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中的學問教學設計與反思

2023-01-23 15:24:04 字數 5594 閱讀 6178

教學內容:

北師大數學教材第五冊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

2、通過觀察,操作,猜測,驗證等活動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掌握兩類事物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規律。

3、通過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價值。

教學重點:

學會有序地思考,掌握求兩類事物搭配的方法。

教學難點:

**出兩類事物搭配的規律並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設計理念:

《課標》提倡學生的學習內容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體驗數學知識的價值;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方面獲得發展。因此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都力圖體現這一理念。

1、創設情景、巧妙引導

課標倡導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本節課創設一系列的問題情景:無序重複的握手情景,操作情景、生活情景、故事情景等。

以問題為主線,引發學生認知衝突,激發**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慾望。讓小朋友們在**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數學能力。

2、化靜為動、親歷過程

新課程提倡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數學交流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根據這一理念:

本節課給學生提供「觀察———操作——猜想——驗證——發現規律 ——運用規律解決問題」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這樣設計既展示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又讓學生在活動中親歷了乙個感悟、體驗、提公升的數學化過程。

3、實踐應用、感受成功

《課標》安排了四個學習內容,而「實踐和綜合運用」是這四個領域中的重中之重,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也就體現在這裡。因此本節課的實踐應用在設計上由淺入深、形式上靈活多樣,呈現方式上動靜結合,適度開放,拓展延伸。既有直接求兩類事物搭配方法的口答題,又有進行優化選擇的拓展題,還有開拓思維的開放題和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趣味題。

力圖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體驗知識的作用,感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滲透有序。

1、握手匯入,引導有序。

講述: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會想、會說、又能發表自己的意見,老師想與每位小朋友每人握一次手!大家願意嗎!

(進行無序重複地握手,學生有意見)

提問:誰能幫老師想個辦法,做到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呢?

(生:一組組,一排排…這樣握就很有序,不重複也不會遺漏!)

(板書:有序,不重複)

2、了解起點,揭示課題

講述:這堂課我們就用有序、不重複的思考方法一起來研究搭配中的學問——板書(搭配)

提問:搭配你是怎麼理解的?(詞語搭配,男女主角搭配,數字搭配,衣服搭配……)

任務:這是小朋友心目中的搭配,今天我們要研究兩類事物的搭配。

[點評:創設無序的握手情景切入,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思考有序、不重複的握手方法,為學生進一步研究有序不重複的搭配提供了豐富的經驗,為**兩類事物的搭配規律起著引領作用,這樣的情景直奔主題目標,簡潔、明了、有效。]

二、主動**,獲得方法。

1、動手操作,感悟有序。

講述:六一節到了,櫻桃小丸子的媽媽為她準備了2件上衣,3條裙子。(課件出示)

提問:從上衣和裙子中各選一種穿,一共有幾種不同的穿法?(生:5種、6種……)

到底有幾種?你們能有序地來搭一搭嗎?(學生搭配)

展示搭配:(學生邊說邊擺出兩種不同的方法,一共搭出6種。板書23 6)

[點評:通過學生觀察、操作、匯報、交流,理解2個3和3個2兩種不同搭配方法的結果是一樣的,並初步感悟到搭配的有序性。]

2、選擇方法,體驗有序。

(1)改變條件:把褲子增加到4條。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你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在作業紙上連一連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搭配)

教師收集材料,展示結果。學生表述搭配的方法和結果。

3、測驗證、發現規律。

(1)再次改變條件:上衣增加到3件,裙子4條時,請猜想一下又有幾種不同的搭配穿法呢?(生:有12種)

提問:你是怎麼想到的?

(生:從23 6, 2 48 中可以推測到求兩種事物的搭配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方法能用乘法算……)

(2)求證猜想。

任務:請隨意選擇兩類事物,搭一搭、數一數有幾種?再把這兩類資料乘起來,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學生驗證)

(3)反饋:

師:你一類選幾,另一類選幾,數出來是幾?乘起來呢?發現了什麼?

