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月光曲》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2023-01-28 21:48:02 字數 5169 閱讀 6381

教學目標

1.從德國**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中,讓學生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並對學生進行美的的教育。

2.學習掌握「譜、萊」等9個生字,理解「譜寫、傳說、幽靜、恬靜、純熟、陶醉」等詞語,描述畫面進行語言訓練。

3.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體會貝多芬的情感變化。

2.引導學生體會由實在事物展開的適當的聯想,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彈奏第二首樂曲時的情和景,體會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層次。

2.範讀課文,指導正確朗讀課文。

3.講讀課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層。

教具準備

課件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同學們,說起月光,你一定會想起許多優美的詩句,回憶起許多與月光有關的故事或傳說。這一課我們就看看《月光曲》是如何誕生的。【出示課件1:

課題】(板書課題:月光曲)這篇課文很美,看哪些同學能自己讀懂課文,讀好以後能回答兩個問題:

1.《月光曲》是一首什麼樣的曲子,是誰寫的?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

二、自學課文,讀後提問

(結合句子訓練,幫助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1.《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

提示:《月光曲》寫的是乙個真實的故事嗎?(不是,是乙個傳說)

解釋「傳說」:是在民間流傳的故事。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關於什麼的傳說?(懂得《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關於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

3.《月光曲》是個什麼曲子?看誰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當的附加成分。

(通過練習,懂得《月光曲》是**家貝多芬譜寫的一首著名的鋼琴曲。)

4.結合學生回答,介紹貝多芬,以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課件2】

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家。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寫下這樣的句子:「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麼的幸福!」

5.歌譜同學們是知道的,根據歌詞寫譜,叫譜寫。如果沒有歌詞,單純作曲子,也叫譜寫,簡單的說法叫譜曲子。曲子寫好了,就叫什麼?(譜成)

寫曲子叫譜寫,寫出非常壯麗的詩,也可以說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詩篇譜寫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詩篇。

三、理解結構,引導分段

1.這一自然段最後說傳說是這樣譜成的。這一句在這裡起了什麼作用?

2.課文哪些段落寫了這個傳說?

3.那麼課文可以分成幾大段?

段意:①總的介紹。②關於《月光曲》的傳說。

4.這是乙個很動人的傳說,你們聽老師讀課文。範讀課文第二大段。

四、讀後提問,分清層次。

1.現在你們誰懂得了貝多芬為窮兄妹前後彈了幾首曲子?第幾首是彈的《月光曲》?

2.第二部分按照貝多芬彈第一首和第二首為根據,分成兩層。

出示【課件3】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第一層:第2—6自然段

第二層:第7—10自然段

五、進入情境,體會內心

讀講課文第二部分第一層。

1.指名讀本段第一節。

2.通過教師描述,帶入情境:

這個傳說,一開始就給我們描寫了乙個非常美的畫面:出示【課件4:相關**】我們彷彿看到乙個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萊茵河水靜靜地流淌著,貝多芬在一條幽靜的小路上散步。

同學們想一想,在這幅畫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還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根據故事的發展,畫面上還應該有什麼?(一間小茅屋,茅屋的牆壁上最好畫上視窗,而且從視窗裡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兩個人影。)

3.這兒離熱鬧的地方比較遠,又給人美的感覺,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我們就可以說這兒多麼幽靜啊!這小路就可以說幽靜的小路。

4.貝多芬就在幽靜的小路上散著步,他聽到從那所茅屋裡傳來斷斷續續的琴聲,當貝多芬聽到這斷斷續續的琴聲,而且在這僻靜的小鎮上,有人在彈他的曲子,他會怎麼想?請同學們聯想。

5.貝多芬正是這樣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後來還走進了茅屋。

貝多芬為什麼要走進茅屋呢?(他聽到了乙個姑娘和乙個男的對話後,走進了茅屋。)

(通過設問,啟發學生思考)

現在讓我們跟著貝多芬來到茅屋的視窗,便聽到了兩個人的對話。

(1)男女生分角色讀。

(2)讀後指導:

那有多好啊!這句話要把姑娘渴望能聽到貝多芬彈琴的心情讀出來。(板書:聆聽談話)

誰能根據說話的內容,加上適當的提示語,想象他們說話的神情、語氣。出示【課件5】

男的(  )地說

乙個姑娘(  )地說

同桌對讀。〖puxuewang.com〗

指名兩人。現在讓我們大家跟隨貝多芬來到小茅屋的窗外聽屋裡的談話。

6.聽到這裡,貝多芬可能會怎麼想?

