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意思」到「意圖」

2023-01-15 12:24:04 字數 2833 閱讀 4549

關注文字的表達方式」的研究

執筆:劉敏君

本學期,我們高段語文教研組堅持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南,以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素養,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認真貫徹落實學校工作計畫,圍繞「關注文字的表達方式」這一主題積極開展教研活動。

一、 活動的緣起

現在的學生閱讀量曾加了,閱讀的感悟深了,但是許多學生不能把心裡的感受準確、流利地表達出來,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去表達。究其原因,還得從我們的語文課堂中去找。

葉聖陶先生曾指出,「凡是學習語言文字如不著眼於形式方面,只在內容上去尋求結果是勞力多而收穫少」。光是走「從內容上尋求」這一步,不是完整的語文課,必須「著眼於語文形式方面」,才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收穫。但靜下心來審視我們的課堂,恰恰只著重於怎樣走好第一步,而忽視了更為重要的一環。

縱觀我們的語文閱讀課堂,發現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更多關注文字的內容,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也總是把「借助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作為重要的目標來完成,而對和文字內容同樣重要的表達方式卻關注不夠。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中要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顯然,這在提醒我們: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並被課文的內容所打動時,不可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還應頭腦冷靜地跳出來,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的表達特點,了解語言的表達方式,體會語言的美。

讓學生通過一篇篇課文的學習,學會準確流利地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

二、活動的目的

1.關注文字表達方式,落實課標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

2.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表達方式,理解語言的形式,並融入最基本的寫作知識,使學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立意、選材、安排層次結構和遣詞造句的,提高學生表達水平。

三、活動過程

【課例研究:閱讀聚焦表達形式】

研究課堂教學,觀摩課例是十分具有指導意義的。周振華校長為我們提供了兩堂精彩的課例《鯨》、《我的舞台》。在《我的舞台》這一課的預設中,周校長就把「以對比閱讀的方式欣賞表達特點」、「欣賞課文語言,用圈注的方式,體會作者化艱辛為幽默輕鬆的語言特點」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在教學環節中設計了這樣乙個版塊:

賞析評價:理解怎麼寫的

1.過渡小結:我們通過快速閱讀,圈找重點詞、自己梳理了內容,解決了問題。這幾個小問題擦掉了,是不是課文就學完了?

學一篇文章,我們不僅要理解文章的內容,更要想想作者是怎樣寫的。接下來,咱們就聚焦最精彩的句段,看看作者是怎樣寫出「舞台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的?

2.擇段為例:還是以娘胎唱戲為例,同學們好好地去讀讀,看看這些語句表達上有什麼特點,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舞台對我的吸引力。

預設1:娘胎「大鬧天宮」。

誰會大鬧天宮?她在娘胎中能大鬧嗎?這分明就是誇張的寫法,沒出世就學大聖大鬧天宮,真神,真能,真牛。

瞧,沒出世就會發脾氣,好像在抱怨——沒觀眾,沒情緒,不過癮

感覺怎麼樣?幽默風趣的語言,讓人忍俊不禁——你能讀讀這個句子,讀出這番趣味嗎?

預設2:過足了癮

過足了癮,這個詞,在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比如喜歡喝酒的,犯覺得就是——酒癮;喜歡踢球的會犯——球癮,吳霜犯的是——唱癮;戲癮

活脫脫乙個小戲迷,乙個字叫——爽、好——你來讀一讀。

歸納寫法:所以,老師讀到這段話,寫下了這樣的賞析:「大鬧天宮」「過足了癮」,真像個十足的戲迷,用誇張幽默的語言寫出了我的好動,(讀)

從周校長給我們提供的精彩課例中,我們進一步明確了要借助經典作品中的表達方法培養學生對文字語言現象的洞察力和感受力。引導學生尋找課文的「骨架」,感受語言的特殊化現象,品味詞句的精妙之處,領悟表達的規律性。讓學生感知習作方法的藝術,體悟準確表達的精妙。

