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的時候,我給學生強調了一點,那就是「水中」,必須把什麼啤酒蓋、紙片、木頭、石塊等物體放在水裡,然後再觀察它們的沉浮。這樣做是有依據的。在舊版的這一內容中專門介紹了兩種放物體的方法,一種是放在水面上觀察沉浮,一種是放在水底再觀察沉浮,然後引導第二種放的方法更合理。

在修訂版的教師用書中,對這個部分的要求是這樣描述的:教科書第2頁的兩幅圖,是讓學生進行一項簡單的觀察活動一觀察磚塊、木塊在水中的沉浮,確定判斷物體沉浮的標準。同時,規定了操作的方法:

把物體輕輕從水面放人水裡,而不是把物體扔進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

好了,當時覺得這樣是正確的,沒有什麼問題,課也比較順利地上下來了。問題出在哪呢——就是第三課《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的研究上!讓我們一起來看課題,這個「在水中」,跟第一課《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的「在水中」應該是一樣的。

既然都要求是在「水中」,那第三課的橡皮泥放入水中也是應該先放到水底的吧?

如果這樣做,那橡皮泥還可以浮在水面上嗎?

喂喂,別急著否定!其實還是能的,只是這時候橡皮泥的形狀只能是做成空心的球形或者餃子形之類,但如果做成這樣的形狀,這一課中許多教學內容就無法實施了,因為教材有較大一部分內容是教學做成船形然後研究排水量大小導致浮力的大小變化。

這到底該怎樣去處理才比較合適呢?直到現在還是困惑。

思考:1、一位優秀教師的智慧型必須是精與博的有效結合。在專業技能和理論水準方面,必須力求精深;在人文精神和科研理念方面,必須力求廣博;在一般智力結構和特殊的思維品質方面,必須力求合理有效。

應變性、直覺性、靈活性、巧妙性、幽默性是教師智慧型的表現。

2、編寫人員要反覆錘煉教材,因為你們手中的作品是廣大教師教學中的重要藍本。雖然新教學理念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在平時繁忙的工作中老師們有多少時間去審視和重組教材呢?另外要積極與一線教師溝通,及時掌握教材實踐效果,順便還可以幫助一線教師答疑解惑。

4、《造一艘小船》:你選擇什麼貨物

要比賽了,學生都顯得很是興奮,因為按照我們的慣例獲獎的小組加分的。本次比賽的規則如下:

1、自由組合小組,人數控制在4-8人;

2、獲一等獎的所有小組成員加5分,二等獎加3分,三等獎加2分。

3、使用相同品牌和數量的橡皮泥,不能有其他的新增物。

4、運載的貨物分兩種,分別是彈珠和回形針,挑戰彈珠的有機會獲一等獎或二等獎,挑戰回形針的只能是爭取二等獎或者三等獎。

5、每個小組有2次機會,以最好成績作為評比成績。

上課了,首先是學生按小組進行前期準備,然後是已經準備好的小組進行比賽,我和科學課代表作為裁判分別負責監督和記錄。看著學生乙個個興奮的樣子,我心中暗喜,一節課又搞定了。

最精彩的部分是選擇貨物上。載1個彈珠是三等獎,2個彈珠是二等獎,3個彈珠是一等獎。而選擇回形針的話,載8個回形針是三等獎,16個回形針或以上是二等獎。

相比較而言,回形針的難度係數小一點,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大,但失去挑戰一等獎的權利,而選擇彈珠雖然有去爭取一等獎的可能,但其中的困難也是顯而易見的。看著學生慎重地討論抉擇,突然感覺到他們比以前又多了份老練和聰明。

啟示:1、給孩子乙個天空,讓他自己去飛翔;給孩子一條路,讓他自己去走;給孩子一些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乙個問題,讓他自己去尋找答案……其實在很多時候,教師應有意識地為學生設定這樣的機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成長,而我們也更清楚的走到學生內心,感受他們最真實的想法。

2、彈珠的難度係數還是大了點,有幾個小組勇敢地挑戰這個專案,但最終都沒能拿到一等獎,因為這個難度實在太大,因為我們學生使用的是那種小條的橡皮泥,估計是根本就不可能達到裝載3個彈珠,這樣就失去活動選擇的意義。今後是這方面的教學中我還應該更到位,做到心中有數。

5、《浮力》:是不是該放棄泡沫塊

如何測量浮力?教材提供的方法是利用測量計來測量,然後在杯子的底部裝了小滑輪,再根據「拉力+重力=浮力」進行測量和計算。在實際操作中我覺得使用泡沫塊存在兩個不足:

1、本課安排了2個實驗,實驗一是測量一塊泡沫塊不同浸水狀態的測量(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和全部浸入水中),實驗二是測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塊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泡沫塊很輕,所以在測量自重時基本上沒有多少體現或沒有什麼變化,從而很容易認為「拉力就是等於浮力」,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形成「拉力+重力=浮力」的正確認識。

2、泡沫塊自身質量小,但產生的浮力比較大,而我們使用的測力計的測量範圍是比較小的,特別是在實驗二測量中泡沫塊和大泡沫塊時往往因達到極限而出現彈簧拉到底的情況,這樣就不能很好的測出相關的資料。

寫到這,我想到另外乙個問題,這節課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知道「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而泡沫塊對形成這個科學概念的作用還是很有幫助的,因為它的體積變化對自身的質量影響不大,但體積變化造成浮力大小是很明顯的。

是不是要使用泡沫塊?如果不用,用什麼材料更能實現教學目標?木塊嗎?

思考:為了實現比較理想的實驗效果,教師必須對實驗材料進行認真的選擇。而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許多科學教師往往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材料組織教學,導致許多實驗**浮於表面,或是因為材料的不恰當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五年級科學下冊傳熱比賽教學反思教科版

教科版 五年級科學下冊說課稿 第二單元熱7.傳熱比賽 本節課主要進行不同材料物體熱傳導效能的比較實驗,分析熱的良導體與熱的不良導體在生活中的運用。積極發展學生對 的濃厚興趣。學生有了學習動力和創造性,上課就積極和老師配合。小組積極準備了塑料棒 木棒 鋼棒 杯子 熱水 蠟燭 鋼條 鋁條 銅條。為上好一...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總結

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總結 瞿興甫在這一學期,我繼續擔任五年級 科學 教學,越來越感受頗多。在教學過程中,與其說是我教學生,還不如說是學生與我共同學習,甚至有時是學生促使我教好 科學 課。在教學 科學 之前,我學習了課程標準,閱讀了相關資料。因為我通過幾年的 科學 教學,已經發現想上好 科學 課並不是那...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總結

2013 2014學年度第二學期 天湖小學五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唐昱在這一學期,我繼續擔任五年級 科學 教學,越來越感受頗多。在教學過程中,與其說是我教學生,還不如說是學生與我共同學習,甚至有時是學生促使我教好 科學 課。在教學 科學 之前,我學習了課程標準,閱讀了相關資料。因為我通過幾年的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