(在這樣僻靜的地方,在這樣的茅屋裡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說明窮苦的人也愛我的曲子;但是他們又這麼窮,票價又那麼貴,我應該親自彈給他們聽,用我的琴聲讓他們得到藝術的享受。)

7.從哪乙個詞裡說明他一點兒也沒有猶豫,(就)說明他對窮苦人是非常同情,很有感情的。(板書:同情)

8.貝多芬進了屋,看到的是什麼情景,使他同情、感動,哪些詞語說明茅屋裡的姑娘和男的確實太窮?自己說說看,把這些詞語畫下來,再練習讀讀。

(一支、微弱、正在、舊、瞎)

指點:學到這裡,我們知道了吧,為什麼那琴聲是斷斷續續,因為彈琴的是個盲姑娘。

9.下面是貝多芬和他們的對話。指名分角色讀本段4、5兩節的對話。

10.讀後指導。

指點(結合示範):注意姑娘已經聽得入了神,他是那樣激動地說。

應該怎麼讀呢?要讀好,首先要理解。

解釋:純熟就是技術高超而又熟練。

出示【課件6】重點指導: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技術這麼熟練,感情表現得這麼深,盲姑娘會想,這彈琴的人是誰?因此課文上兩個您讀起來不一樣,第乙個是表示猜想,語調稍延長一些。後來她作出了判斷,彈得這麼好的,只有貝多芬,因此第二次;您就很肯定:

您就是——

示範;練習朗讀。

通過填充練習,小結課文。出示【課件7】

( )貝多芬走近( )茅屋,給一位( )( )姑娘彈琴,貝多芬的琴聲使盲姑娘( )。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講讀課文第二部分第二層。

2.總結課文、練習。

教具準備

課件教學過程:

一、前後銜接,進入新課

1.從前課匯入:第一課我們學了第一段第一部分,講貝多芬走進了低矮的茅屋,為盲姑娘彈了一首曲子。盲姑娘聽了貝多芬的曲子,那麼激動,那麼興奮。

上一課我們提到貝多芬說過:我的**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還說,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啊。

這時,貝多芬看到盲姑娘聽到他的曲子是這樣的興奮,這樣的喜悅,貝多芬心裡有什麼樣的感受?

2.師生對讀盲姑娘和貝多芬的話。

3.於是,貝多芬又給她彈了一曲,這個曲子就是《月光曲》。這首曲子是不是貝多芬早已譜寫好的,還是即興彈出來的?

從哪一句裡可以看出?(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4.同學們想一想,當時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著名的鋼琴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樣聽的?

他們聽著,聽著,又展開了怎樣的聯想?請你們看看插圖、帶著這個問題自學第二層。(學生自學)

二、感受情境,享受藝術

1.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聞名的鋼琴曲呢?這個情景課文中有這樣的描述出示【課件8】(老師讀課文: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讀後描述,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景:這個情景多美啊。

蠟燭滅了,屋子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那麼白,那麼亮,那麼美。為了描寫這個環境,課文中用了什麼詞?(清幽)這個「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給人寧靜的美感。

前面也講到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這兩個詞的意思加在一起是清幽、幽靜,都有寂靜的含義。但清幽有秀麗的意思。

月光是那麼亮、那麼美,也給人寧靜的感覺。

2.現在就請你們把這一節課文讀一下,眼睛閉起來想一想,月光怎麼清幽,小屋子裡是什麼情景?屋子裡人物的形象怎麼樣?(學生各自準備,同桌兩人對話。)