【學習遷移:讓習作屬於每一課】

多讀多寫,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優良傳統。關注文字表達方式,是提高學生表達水平的有效途徑。語文課堂教學中,除了要引導學生細細地品味和賞析字詞運用的精妙、句式結構的表達運用,更重要的是能遷移運用到自己平時的說話和作文中去。

為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我們以年級組為單位,對人教版教材高年級的讀寫訓練點進行了系統的梳理與歸納。我們發現高年級的語言訓練點主要呈現在導語的第二自然段、課後的思考練習題以及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台。老師們又結合「園地和作業本**現的各種句式(比喻、擬人、排比等)」、「場面、人物出場、環境、人物動作神態、對話方式等句子(或句群)」「總分等典型的段落」「 其他有特色的段落或句子」等梳理出課文教學中言語實踐的關注點。

如:五下第一單元

六下第一單元

老師們結合文章中所表現的重點技巧和方法對學生進行即時的片斷訓練,使之成為學生自己的東西,以培養學生「百鍊成鋼繞指柔」的能力。當然我們說的習作屬於每一課,不一定是顯性讀寫結合或者是小練筆,它還包括隱性的言語實踐結合點,比如:領悟表達方法、體會表達精妙、揣摩表達順序、**文章結構等。

例:九冊三單元《鯨》練筆策劃:這篇說明文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考慮到單元的要求「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並試著加以運用」這一教學教學目標,我將小練筆的內容進行的重新設計。

試著用「豐富的說明方法和準確的語言表達」來寫世界上體形最大的鳥——鴕鳥。這樣做一是讓學生把本課學到的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及時運用,二是充分利用好教學資源,把單元導語的下方編者安排的「一群鴕鳥在沙漠中行走的情景」插圖有效利用起來。將簡單的課文情境和內容的練筆轉向到語言表達方式的學習運用上來了。

【落實課堂:形意結合】

特級教師陳建先指出:「引導學生學習課文語言時,切不可就語言學語言,進行單純的語言技巧的演練,而應以理解內容領悟情感為經,以語言訓練為緯,使語言形式的掌握與內容的學習、情感的薰陶有機結合,融為一體」。

人教版的選文是以主題為單元的編排體系,人文的內容是比較顯性的,文字的表達形式也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雖然有時比較隱性,但教師要善於去挖掘教材優勢,整合教學資源,樹立「單元整體」教學理念,實現「閱讀與習作」結合的教學實踐。

比如人教版十二冊第二單元的主題是「中華民風民俗」。精讀課文《北京的春節》描繪的是節日風俗。課文問題提示:

從問題到建議

問題1 行動效果如何?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其中關鍵因素是什麼?問題2 行動措施是否具體可行?問題3 行動中有無意外變化和干擾?如何排除?問題4 行動背景有無變化?這對行動有無影響?問題5 行動結果有無出乎意料?有哪些新生成?問題6 行動措施的背後有無機制的突破?環節四 反思 總結並形成建議 問題1 ...

從直覺到理性

從直覺到理性 青少年藝術發展中的轉型教育 作者將司空見慣的文字融入耳目一新的情感和理性化的秩序駕馭,從外表到內文,從天頭到地腳,三百六十度的全方位滲透,從視覺效果到觸覺感受始終追求秩序之美的設計理念把握,並能賦予讀者一種文字和形色之外的享受和滿足,從直覺到理性青少年藝術發展中的轉型教育所探索的內容題...

從抽象到具體

從抽象到具體辯證邏輯的一種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敘述方法。抽象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在思維中的反映,具體是指事物各方面的本質規定在思維中的有內在聯絡的完整反映。所謂從抽象到具體,也就是從物件最一般的本質出發,運用以綜合為主的邏輯方法,認識物件各個方面質的規定性及其內在聯絡,從而在思維中再現出作為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