學生匯報交流(略)

(4)師生共同小結

兩類事物的搭配,求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的方法來計算。

(祝賀猜想正確。)

[點評:教師為學生提供典型而又豐富的研究材料,通過擺一擺、連一連、猜想和驗證等數學活動,並有理有據地表達數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學生在擺中感悟,連中體驗、猜想中推理,交流中總結,經歷了乙個數學化的過程,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現了「以學論教」的教學理念。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講述:剛才小朋友們自己**出乙個規律:求兩類事物的搭配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法來計算,現在我們就來用一用這條規律,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提問:(口答題)

(1)水果拼盤:黃顏色的水果有六種,紅色的水果有七種,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2)運動員搭配:有男運動員五名、女運動員八名,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3)早餐搭配:點心5種,飲料5種,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優化搭配方法)

(4)線路搭配:從家到學校有2條路可走,從學校到少年宮有3條路,一共有幾種不同的走法?(你會選擇哪一條?為什麼?)……

自選挑戰題:(筆答)

(1)一天小紅家裡來了5位小朋友。爸爸,媽媽和她都要和每一位小朋友相互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幾次手?

(2)食堂的黃師傅從菜場買了5種素菜,3種葷菜,如果一葷一素搭配起來燒,學校16個班級每班的學生可以吃上不重複的菜嗎?

(3)老師有一些襯衫和領帶,一共可以有12種不同的穿法,猜一猜王老師可能會有幾件襯衫和幾條領帶?

[點評:教師設計有層次、有梯度,富有現實性、開放性、挑戰性的練習內容。把鞏固知識和解決問題融為一體,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感受、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

四.小結:你有什麼收穫?

五、拓展思維,課外延伸。

講述: 古時候,齊國的齊威王和他的大將田忌,都非常喜歡賽馬。有一天他們約定要進行一次賽馬比賽。

於是他們把各自的馬分成了上,中,下三等。比賽的第一場:齊王的上等馬對田忌的上等馬比,結果田忌輸了。

第二場齊王的中等馬對田忌的中等馬比,結果田忌又輸了。第三場齊王的下等馬對田忌的下等馬比,田忌還是輸了。田忌非常傷心。

這時,乙個偉大的軍事家——田忌的好朋友孫臏幫助田忌反敗為勝!

提問:小朋友你們也能運用今天所學的搭配知識幫助田忌反敗為勝嗎?

小組討論為田忌選擇最有利的搭配方法如下圖:

齊王田忌

第一場上 ———— 下(輸)

第二場中————上(贏)

第三場下————中(贏)

(結果田忌以2比1取勝)

延伸:師:1、為什麼同樣的馬,同樣的賽場,結果會截然不同呢?

提問:你能找到取勝的規律嗎?(課後去玩一玩,找一找)

[點評:充分發揮多**的作用,以動態的方式呈現賽馬的畫面,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比賽的過程,使學生身臨其境,適時提出用所學的搭配知識幫助田忌反敗為勝,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慾望,又滲透了人文關懷。]

《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

1、 有效的情景還須有效的引導。

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方法,本節課以問題為主線,創設了一系列的教學情景,在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發現、猜想驗證,尋找規律等一系列學習活動中,不斷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他們**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慾望。如:「握手」是新老朋友見面常用的友好表達方式之一,學生有一定的經驗,而無序握手的情景引發學生的生活經驗衝突,這時教師立即引導「你能幫老師想個辦法,怎麼樣握才不會重複?

不遺漏?」的問題,激發學生想出「有序」握手的方法,把學生的思維巧妙地引導到有序思考來**新知。學生在這樣的情景中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教師是以引導者的角色得以體現。

2、有了交流模式才能有序表達。

如何讓學生有序地表達思維的過程和結果?這是我們很多老師感到煩惱的,特別是在一些公開課上,又不是自己的學生,就更加難以把握,在本節課的幾次試教中發現,一到讓學生自己表達思維過程的教學環節,課堂氣氛就沉悶,後來教給了學生一些交流的方法。如:

學生展示搭配結果時,學生說用這件上衣和這件裙子;那件上衣和那件裙子搭,總是辭不達意。這時經我引導:你的意思用(1)號上衣與每一條裙子搭配,(2號)上衣和每一條……是這樣嗎?