出示【課件9】例話:一陣風拂過,把蠟燭吹滅了。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照亮了茅屋。

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啊,這是乙個多麼美好的月夜呀,身邊的窮兄妹是這樣的窮苦,他們同樣需要**,我一定要用我的**給他們帶來快樂,給盲姑娘帶來光明,貝多芬望了望窮兄妹倆,藉著月光彈起琴來。

3.月光是這樣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卻看不見。貝多芬的琴聲給窮兄妹帶來了什麼呢?課文上沒有寫,但是從哪兒我們可以知道?

4.通過貝多芬的琴聲,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聯想來寫的。現在我們看看下一節課文,哪些句子是寫窮兄妹倆聽琴聲的事實,哪些句子是寫窮兄妹倆因聽琴聲產生的聯想?

(學生自學。)(puxuewang.com)

5.學生讀寫實的部分:出示【課件10】皮鞋匠靜靜地聽著,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

指名讀。引導學生體會這兩處寫事實的課文,從內容上講是連貫的。

6.從事實引出聯想,課文中用了哪兩個詞語?

(板書:好像……彷彿……)

7.下面,我們先看皮鞋匠聽著貝多芬的曲子,他好像看到了什麼?有幾個畫面。

學生自學課文分層次。

月亮公升起來了;月亮越公升越高;忽然海面上颳起大風,捲起巨浪三個畫面。

他們兄妹倆聽著好像看到了這些美妙的畫面。

8.用簡易畫創設情境,理解課文詞句,體會感情。

(1)語言描述帶入情境:現在我們也彷彿來到皮鞋匠的小屋裡,站在盲姑娘身邊,一起聽貝多芬彈琴,想象自己也看到了課文上的一幅幅畫面。老師輕聲地慢慢地哼唱《月光曲》起始句,我們也好像看到了大海,還看到了什麼?

你們說,老師畫。

(2)第一幅畫面:月亮應該畫在哪兒?為什麼要畫在海平線上?(理解水天相接)

邊作畫邊指點:粼粼指水清。

指導想象畫面:聽到貝多芬的琴聲,皮鞋匠彷彿覺得月亮從大海上慢慢公升起,這是乙個平靜的大海上的月夜,你們想這時貝多芬在怎樣彈琴?(貝多芬可能是輕輕地按起琴鍵,節奏也比較慢。)

(板書:月亮公升起)

(3)第二幅畫面。

敘述:貝多芬繼續彈著,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她彷彿看到了什麼?

(月亮越公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

(板書:月亮公升高)

微雲是小雲嗎?從整個句子看,是一縷一縷輕紗似的。想一想,這兒的「微」是什麼意思?(薄)一縷一縷的微雲又是什麼樣的,你們說老師畫。(邊討論邊畫圖,見右圖)(板書:微波粼粼)

《月光曲》教學設計及反思

找出重點句 妹妹只是隨便說說罷了嗎?指名分角色讀讀相應句子。當貝多芬走進茅屋,看到妹妹是個盲姑娘時,他覺得此時的妹妹是個 意志堅強 的人,此時他的內心有了 十分感動 作為乙個盲姑娘,她在彈琴時,會碰到哪些困難?是呀,家裡窮,眼睛又瞎了,可她並沒有被生活嚇倒,靠著自已的耳朵,自己的手,依然練琴,可見,...

《月光曲》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從德國 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中,讓學生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並對學生進行美的的教育。2.學習掌握 譜 萊 等9個生字,理解 譜寫 傳說 幽靜 恬靜 純熟 陶醉 等詞語,描述畫面進行語言訓練。3.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

月光曲教學反思

珊瑚西校區許曉華 根據楊老師的論壇精神實質 通過藝術課教學,在欣賞品味藝術作品的同時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理解美的內涵,提高審美水平,感悟生活中美的事物,最終能夠創造美是藝術教學的重要目的這一要求。我覺得培養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學會觀察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美也是體現學生審美素養的重要標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