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下冊品生全冊教材分析

2022-11-02 13:48:02 字數 3070 閱讀 6528

小學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材分析

一、教材編排

兒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過認識自然、了解社會和把握自我,並在其與自然、社會的互動中發展著自己,建構自己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因此,《品德與生活》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用三條軸線和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並據此確定課程的目標、內容標準和評價指標。

(一)教材結構及內容:

《品德與生活》教材以學習主題構建。分**主題:一級主題是單元主題,二級主題是活動課題,**主題是活動課題下的主題活動。

本冊包括了三個單元《我的家人夥伴》、《走進大自然》、《健康生活每一天》每個單元分別包含了3——4個活動課題。

(二)教材內容特點: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的的生活型綜合課。本教材具有如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

品生課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學生在上學期對學校生活基本熟悉以後,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急需要予以指導,本冊教學內容不僅為老師提供了教材,同樣也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學材。從季節上講,春天和夏天都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春天來了》安排了很多的實踐活動,如郊遊、認識樹木、作風車、種花認識氣象符號、記錄天氣變化和為暑假做準備等,通過活動使學生對春夏兩季有了更深的理性認識。

2、活動性

本冊教科書為保證兒童積極參與有意義的活動,親歷生活實踐,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主題實踐活動和遊戲。如第二單元的第乙個主題「春天在**」中,教材共安排了三次實踐活動,分別是「尋找春天」、「走進春天」和「留住春天」。在「走進春天」中,安排了去公園賞花,做遊戲,去爬山等活動。

這樣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去親身實踐。在活動和遊戲中促進學生的發展。

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3、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如《快樂的星期天》中的第二個主題「爸爸帶我去做客」;課堂也不僅限於教室,而是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其兒童的其它生活空間,如《美麗的春天》中的第二個主題「我和小樹交朋友」;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它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連線中彈性地延展,如《我的家人與夥伴》中的第一主題「我的家」就可以與二冊語文中的第二個單元相聯絡,這一單元的內容很有彈性,不能僅限於課堂,時間也不能侷限在短短的三周內,而應安排一些活動來延展;本冊教材編排了很多圖畫,這主要是針對一年級兒童的特點,圖畫可以引起孩子的興趣,但老師千萬不能把它上成看圖說話課,教學中要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對學生的評價不宜全部量化,應強調對兒童學習活動過程中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本冊教科書在設計上,還注意了城鄉地域的差異,關注城市、農村、沿海等不同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活動,使教科書富有開放性。

編排形式上靈活多樣,有的以體驗式為主,有的以**為主,有的以問題解決為主。教材即使「學材」,便於學生與教科書直接進行對話。

二、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品生課旨在培養兒童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熱愛生活。

(二)分目標:

1、情感與態度

(1)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信、誠實、求上進。

2、行為與習慣

(1)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3)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4)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3)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4、過程與方法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活動。

三、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視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地認識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任務。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和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身心健康的成長。

3、教學形式應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活動要以落實目標為目的,以「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為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為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為一體。活動內容既要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活動時間也比較靈活,有的活動可在一節課內完成,有的活動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地點也要根據內容來定,有的必須安排在課堂上,有的可以安排在課前,還有的則可以作為課後延伸活動來配合教學。

常用的教學活動形式有:討論、資料調查、現場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操作性、實踐性活動、教學遊戲、參觀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與講授等。

(二)評價建議

《品德與生活》課程評價的目的是:激勵每個兒童的發展;促進課程的發展,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提高專業能力。

1、評價的特點

(1)過程化

強調對兒童學習活動過程的評價,重視兒童在活動過程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

(2)評價多樣化

主體多樣化:強調兒童的自評、互評等方式和家長以及其他有關人員的參與。

角度多樣化:收集兒童的各種作品,匯集來自教師、同學、家庭等各方面的資訊。

尺度多樣化:不用乙個統一的尺度去評價所有兒童,關注每乙個兒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3)重視質性評價

品生課的評價不宜全部量化,而是重視對兒童在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積極的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四個方面的個性化表現。

2、評價方法

評價方法不應是單一的,主要可採用觀察、訪談、問卷、成長資料袋評價及作品分析等。

一年級下冊全冊教案部編教材

第一單元 1 春夏秋冬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這篇課文是一年級下冊的第一篇識字課文。本課以詞串識字的形式出現,圍繞著 四季 這個主題,勾畫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畫面。全文共有8個詞語,8個短語,分成四組,第一組 第三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氣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組 第四組則告訴了我們這些景物的特點。課文淺...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全冊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是以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實驗稿 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由於學生剛剛從幼兒園來到小學校園,因此教師在平日教學過程中既要了解教材還要了解學生的認知基本情況及差異,注意養成教育。下面就這冊實驗教材的主要特點做一...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學數學試驗課本一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一 實驗教材編寫的主要思路 在努力體現新理念的同時注意具體措施的可行性,使實驗教材具有創新 實用 開放的特點。在本冊實驗教材的研究與編寫中,編寫者試圖將抽象的理念和理想化的設想,變為現實的 可操作的形式和素材。所謂創新,就是教材的編寫要以 標準 為依據,盡量...