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教材分析和解讀

2023-01-13 10:24:03 字數 1829 閱讀 6142

各位老師下午好:

第一部分整體分析教材。

一、 教材布局

有三部分,分別是數與代數、空間與幾何、統計與概率。

二、 教材特色

特色1、情境+問題串,為學與教導航,比如:《玩具》一顆,從新教材和舊教材的對比中,新教材更注重孩子學習用操作、畫圖等方法,表示出5以內物體的個數。《小兔請客》一課從乙個情境引發了對多個問題的**。

《巧巧板》一課採用了多個情境,從不同角度促進學生理解學習內容。

特色2、規範、同構

這就便於我們的教和孩子的學。相近內容問題串形式一致。圍繞學習目標精心設計一組問題,比如《玩具》和《文具》,和《一上10以內的減法》《一下20以內的減法》。

指向數學知識、方法、思想等發生發展過程——在仍然關注學生思考空間的基礎上,改善了對學習過程的指導。實現啟學引思、導學引教。

特色3、課時、頁碼

2頁1課時:1頁正文,1頁練習,3頁2課時(試一試)

1.5頁正文,1.5頁練習

試一試:需要1課時

不是簡單練習,包含了與前頁內容密切相關的新的學習內容

需要學生課上探索和交流

是學生應該掌握的。

特色4、課堂練習

三個層次:基本練習、變式練習、拓展練習

——拓展:「不以計算速度論英雄」,在保證學生基本計算技能的前提下努力控制計算練習的數量和複雜性,引導師生更加注重對數學核心概念理解和運用、從事有意義的數學活動經驗積累。

排序:——問題串一致

——先關注理解,再關注技能鞏固

特色五:單元練習

四個維度:知識和技能、數學理解、解決問題、聯絡拓展(不作為考試要求)。

特別注意了習題層次設計,尤其增加了一定數量的有利於引導學生理解概念的習題。比如:

教材的體例特色6:特色欄目

《數學好玩》每學期一次,以問題為載體,從頭到尾都在思考問題。

在一冊教材大約中間的位置(相當於學期期中時段)安排了「整理與複習」,在學期末安排了「總複習」。

教材的體例特色7:數學文化

課中的滲透

課後的閱讀

比如《古人計數》一課中,在正課情境中滲透了古人怎樣計數的,在課後練習中還然孩子了解古人的不同計數方法。

第二部分,整個教材的具體教學內容

數與代數包括了: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 、第二單元比較

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第七單元加減法(二) 、第八單元認識鐘錶

數與代數主要結合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認識10以內的數。把讀數、寫數與數數活動緊密結合。重視培養學生興趣與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數數、比較等活動,幫助孩子初步體會一一對應。

加減法(一),主要是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應用,教科書主要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理解加和減的意義,然後是掌握有關10以內數的加減法基礎運算技能。這個單元的學習也是為加減法(二),即20以內加法作鋪墊,新教材關注學生的年齡特徵,把一年級上冊「20以內的退位減法」後移到了一年級下冊。這兩個單元主要以小棒為主要的學具,鼓勵學生借住小棒探索方法,同時,以計數器,數線為輔助學具,幫助學生加強對於算式的理解。

認識鐘錶這一單元與舊教材也有所不同,只要求學生認識「整時、半時」不涉及鐘錶「分」的問題,把「幾時剛過,快到及時」刪掉了。

第六單元認識物體

認識:球、正方體、圓柱、長方體等,幫助學生建立對立體圖形的直觀認識。

第四單元分類

分類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本單元由《整理房間》、《一起來分類》構成,通過這兩個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分類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類的方法。

數學好玩

取名於2023年在北京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期間,設計這一單元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思想,鍛鍊思維能力,積累思考經驗,開闊眼界。

我們只做了以上簡單的分析,可能有些說得不是很全面或者有錯的,請大家給我們提提建議。謝謝!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材解讀

一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教材解讀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包括四篇識字內容。春夏秋冬 由五幅 和16組詞串組成。前四幅圖選擇了春 夏 秋 冬四季中典型事務對應下面的詞語,讓學生了解四季的知識。第五幅圖及相關的8個詞串描繪了一幅有魚有水 有花 有草 有鳥 有樹的美麗畫面。姓氏歌 先採用問答形式介紹了李 張...

一年級語文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突出特點 1.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與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千姿百態,包羅永珍,底蘊深厚,源遠流長。針對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一年級下冊教科書從漢語言文化 節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華傳統文化。古代詩詞的選用量也有所增加。與人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相比,部編教材的文章數量雖然大幅減...

一年級品德解讀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課標解讀 汪開榮首先,我認為本課標以 回歸兒童生活 為基本理念,都強調課程的內容和實施要貼近兒童生活,兒童通過積極主動地參與生活 體驗生活 感悟生活 生活獲得發展。課程要 以兒童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點 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 而且 課程學習本身是兒童生活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