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生活中的立體圖形」課堂實錄

2023-01-28 06:42:04 字數 4157 閱讀 3712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正在由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轉向了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特別是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以及動手操作、主動探索、自主發現、嘗試反思等自我行為的釋放.但是,我總感覺到在當前的教學中,活動的樂趣增加了,而數學內在思想的培養、數學思維的深度、廣度、嚴謹度的訓練卻在減少.為此,在教學中,我力爭創造性的運用教材,使學生在活動的樂趣中努力達到數學思想、數學思維的主動滲透和自我完善.當然,這一教學思路在實施過程中還有很多不足,下面我就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的第一節《生活中的立體圖形》的課堂實錄為平台,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批評指正.

一、數形分支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有理數及其運算等有關「數」的內容,知道了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內容都可以用「數」來表示,那麼生活中的內容還往往用什麼表示呢?(課件展示課前的**)

生(齊答):圖形.

師:其實,數和形就是我們數學中的兩大分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生活中的立體圖形,請問你們上小學時都學過哪些立體圖形呢?

生:圓柱、圓錐、長方體、正方體.

二、感受生活提煉數學

師:觀察我們的教室,哪些物體類似於圓柱?

生:有燈棍、曖氣管、筆筒、……

師:剛才老師展示的**中有沒有圓柱形的物體或建築呢?你能指出來嗎?

生指出.

師:剛才我們找了那麼多的圓柱形物體,哪位同學能說一說你認為圓柱有什麼樣的特徵呢?

生1:上下一般粗.

生2:有兩個底面、乙個側面.

師:這位同學說得非常好,哪位同學還能說得更詳細、更具體呢?

生3:兩個底面一樣,側面是曲面.

師:很好!說出了底面與側面的特徵,那底面一樣是什麼意思呢?用數學語言怎麼說?

生4:底面一樣就是大小一樣.

生5:地面一樣就是都是圓.

師:很好!同學們說的真好!其實,我們可以這樣說,圓柱有兩個底面,他們是大小相等的圓面,側面是乙個曲面.

師:下面我們分組活動,請同學們把自己小組帶來的立體模型放在桌子上,仔細觀察,然後有一位同學挑出所有的圓柱體.

師:有挑錯的嗎?

生:沒有.

師:請同學把模型混在一起,然後讓一位同學閉上眼睛去摸,摸出所有的圓柱體.

師:有錯的沒有?如果錯了,請你把這個模型拿上來.

生把錯誤的模型(圓台)放在講桌上.

師:同學們為什麼會摸錯呢?

生:它倆都是圓的,差不多.

師:我們應該說它倆的底面都是圓的,差不多是差多少?研究數學可不能差不多,我們要分析它和圓柱有什麼相同之處,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生:相同之處是都有兩個圓形的底面,側面都是曲面.不同之處是圓柱的底面大小相等,而它的大小不相等.

師:它就是圓台.哪位同學能說一下圓台的特徵?

生:有兩個大小不等的圓形底面,乙個側面是曲面.

師:如果我們用運動的觀點看,改變圓柱體的乙個底面,使它變小,它會變成什麼?

教師用多**展示動畫過程:圓柱體→圓台體.

師:若繼續縮小圓柱的底面,那會是我們學過的哪種幾何體?它又有什麼特徵呢?

生齊答:圓錐.

生:只有乙個底面,側面是曲面.

教師用多**展示動畫過程:圓柱體→圓台體→圓錐體.

師:大家還能想到麵更少的幾何體嗎?是什麼?

生齊答:球體,它只有乙個曲面.

師:圓柱、圓台、圓錐、球都是旋轉體.

多**展示變化過程:圓柱體→圓台體→圓錐體→球→旋轉體.

師:你認為為什麼叫它們旋轉體?下面分小組討論,然後由小組代表發言.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迴指導.

師:那個小組來發言?

小組代表1:我們認為圓柱可以由乙個長方形旋轉而成,所以叫旋轉體.

小組代表2:圓錐是由直角三角形旋轉而成的.

師:剛才兩個小組的發言很好,可是它們在表述上準確嗎?為什麼?

生:不準確,要說直角三角形繞直角邊旋轉360°成為圓錐.

師:剛才這位同學的發言很好,準確簡練,那麼圓台、球又是怎麼得到的呢?

生:圓台是直角梯形繞直角腰旋轉360°得到的,球是半圓繞直徑旋轉360°得到的.

師: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出面動成體,那麼點動成什麼?線動成什麼?你能找到它們的生活原型嗎?

生討論回答:點動成線,如下落的雨滴,飛行的飛機等,線動成面,如汽車的雨刷、表的分針等.

三、模擬**自主發現

師:剛才我們重點討論了旋轉體的生活原形及數學特徵,那麼如果我們把圓柱體的兩個全等的底面變成兩個全等的長方形,你還認識這種幾何體嗎?

生:長方體.

師:如果我們把圓柱體的兩個全等的底面變成兩個全等的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呢?你能想象出它們的形狀嗎?

生:能.

師:你能從講台上擺的這些模型中挑出來嗎?

學生挑出稜柱的模型.

師:你能總結出它有什麼特徵?

多**展示三稜柱、四稜柱、五稜柱,學生觀察思考.

