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3

2023-01-26 07:06:04 字數 2881 閱讀 8341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有感提要:從這一點上來看,僅僅讓學生會了還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而是讓學生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思考、內化,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樣,這種現象就不會再出現了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11、思考新教材是上課的乙個階段

①懂得還不等於已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為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

②多年的經念證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知識不夠鞏固,其根源就在於他們沒有看出、沒有理解各種事實、現象、真理、規律性之間相互交接的那些「點」,正是這些點上產生了各種因果的、機能的、時間的及其他的聯絡。

③您應該在課堂上毫不猶豫地留出時間給學生掌握新教材。讓學生在腦中「過電影」。原來,經過這樣的自我檢查,許多學生發現自己不能重複教師的講解過程,不能把他重複一遍。

學生深信忘記了講解中的某個環節時,就去翻看教科書,但是在這樣做以前,他還是努力把一切都回想一下。

12、怎樣使檢查家庭作業成為學生有效的腦力勞動

問題:怎樣才能在檢查功課的時候,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以便使教師把全部的學生都能檢查到呢?

①使用草稿本是乙個挽救的方法。教師想全班學生提出作業題,學生把題抄在草稿本上,這裡,草稿代替了黑板,教師並不叫學生到台上做題,只是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情況。如果,他想了解某個學生對求出的公式是否深刻理解,就讓學生解釋一下他是怎麼做的?

為什麼這樣做?,等等(教師到學生中巡視)。

②如果用新的事實對各種概括進行新的思考,接這個辦法來檢查學生的知識(規則、公式、定理、結論),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在檢查知識時的腦力勞動的效果。一般不在上課開始時專門留出一段時間來檢查知識。我們把檢查知識跟加深、擴充和運用知識結合起來(也就是把知識變成習題的形式)。

13、評分應當是有分量的

①評分寧可少一些,但是每乙個評分都要有分量、有意義。

②如果學生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和情況而沒有能力掌握知識,我是從來不打不及格分數的。

③如果你看出,學生的知識還比較模糊,在他們關於所學的事物和現象的表象中還有些不明確的地方,那你就根本不要給予任何評分。

④應當避免提這樣的問題,這些問題要求學生準確無誤的重複教師所講的東西或者從書本裡背誦的東西。

14、不要把學習之母變成後娘

複習是學習之母。假如,一下子讓學生複習完10節、20節甚至更多教材內容時,就會出現:大量的事實和結論一下子壓在學生肩上,在他們的頭腦裡把一切都攪和在一起了。

怎樣進行複習呢?

①在組織學生複習理科,如物理、化學、代數、幾何一類學科的規則、定理、公式和結論時,有經驗的老師總是讓學生完成一些實際作業——習題、應用題、畫圖、製表等。學生要完成作業,就必須熟悉幾條或更多的原理。有經驗的老師多採用綜合複習。

這種複習就是採用變式,一環扣一環。

②應當教兒童從教材中解脫出來——即,放過細節,抓住重點。特別是文科和高年級的學生,要教他們從次要的東西中解脫出來,把精力放在主要的東西上。

③可以讓學生在每門學科的筆記裡畫一條豎線,在頁邊上留下一些空白地方,把那些必須牢記的東西用紅筆寫下來,學生在翻閱筆記時,著重複習這些規則、公式、定理和結論(數學、語文、外語和物理每週複習一次;化學每二周複習一次;生物等每三周複習一次)。

15、怎樣檢查練習本

①你們要培養兒童對詞的敏感性,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把各種聲音、動作、顏色指給他們看,把人們的勞動及場面展示在他們跟前,並且讓這一切都通過詞、色彩細膩的語言反映出來。學生應當成為詞的**家。

②你要把自己的學生從書本和思考引導到活動,再由活動引導到詞和思維。盡可能把學生自己的活動變成他思考和判斷的物件。讓你的學生講故事、發表議論、匯報他親自做過的事情、講述他現場看到的事情。

③在每一節課上都留一點時間,讓學生把容易出錯的地方,加以識記;讓學生在家庭作業前,先作好仔細、周密的準備,防止出錯;最合理的做法是定期抽查,每隔一段時間收幾個學生的練習本進行檢查,只有測驗作業才全部檢查。

16、學科教學中的學生積極活動的內容

教一門學科時,應安排學生從事一些實際操作(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主要是將學生所學的所有知識點在這裡綜合運用。

在開始教學工作以前,就把本門學科整個教學階段中讓學生從事的積極活動的內容做好安排。

怎樣組織學生的積極活動,促進學生思維和語言發展,提高他們綜合運用知識和讀寫水平呢?

每一位教師在準備一門學科的教學時,都把學生參加的積極活動加以規劃。我們相信,沒有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相互作用,人的智力發展就是不可思議的。有經驗的教師在準備時就要思考:

以什麼方式、通過何重勞動、組織什麼活動來綜合運用這些知識、來揭示這些知識的內在聯絡。

學習體會

學習時,讀到這樣一句話「懂得還不等於已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覺得很有道理。這與我們教學中遇到的是多麼的相似呀。

教學中,課堂上講過的東西,學生感覺也會,可到了再上課時,無論提問也罷,做題也罷,都統統的變得不會了,不明白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教師往往找不到原因。

很顯然,蘇霍姆林斯基的「懂得還不等於已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很好的說明了問題。

怎樣做才能讓學生取得牢固的知識呢?那就是「還必須進行思考」。

「思考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學生對所感知的東西要想一想,檢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確,並且嘗試把所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踐。」

從這一點上來看,僅僅讓學生會了還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而是讓學生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思考、內化,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樣,這種現象就不會再出現了。

「思考知識時的腦力勞動越有效,學生完成家庭作業所需的時間就越少,下一節課上檢查功課所花的時間就越少,因而可用來講解新教材的時間就越多。如果你弄懂了這種依存關係的實質,你就能解開那個「連環套」:學習新教材的時間不夠用,是因為時間花在檢查家庭功課上了,而檢查家庭功課占用很多時間,又是因為教材沒有充分學透。

」關於給學生評分的問題,蘇說的很有價值,「評分寧可少一些,但是每乙個評分都要有分量、有意義。如果學生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和情況而沒有能力掌握知識,我是從來不打不及格分數的。」也就是說給學生的評價要恰當、有意義,不能毫無價值。

對學生不要實行打擊性評價,要帶有激勵性。

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給教師的建議 14 讀蘇霍姆林斯基 給教師的建議 後感 以前我就聽人說 給教師的建議 是一本好書,但自己從來沒有真正去閱讀過。這次我終於如願以償,拜讀了這本令我受益匪淺的好書。這裡的每一篇文章都震撼著我,蘇霍姆林斯基真偉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的每一句話很實在很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

給教師的建議學習總結

給教師的建議 一書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為了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專門為中小學教師寫的教育經典叢書。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與蘇霍姆林斯基寫書的年代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那閃光的思想,精煉的語言,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我們一顆顆乾渴的靈魂,...

學習交流《給教師的建議》

我讀了蘇聯作家贊科夫的著作 給教師的建議 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文章對認識周圍世界的看法。周圍世界不僅僅是指自然界,而且包括人們的勞動 人們的行為 人們的進步,一句話,就是還包括多方面的,沸騰的社會活動。我們怎樣教孩子們認識世界呢?學生從一年級進入校園,就與自然和社會隔離了。從此開始了封閉式的生活。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