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學設計

2023-01-28 20:06:03 字數 3596 閱讀 886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利用地圖了解印度的位置特點。

2.知道印度的人口數量及人口增長特點,理解印度人口增長對資源、經濟發展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學會運用文字、資料、圖表等資料,分析歸納印度人口增長,增強從圖上獲取地理資訊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人口的增長一定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樹立正確的人地觀。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印度人口增長對資源、經濟發展的影響。

(2)印度的地形特點

2.教學難點

人口過快增長與資源,環境及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自製多**課件,收集與印度相關的資訊資料。

2.學生準備

準備好地理教材、地圖冊等學習用具,提前了解與印度相關的資訊資料。

四、教學方法與策略

國家地理一般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人文特徵和環境問題四部分內容。在學習印度時,主要通過設計教學任務和**活動,讓學生找到印度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歸納出它們之間的聯絡,形**地協調、合理發展的觀念。

教學中採用「自主學習+合作**」的方式組織學習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形成對知識的初步感知;通過自我展示,體驗成功的快樂;通過自我歸納總結,凸顯個性發展;通過自我診斷評價,發現不足,及時查缺補漏。學生在合作**過程中,通過組內交流達成共識,可以發揮群體學習的優勢;通過對其他小組成果的補充、完善,可以增強集體榮譽感;通過集體**,可以增強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角色體驗,可以增強社會責任感。

教學中要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堂,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同時,教師要突出啟發、引領作用,適時運用評價手段調控課堂,形成和諧、活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學會合作。

採用讀圖分析、對比歸納、自主學習與合作**結合的方法組織課堂教學。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前面我們學習亞洲分割槽,學生考慮亞洲分幾個區?學生答。接著請同學看**,發現什麼問題呢?學生答:人多。 帶著這個疑問,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神秘國家,尋找正確的答案。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學習「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

可以增強教學的時代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求慾望。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印度不僅是文明古國,也是現代經濟發展較為迅速的國家,對印度有乙個新的認識,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承轉過渡:印度是南亞大國,與中國山水相連,我們首先從位置、面積、人口等方面來了解。

任務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積、人口特點,知道印度是南亞大國。

(1)找一找,讀一讀:①在「南亞地形圖」上找出10°n、北回歸線和30°n緯線,說說印度的緯度位置有什麼特點?找出喜馬拉雅山脈、阿拉伯海、孟加拉灣、印度洋,說說印度的海陸位置有什麼特點?

找出印度所鄰的國家,說說印度與亞洲其他國家的相對位置特點。②讀一讀教材上「南亞大國──印度」的閱讀材料,說說印度的面積有什麼特點?

(2)算一算:①閱讀「印度人口數量變化圖」,計算說出:2023年印度人口已達到多少億?每間隔10年,印度淨增人口數的變化趨勢如何?印度人口增長有什麼特點?

(3)想一想:目前印度的人口數量居世界第幾位?為控制人口數量,印度**採取了哪些人口政策?效果如何?

(4)議一議:根據教材32頁活動材料,思考分析:印度眾多的人口給資源和經濟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設計意圖:教師設計學習任務,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地理位置是學習區域地理的關鍵,是影響區域地理特徵的重要因素。

以地理位置為突破口,去認識、了解印度,便於學生形成空間位置概念。通過找位置、讀一讀、計算人口增長等活動,讓學生得出印度是南亞大國的結論。

學生活動:學生先依據學習任務自主學習,然後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形成共識,小組選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組補充、完善。

設計意圖: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組織課堂,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群體優勢,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意識,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

教師活動:教師根據學生交流、展示的情況進行評價,利用多**課件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並適時進行強調、釋疑、點撥。

(1)展示課件,強調印度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概念,為後面的自然環境、糧食作物分布等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

(2)找出印度的鄰國,通過讀圖觀察和出示資料強調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

(3)通過圖表分析,讓學生知道印度的人口數量、人口增長特點,以及印度採取的人口政策及成效。讓學生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是南亞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

(4)**釋疑,了解印度人口壓力以及印度**為控制人口增長制定的人口政策。

(5)釋疑解惑:印度眾多的人口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

印度人口眾多既有有利影響也有不利影響。在引導學生完成教材活動內容的前提下,教師點撥釋疑。

(6)總結歸納:印度是南亞大國,國土面積、人口數量約佔南亞總面積、總人口的19/25,是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其科技發展水平和軍事實力也居南亞首位,但過度增長的人口壓力制約了印度經濟的發展。

承轉過渡: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大自然饋贈給了印度獨特的自然條件,使得印度人民很早就在這裡繁衍生息。

任務2從地形、河流、氣候等方面認識了解印度的自然環境特徵。

(1)找一找:①找地形:在「南亞地形圖」上找出喜馬拉雅山、恆河平原、德干高原,說出印度的地形分布特點。②找河流:在「南亞地形圖」上找一找印度最大的河流是什麼河?(。

學生活動:學生先依據學習任務自主學習,然後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形成共識,小組選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組完善補充。

教師活動: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展示情況進行評價,利用多**課件檢查學生掌握情況,並適時進行強調、釋疑、總結和點撥。

(1)利用「印度地形圖」強調三大地形區的分布。

(2)利用「印度地形圖」強調恆河的相關知識,出示小資料讓學生了解恆河及其對印度的影響。

((四)反思總結、構建體系

1.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的收穫與得失,嘗試構建知識結構,教師選派1至2名學生展示匯報。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對本節知識進行反思總結,展示形式不拘一格,可以鍛鍊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發展。

2.教師點評學生的總結歸納成果,並加以整合,出示知識結構。

6.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海域:a.印度洋,b.阿拉伯海;國家:②巴基斯坦,⑤斯里蘭卡。

城市:⑥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

課後小結

本節課包括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人口大國三個問題。人口問題和我國相似,易於理解。本節課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關鍵是樹立各地理要素相互聯絡的思想。

八、教學反思

教學中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匯報、小組競賽等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學習環境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增強合作,符合新課標提出的「體現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教學理念。通過本節課的設計與實施,我也深深體會到,初中地理教學應突出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過程的趣味性,積極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樂學、易學。

課堂活動的設計要切合學生實際,要緊湊有序,利於調控,不要為了活動而搞活動,應該讓學生活動成為教學的手段,把教學內容融入活動之中。

印度教學設計

課題第三節印度 第一課時 知識與技能 主備人史麗娜 利用地圖說出印度的位置 首都 人口 讀圖分析印度氣候特點,及水旱災害頻繁的原因 了解印度的人口壓力,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口觀,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根據地圖和資料分析印度氣候型別及水旱災害頻繁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 歸納總結的能力,為以後的生活服務...

《印度》教學設計

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是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 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第三節內容。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 人口最多 自然條件最具代表性的國家。教材集中反映了印度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徵,簡明地選取了人口的過度增長 水旱災害頻繁 自給有餘的糧食生產 發展中的工業這四個當今印度十分突出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

第三節印度教學設計和課件的說明

西安市第34中學田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學會運用文字和資料,說明印度人口增長的特點,以及人口過度增長與資源環境及經濟發展的關係。2 學會分析 氣溫與降水量分布圖 和 南亞1月 7月風向圖 了解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能力目標 學會讀印度人口增長圖 降水柱狀圖等圖表,培養學生獲取 提取 判斷 分析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