又如:當學生驗證猜想後,要他們有序地表述驗證過程又有困難,我又引導他們說,這一類選幾,另一類選幾,數出來是幾,乘起來呢?我發現了……有了這樣的說話模式,學生就能用數學語言有序地表達思維的過程。

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努力營造乙個和諧的課堂氣氛,提供給孩子進行數學交流的環境和方法,才能把生活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而且在乙個交流策略被確認後,學生會認真地傾聽、努力地嘗試用明確、簡潔、完整數學語言來表達,同時在表達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3、多乙份預設才能多乙份生成

新課程理念認為,課堂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過程,也不是課前預設的教案劇,而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它強調課堂的生成。因此課堂教學倡導少一分預設,多一分生成,逐步實現變預設為生成,這是我們的理想和追求。但是我們不能片面理解為注重動態生成,就無須課前預設了。

在本節課的多次試教中我體會到,沒有課前的精心預設,就沒有課中的有效生成與精彩。如:在教學「2件上衣與3條裙子搭配一共有幾種不同方法」時,有的班級學生會說:

「有3、4、5、6種」 那麼我就引導,到底有幾種?小朋友們擺一擺。可是有的班級基礎較好,學生都說有6種,我就傻了,都知道了,還要擺嗎?

怎麼辦呢?(當時就是想不出抓住知識的重點引導有序,你是怎麼想的?能有序地擺一擺嗎?

)又如:在無序握手以後,讓學生想辦法怎麼握才不會重複?生說:

「一排排、一行行地握」,我說:「如果這樣握……」我原想學生會說不重複,很有序,可是學生卻說很公正,我又傻了。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引導,是等待,還是直接說。

於是課堂又形成了尷尬的局面,無法動態生成。我的體會是動態生成的課堂對我們的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當我們在課前深入地了解學生,鑽研教材,設計出多層次,多板塊的預案的前提下,在課堂中面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才能應對自如,才有可能在開放的、變幻莫測的動態過程中不斷地有效生成,才能達到預設與生成的統一。為了生成,為了精彩,在課前必須多一分預設。

4、開放的問題才有探索的空間

在《新課標》中特別倡導要把學生看成是獨特的人,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雖然同一年齡段學生的思維有著共同的特徵,但對於每個學生個體來說,由於遺傳素質、社會環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的不同,形成了個人獨特的「心理世界」,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慧型和特長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側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對同樣的問題,他們的思維方式、採用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差異的。

例如:在「2件上衣,4條裙子」這一環節,我設計用孩子們自己喜歡的方法在作業紙上有序地連一連的**活動,有的把衣服的實物圖畫下來;有的孩子就用序號1、2、3、的數字來表示;還有的是用字母a、b、c等來表示,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想,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發展的前提,應視為一種財富來珍惜和開發,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獲;每個學生的表現都會給別人帶來啟示;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

《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反思

搭配中的學問 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是 配菜 通過這一情境活動的逐步深入,訓練學生有序思考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1 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的交流和全班反饋。學生在完成這個活動的時候,我在進行指導,我發現大部分學生沒...

搭配中的學問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 單位 成安縣實驗小學 姓名 申少輝 時間 2017年12月 搭配中的學問 教學設計 實驗小學申少輝 教材理解 搭配中的學問 是 數學好玩 領域的內容,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本節課教材安排了 搭配服裝 這一主題活動,主要目的是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感受...

《搭配中的學問》教學設計

學具 彩筆。數學書 師生合作 生生合作,動手操作。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握手引入 師 老師知道大家的英語都學得不錯,誰願意到前面來表演一下。找兩個人到前面來表演,a hello,b hi,what s your name 請問你叫什麼名字?a my name is xx.and you b i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