生:底面是兩個全等的多邊形,側面都是長方形.

師:這就是稜柱,它們分別叫三稜柱、四稜柱、五稜柱、六稜柱.

師:模擬圓柱→圓台→圓錐的變化,稜柱又會變化成哪些幾何體呢?你能找出它們的數學特徵和生活原型嗎?下面分組合作,發揮集體的力量,比一比哪一組更厲害,總結分析的好.

學生分組合作,展開討論,教師巡迴指導.

師:下面請各小組派代表上來展示.

小組3展示作品(實物投影)

教師繼續用多**展示**,學生填寫**,加深理解.

師:稜柱、稜臺、稜錐都是多面體.

四、系統歸納反思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認為基本幾何體可以分為幾類?怎麼分類?下面分組討論.

學生討論後,各小組派代表回答.

組1:分為兩類:旋轉體、多面體.

組2:分為七類:圓柱、圓台、圓錐、球、稜柱、稜臺、稜錐.

組3:可以分為四類:柱體、錐體、台體、球

師:同學們的分類都是正確的,只是分類的標準不同.

師用多**展示本節主線,並再次明確分類標準的不同.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和感受?你認為我們還可以研究什麼問題?

生:我的收穫是學習了基本幾何體的幾種分類方式,會找它們的數學特徵和生活原型.

生:認識到了幾何體之間的變化,知道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生:我發現事物之間總能找到聯絡.

生:我們還可以研究:三稜柱和四稜柱有什麼區別和聯絡?

師:其實我們可以研究的問題還有很多,如:稜柱有多少頂點?

多少稜?多少面?有沒有什麼規律?

有哪些生活原型?等等,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下選擇自己喜歡研究的課題繼續研究.

反思:教育改革已經風風火火地進行了多年,很多一線教師在深切地感受到新課程理念所帶來的巨大轉變的同時,也越來越冷靜的分析這場洶湧而至的改革.凡事都有兩面性,改革也不例外,改掉「滿堂灌」,變成今日的「重過程、重體驗」的新教學;革去單調枯燥的數字羅列,變成今日「**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新理念,一步步的改革讓學生樂在數學、趣在課堂,以至於課堂上如果沒有生活引入,如果沒有交流合作,就會被視為陳課、舊課予以批判,難道舊的教學理念真的全部都是糟粕嗎?我認為數學知識的完整,數學思維的嚴密,數學方法的探求,才應是在新課改理念下所要實現的目標,而生活引入、活動**、實踐操作都是為有效的實現這一目標所創設的平台.理解這些,我們才會乘著改革的春風,創造性使用課改理念,理性完善課程設定,密切關注思維流動,精心提煉實質數學,成為表象與實質內在統一的課堂模式.

一、關注生活提煉數學

本課所有環節的設定都是從生活入手,使數學知識的總結和歸納完全投注在生活這一大背景下完成,體現了「數學**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教學理念.同時又使生活成為感受數學存在、提煉數學知識的平台,使生活中的問題自然轉化為數學問題,向學生滲透數學建模的必要性.

二、體現課改利用過程

本節採用看、找、摸、說、畫、擺等方式讓學生做數學,又利用觀察、討論、分類、歸納、總結等過程讓學生逐步建立起數學中「形」的知識框架.既體現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又使過程成為數學思維培養的手段.

三、創造使用結構嚴謹

本節教材中只設定了柱、稜、錐、球的有關內容,從而使生活中立體圖形的分類變得模糊混亂.在此情形下,本節教師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大膽的把圓台內容引入其中,並用運動的觀點去展示立體圖形的分類標準,使立體圖形的知識完整、結構緊密、分類清晰、建模生動.

四、關注思維思維滲透

思維訓練、思路滲透是本節課教師追求的最高目標.在從柱到臺再到錐的變化教學中,滲透了數學的極限思想、模擬思想、轉化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和事物之間相互聯絡的辯證思想,同時,在學生自主行為的活動中,又加強了學生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發散思維的訓練.

數學教育需要改革,唯有不斷改革才能持續發展,同樣,數學教育也需要繼承,沒有繼承就不會有高水平的創新.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學反思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學反思 9月份 吳進英1.尋找教材以外的資源,提高蒐集 處理資訊的能力。這堂課下來,我發現在課堂教學中要適時的拓展同學們的思維,去尋找教材以外的資源。比如在上這節課前,我要求學生去蒐集 整理一些生活中有規則的物體,開展這樣的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收集 處理資訊的能力,並照顧到了全班不...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班別 姓名組號評價 1 上圖中哪些物體的形狀與長方體 正方體類似 2 上圖中哪些物體的形狀與圓柱 圓錐類似?描述一下圓柱與圓錐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3 請找出上圖中與筆筒形狀類似的物體 4 請找出上圖中與地球形狀類似的物體 5 寫出下面幾何體的名稱 6 幾何體的分類 柱體椎體球體 7 在稜柱中叫稜,側稜...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第一節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一 一 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學生在生活中有所感受,在小學階段也學過稜柱 圓柱 圓錐 球等,對簡單幾何體的基本特徵 聯絡和區別有所了解,對幾何體分類等知識已具有一定的認知水平,但由於學生剛進入初中階段學習,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方面的困難,教師對此應有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