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導學案

2023-01-24 18:24:03 字數 1878 閱讀 1369

《歸園田居》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 能夠有感情地朗讀並熟練地背誦《歸園田居》;

2. **詩歌的語言,體味詩中所表達的詩人的情感;

3.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1.朗讀成誦,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2.品味語言,體味詩歌得的情味,領悟詩歌的意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明朝文學家張岱的《湖心亭看雪》,我們知道,這篇散文寫西湖雪景最顯著的特色是白描,就是文字簡約樸素,不渲染不雕飾,如中國的寫意山水畫。其實這種手法不僅運用於散文,詩歌中也有應用。

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

二、 自學檢查

1.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號五柳先生,東晉(朝代)著名詩人,田園山水詩派的創始人,代表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2. 給加點字注音:荒穢 [ huì] 荷[hè]鋤

3. 《飲酒(其五)》中的名句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三、教學過程

1.解題: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就好像乙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

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也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資訊。提問:

「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資訊呢?題眼是哪個字?

明確:「歸」,標題:我要回歸到田園生活。

2. 節奏(用∕劃分)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4. 韻律:押ㄟī韻,韻腳字有:稀、穢、歸、衣、惜、違。

5. 重點詞語:

①晨興:早起。

②理:治理。

③荒穢:雜草叢生。

④帶月:頂著月亮。。

⑤荷鋤:扛著鋤頭。

⑥道狹:道窄

⑦沾:沾濕。

⑧但使:只要讓。

⑨願無違:不違反自己的意願。

6.層次:可劃分為兩層

第一層:(前三聯或前6句):寫景敘事。

第二層:(尾聯或後2句):議論抒情。

7.主題:表面上寫田園生活之樂,實際上寫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

8.寫法:白描,文字簡約樸素,不渲染不雕飾,如中國的寫意山水畫,於寧靜快樂的田園生活中寄寓了作者美好願望。

9.合作**:「衣沾不足惜, 但使願無違」,作者再苦再累也快樂,那麼作者的美好願望是什麼:

討論,明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不在汙濁的世界中迷失自我,能夠保持自己高潔的品質。

10.熟讀成誦。

11.小結:在詩人筆下,山水田園是與汙濁黑暗官場相對立的理想洞天,尋常農耕生活無不是透漏著詩情畫意。

四、當堂欣賞:《歸園田居》其他四首。

五、當堂達標:

1.背誦。

2.《配練》4、5題。

六、作業:

1.課後第一題:背誦並默寫《歸園田居》

2.課後第二題第1小題:「但使願無違」中的「願」具體指什麼?

3.把《歸園田居(其三)》改寫成為一篇散文。

七、結束語

同學們,陶淵名生活在那個黑暗的社會,選擇歸隱,他成為文學史上最閃爍的明星之一,今天,我們生活在乙個公平,公正的新社會,國家給我們提供了成功的機會,十年寒窗苦讀,希望大家將來都能夠先走出農村,不是不愛,因為愛我們還會再回來建設我們和諧美好的家園。

附:(板書)

歸園田居

陶淵明題解:我要回歸到田園生活

主題:表面上寫田園生活之樂,實際上寫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

白描:文字簡約樸素,不渲染不雕飾,如中國的寫意山水畫,於寧靜快樂的田園生活中寄寓了作者美好願望。

願望: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不在汙濁的世界中迷失自我,能夠保持自己高潔的品質。

歸園田居反思

歸園田居 其三 教學反思 歸園田居 其三 是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 詩四首首 中的第一首詩。詩意相對較好理解,所以本詩設計為把握詩人情感脈絡,同時學習陶淵明詩歌的語言風格。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對整個教學過程有如下幾點認識。匯入的設計,不僅能讓同學們盡快進入情境。同時能夠突出本篇文章的教學思路 走近陶淵明...

歸園田居教學反思

高一語文 康愷 歸園田居 是陶淵明的名篇,對了解陶淵明的精神世界來說是很重要的篇目。歸園田居 是一首學生較為容易理解的詩歌,對於高一學生的學生來說,他們具備一定的詩歌感受能力,但缺乏系統的詩歌鑑賞常識,所以高一詩歌教學不能像高二高三那樣規範系統,必須根據高一學生的特點確立教學目標。就教學效果來說,這...

《歸園田居》教學反思

歸園田居 我的教學設計大致如下。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 訓練學生欣賞詩歌意境,學會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3 拓展 了解詩人的藝術情趣。教學重點 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欣賞詩歌意境,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學習方法 朗讀 品讀 比較 教學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